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乡村游

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并创新性的提出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

目录

我国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较晚,真正意义上乡村旅游的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一方面,随着休假制度的调整,人们的休憩时间大大增加,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休闲消费欲望;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使人们逐渐将旅游和休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筑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得到了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主题是“中国乡村游”,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07年国家旅游局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

乡村旅游意义

1、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增加价值。同时,也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就地消费,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

3、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进而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4、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5、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以农村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旅游。同时,通过旅游可以吸收现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6、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大大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推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推动环境治理,推动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旅游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说,发展农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农村科学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7、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旅游业在当地社区的参与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建设,提高当地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

模式细分

乡村旅游的概念,实际范畴比较有限,主要指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区域内,以田园风光为依托开展的休闲旅游活动。然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对的是全国所有的农村,其中包括农耕区域、草原牧民、山区林地农家、江河海湖滨区域的渔民。因此,必须研究“涉农旅游”的大概念,即与农林牧副渔相关的旅游休闲产业。

首先,大农业产业细分的五大产业——农、林、牧、副、渔,每一个产业都可以与旅游休闲进行结合,形成不同的乡村旅游形态。总的说来,可以分为四种主要类别:乡村田园休闲、森林休闲、草原休闲、渔猎及渔家休闲。

1、乡村田园休闲旅游

乡村田园休闲旅游,是涉农旅游的主体,因为中国80%以上的农村,是以农耕文化及农耕生活方式为主。我们把农耕区的旅游开发,称为乡村田园休闲旅游,按照乡村生活方式的构成结构,又可以划分为六模式九经典。

乡村田园休闲旅游的六种模式:田园风光观光休闲旅游,经济与观赏农林牧作物的观光采摘旅游,鲜食餐饮休闲,农村劳作体验休闲旅游,农村民俗活动观光休闲,农家餐饮住宿体验休闲。

乡村田园休闲旅游的九种经典类型:果林观光与瓜果采摘、大棚观光采摘与冬季生态餐饮、花卉园艺观光与销售、禽畜鱼猎获与鲜食餐饮、宠物观赏与领养、家庭农副产品加工参与体验、农业劳作体验、农家牧家渔家生活体验、乡村民俗体验。

2、森林休闲旅游

森林休闲旅游,可以分为五种模式,包括观景游览、宗教文化观光、康体健身、生态养生、山野运动、其他配套休闲度假。观景游览:包括森林植被、山岳风光、地质地貌、溪涧瀑布、天象景观等等的观赏,可以步行登山,可以乘坐缆车、索道、船舶、竹筏、汽车等等。

宗教文化观光:是重要主题之一,大多数森林山岳,是因宗教及其他历史文化遗存和典故而成为旅游景区的,因此,宗教建筑与场所活动、文物古迹、历史传说、村寨民俗等等,都是森林旅游的灵魂和吸引核。

康体健身:包括常规登山、穿越、山野运动、拓展训练等等,都是时尚旅游的发展方向。

生态养生:是森林负氧离子的重要功效,结合中草药、膳食养生、康体疗养等等,可以形成森林养生旅游。

山野运动: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进行徒步穿越、攀登、户外运动等项目,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旅游活动,并且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最小。

山林的利用:是远离城市区域的乡村旅游开放最大一块。因为绝大多数自然景观,都依托于山地森林而保留下来。山、岩、洞、林、溪、瀑、沟、涧等等自然环境与森林生态,构成景观与运动的基础。

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等等已经纳入国有管理的旅游资源,农民集体拥有的山地森林,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宝地。其中,以山岳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溪瀑景观、森林景观四类为主体,依托资源,可以广泛地进行旅游开发。

乡村旅游中远离客源地的山林旅游开发,关键取决于资源品级和交通条件。资源品级越高,开发价值越大;交通条件越好,投资成本越低,进入性越强,越接近市场;因此,以上述两类为主,可以进行深度系统开发。

对于乡村山林旅游资源,应该由县级旅游局进行统一普查,评级,实行旅游经营权的统一管理,协助村民实现对资源整体综合利用的规划控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利用山林旅游条件,应该形成移民下山、集中居住、形成现代山村、发展民俗接待的模式。北京民俗旅游村建设的经验,对于全国的山地乡村旅游,具有特别大的借鉴意义。成都地区农家乐模式的发展,是农耕型田园旅游最好的经验。

3、草原休闲旅游

草原旅游是一大类别,但是游憩方式基本雷同,都是骑马、住蒙古包藏包、参加篝火晚会烤全羊、喝奶茶吃牛羊肉等等。

草原休闲旅游对于牧民具有较大的增收效应,但是,必须打破现有的简单模式,形成更多的参与性、游乐性、休闲性项目。

比如:

游牧体验旅游:随牧民游牧的放牧游;

草原运动旅游:以草原上的康体运动为主体,开展旅游休闲度假活动;

草原庄园度假:以私家庄园模式为依托,开展中高端的休闲度假;

草原民俗风情游:以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为依托,展开民族风情游乐活动。

发展草原旅游小村镇,形成定居与旅游接待的整合,应该是可以探索的方向。

4、渔猎渔家旅游

以江河湖海鱼池水塘为基础,都可以开展渔猎活动,包括垂钓、捕鱼等等;以渔家生活、渔船生活为依托,可以开展渔家乐旅游。渔猎与渔家乐,是相互补充和互为依赖的两个方面。

与此有关,还可以开展水产养殖相关的旅游活动,比如珍珠养殖、观赏鱼养殖、桑基鱼塘等等。

渔业与水生植物观赏结合,可以很好地发展旅游,包括莲花鱼塘,湿地观鸟游乐与吃鱼等等,都是较好的综合旅游结构。

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五类:捕鱼体验游、垂钓、鱼宴、观荷塘观鸟、水上游乐。

实际上,渔业旅游与水无法分开,滨海、滨湖、滨河、水乡等等环境,可以开展的旅游项目非常多。

其中,城市近郊以较小的水面为基础,鱼塘荷塘为特色,是乡村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水库、大湖、大海等等环境,是渔猎和渔家乐开展的前提。带着游客去捕鱼,将会成为最时尚的旅游项目;渔家船屋食鲜,将会持续发展,成为滨水旅游的大宗模式。

房地产开发

乡村休闲房地产开发

近郊农村,可以开发休闲旅游房地产。虽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土地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障碍,乡村房地产的法律产权基础、流通性等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乡村休闲旅游房地产仍然悄悄地发展了起来。这正在成为房地产的一个分支,也正在从法律的盲区走向商业模式的创新。

近几年来,城市人购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休闲房屋建设,已经从个人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农业产业开发”、“高科技农业开发”、“旅游开发”等形式,在农村开展圈地运动,靠租用、征用、私人交易等手法,占用了一些土地,建设了一批房地产。

乡村休闲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然形成的一个具有相当需求的市场。国家现有的土地政策对于这一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约束,应该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调整,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给予支持,使乡村休闲房地产能够顺利发展,使其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力的工具,带动区域公共设施配套,交通道路建设,环境整治及卫生安全建设,带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思考

旅游系统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也是农村工作。

在政府工作的层面,乡村旅游不是传统的农口工作,也不是传统的旅游管理工作。但是,旅游局系统实际上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政府渠道。

1、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

中国农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现代农业、乡镇工业和乡村旅游三大方面。而旅游,又是可以结合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的多功能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有综合效益的方向。因此,全面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系统研究市场需求,创新策划乡村游憩方式,综合协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旅游产业分布,编制区域形成旅游规划,已经成为旅游系统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我们建议国家旅游局拿出专项资金,协调发改委、开发银行等政府机构,推动各地区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把全国形成旅游发展,纳入国家旅游局系统指导的轨道。

2、乡村资源的景区化包装与提升工作

乡村旅游资源,不等于乡村旅游产品。农业项目,田园风光,特色植被,经济作物,民俗风情,古村古镇等等,都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乡村旅游资源。 旅游系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把形成旅游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产品,把简单的乡村旅游服务,转化为乡村旅游景区。 因此,推进乡村旅游资源和简单休闲服务的景区景点化,从而把农业项目,转化为旅游项目,实现以市场为目标的旅游景区包装与提升,是旅游系统介入新农村最好的切入机制。

“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验收公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景区景点指导模式,但“示范点”是一种工作引导方法,旅游市场引导功能不强。因此,我们建议推行“乡村旅游景区(点)评级”,是乡村旅游登堂入室,进入传统旅游渠道,配合规模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

3、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设计与辅导工作

乡村旅游资源,转化为具有规模化经营基础的旅游产品,需要进行乡村游憩方式的创新设计,特别是农业体验模式设计、乡村游乐设计、田园休闲设计、民俗娱乐休闲设计等等,需要旅游专业的技术技能。

因此,旅游系统应该发挥专业优势,聘请专家帮助乡村旅游资源投资商,进行创新的旅游项目包装设计,实现乡村旅游的特色化。

更为重要的是,基层旅游系统应该对广大的农民,进行个体旅游经营的辅导与培训,形成农民参与旅游经营的技能,实现旅游产品的升级。

4、乡村旅游市场的整合与促销推广工作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大型城市的周边,乡村旅游已经不是单一孤零的项目,而是布局有序的区域的群体。旅游系统有能力,更有责任对区域乡村旅游产业进行整合,形成游线产品,组合多种产品,开展客源地营销,实施系统的推广促销。

乡村旅游促销,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支持。

持续的乡村旅游促销,是新农村带动发展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

5、乡村旅游投融资的引导与促进工作

在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将进入规模化、资本化时代,因此,引进大资本,进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是最能形成区域带动发展的运作。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燃油箱    下一篇 刘成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