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大河遗址

大河遗址位于遗址位于富源县城东南约17公里的大河乡茨托村癞石山,海拔1743米,地理坐标北纬25°32′12″,东经104°18′37″,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植被茂丰。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遗址面积约300平方米,年代经测定为距今5~3万年。洞穴系由三叠系石灰岩构成,洞前为一小古湖盆,遗址西南部有大河自北向南流去。在大河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了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片等成品石制器和半成品石料,以及100余件东方剑齿象、中国犀、巨貘、猕猴、虎、黑熊、鬣狗、野猪、牛、水鹿、羚羊、竹鼠、豪猪等动物化石,还发现古人类用火遗迹——灰坑及大量烧土、烧骨和人工铺成的砾石地面,还发掘出2枚古人牙化石等。该遗址于1986年被初次发现,并于2006年第三次发掘中出土大量文物,被称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根据对洞内出土的大量动物牙齿、骨头化石考证,专家发现这一时期处于古人类狩猎形式的生活形态。这些石制品既有本地区文化的传统特点,又有典型的欧洲莫斯特文化和勒瓦娄哇技术特点,是莫斯特文化在中国南方的首次集中出现。2013年5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位于富源县大河镇唐山村,分别于2001、2002、2006年进行了三次发掘,其中2006年的发掘入选“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大河遗址年代经测定为距今5~3万年。

大河遗址于1986年因当地群众开山炸石时发现洞穴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而被发现。

1998年地质专家刘经仁和刘肃昆现场考察时发现石制品及动物化石,确定为旧石器遗址,同年云南省科委资助试掘及研究其地质背景,初步断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2000和2002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组织了2次小规模的发掘,发现大量石制品、动物化石、人牙化石和火塘、石铺地面等丰富的遗迹现象。

2006年3至5月,文物考古专家组织了第三次发掘。共获得石制品1400余件,动物化石150余件,发现人牙化石1枚,这是一颗古人类的牙齿,一颗臼齿,就是俗话说的“老板牙”。洞内有30多平米左右的石铺地面,是用有一定圆度的石灰石碎块铺成,地面呈灰白色,现在看来虽凹凸不平,但也能阻隔潮湿;领队吉学平说,用石灰石铺成的地板,是旧石器时期古人类(智人)生活形态进步发展的反映。

文物遗存

大河遗址发现的石制品来源于上、下2个层位,属砾石工业系统。原料主要有凝灰岩、玄武岩、燧石、砂岩、硅质灰岩等。石制品类型组合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钻具以及石核、石片等。常见修理台面技术。棱柱状石核、盘状石核、龟背状刮削器、边刮器、端刮器、三角形尖状器、凹缺器的出现显示莫斯特文化和勒瓦娄哇技术特征。

动物群来自下部层位较多,上部层位较少,初步鉴定有:猕猴、东方剑齿象、最后鬣狗、黑熊、虎、中国犀、巨貘、水鹿、鹿、麂、牛、野猪、羊、豪猪、竹鼠等,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2个层位均发现人类牙齿化石。孢粉反映暖温带—亚热带的植被类型。

C14测定该遗址下部层位大于4万年,铀系法测得文化层顶部钙版和石笋的最小年代为4.1万年。

据专家介绍,此次出土的石器包括各种砍砸器和切割工具,大小不一,材料多样,硬度大,易加工的石料都被采用了,说明当时的人类对石料已经有了较强的鉴别能力。

首期发掘工作中发现两个不同时代的旧石器洞穴文化遗址。其中,一号洞发现大量石器和原始人的用火遗迹——灰坑;二号洞则发现一可能的石器加工场和原始人用于装饰成进行原始宗教仪式的养料——赭石。在首期发掘中,共发现石器石制品三百多件,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一千多件。这是云南省境内对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进行的首次发掘活动,是云南考古活动的一次重大突破。

该遗址位于富源县城东南约十七公里的大河乡茨托村所属的癞石山。山体是一个由三叠系灰岩构成的小包,山前为一古湖盆,山后有大河自北向南流去,山体洞穴发育。茨托村村民费召友在承包该山并进行开山炸石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洞口,内有村民所谓龙骨等物。1998年云南省地矿厅的专家们听闻消息后对此进行了前期调查,确定了此为旧石器时代遗址。后该洞口命名为一号洞。

在对一号洞的发掘过程中,洞内发现的主要是哺乳动物化石和少量石器,洞口开阔地带主要为石器分布区,化石很少。文化层为砂质粘土和粘土层,厚度五十至八十厘米,顶届和底届均有一层石灰华钙板,特别是底界钙板较厚,延伸比较稳定,为精确测定该遗址的年代提供了很好的样品依据。底界钙板上还发现原始人类的用火遗迹——灰坑。一号洞发现的石器分别为凝灰岩、石英砂岩、玄岩占大部分比例,表明这一时期的人类对岩石有较高的鉴别能力。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球、石锤、石片、石核、石砧等。伴生的动物化石有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等,巨貘、猕猴、虎、黑熊、最后鼠狗、野猪、牛、水鹿、鹿、羚羊、竹鼠、鼠、豪猪等大熊猫一齿象动物成群的成员,其中食肉类动物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动物化石多保存单颗牙齿,头后骨骼极为破碎,很少有完整的肢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人类敲食骨髓,过着以狩猎为主的兼采集的经济生活,他们具有很高的狩猎技术,动物群组合反映一号洞的主人生活亚热带一热森林河湖的古生态环境。

二号洞位于一号洞西南约三十米,位置比一号洞稍低。经试掘,发现石器分布十分密集,以小型石器组合为特征,发现大量尚未加工制作的大型石器原料与小石器共存,专家推测二号洞洞口可能为一石器加工场。癞石山一号洞的年代初步为十至二十万年间,是云南早期智人。此外还发现原始人用于装饰或进行原始宗教仪式的赭石养料。动物化石种类单调,以草食动物为主,保存有较完整的肢骨和头骨。初步估计二号洞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二叼洞的发现为研究该地区史前文化的演变提代了珍贵的宝物证据。发掘队计划近期在此进行第二期发掘,以揭示二号洞完整的文化面貌。

2006年遗址发掘74平方米,共获得石制品1400余件,动物化石150余件,人牙化石1枚。该遗址遗迹现象非常丰富,上、下两个层位都有人工垫石地面、火塘等。人工垫石地面为西南地区首次发现,国内除福建三明船帆洞以外的第二次发现。

文物价值

从2001年4月至2006年5月,省、市、县文化(文物)部门人员参与的联合考古调查组,3次对大河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共获取2000余件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片等成品石制器和半成品石料,以及100余件东方剑齿象、中国犀、巨貘、猕猴、虎、黑熊、鬣狗、野猪、牛、水鹿、羚羊、竹鼠、豪猪等动物化石,还发现古人类用火遗迹——灰坑及大量烧土、烧骨和人工铺成的砾石地面,更为可喜的是发掘出2枚古人牙化石。该遗址的文化层年代,经国内权威专业学科单位对此测定为距今3.5万年至4.4万年之间。这一发现在国内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掘中十分罕见,能同时发现大量石器、人类化石和人工铺设地面及用火遗迹,在国际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掘中尚属首次。该遗址发现的石制品既有本地区文化的传统特点,又有典型的欧洲莫斯特文化和勒瓦娄哇技术特点,是莫斯特文化在我国南方的集中体现,它表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发生于中国南方的时间早于中国北方,也或许意味着不同的交流路线。

癞石山一号洞的年代初步估计是云南早期智人。或许,这次发现将成为云南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链接,串起了云南的人类文明史,也让我们可以探寻远祖们的活动足迹,旧石器文化遗址的突破性发现,为寻找早期智人、研究现代人起源这一重大科学势点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大河遗址发现的大量具有年代依据的石制品,对长达60多年的美国哈佛大学莫维斯教授提出认为东亚没有“先进旧石器文化”的“两个文化圈”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旧石器中期文化阶段的存在。他认为,大河遗址有可能成为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向晚期过渡的代表性遗址。大河遗址的发现表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发生于中国南方的时间早于中国北方,这或许意味着不同交流路线。该遗址的发现弥补了4至10万年期间中国人类活动空缺。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评论:该遗址发现的石制品,无论从技术学上还是从类型学上,都与发源于欧洲的莫斯特文化相似,它也是中国莫斯特文化和勒瓦蒌哇技术在南方集中发现的遗址。它的发现对莫斯特文化在东亚的出现提出了新的思索。更有趣的是,该遗址还发现我国时代最早的旧石器石铺地面,被誉为最早的“室内装修”。该遗址发现的4-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为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遗址的石制品以锤击法为主,偶有锐棱砸击法,有指垫法和压制法的修理技术,有勒瓦娄哇连续剥片技术,常见预制石核和修理台面的标本。石制品的种类主要有:盘状石核、柱状石核、长方形石核、三角形石片、边刮器、端刮器、半月型刮削器、锯齿刃器、尖刃器、凹缺器、雕刻器、砍砸器等,还发现有少量骨器。该遗址发现的石制品既有本地区文化的传统特点,又有典型的欧洲莫斯特文化和勒瓦娄哇技术特点,是莫斯特文化在我国南方的首次集中出现。

文物保护

1986年当地群众开山炸石时发现洞穴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1998年地质专家刘经仁和刘肃昆现场考察时发现石制品及动物化石,确定为旧石器遗址,同年云南省科委资助试掘及研究其地质背景,初步断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2007年4月8日,全国所有报纸、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均发布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新闻:云南富源大河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名列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榜首。在此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国际上50多家新闻媒体和报纸杂志竞相作了宣传报道。

从2001年4月至2006年5月,省、市、县文化(文物)部门人员参与的联合考古调查组,3次对大河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共获取2000余件。

大河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于2000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云南富源大河旧石器洞穴遗址,富源县文管所已对该遗址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盖了守护房,出钱请专人看守,由于该地点较为偏僻,生态环境不是很好,作为旅游景点的条件还不成熟。

发掘出的1400余件石制品,150余件动物化石,已经放在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妥善保存,今后将加强研究,把有价值的东西在权威杂志上发布;下一步将把富源大河旧石器洞穴遗址,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申报。

2013年5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抗平滑肌抗体    下一篇 宿迁市旅游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