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青龙洞古建筑群

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镇远古镇城东中河山,青龙洞、紫阳书院、中禅院、万寿宫、祝圣桥和香炉岩6部分共36座单体建筑组成,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绎道建筑文化于一身;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它气势雄伟、构思大胆、布局精巧。200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青龙洞古建筑群确定为“世界贴崖古建筑园林”。

目录

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镇远古镇城东中河山,青龙洞共有单体建筑36座,共6个部分组成,依次为祝圣桥、中元禅院、紫阳书院、玉皇阁、万寿宫、香炉岩。青龙洞由中元洞、万寿宫、玉皇阁等组成。洞在悬岩峭壁间,石门傍水敞开,门上石匾横刻篆书“入黔第一洞天”。 

青龙洞古建筑群一景青龙洞古建筑群一景

青龙洞古建筑群是镇远极具旅游观赏价值的名胜古迹,是贵州古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佛教经殿、道教庙堂、儒家书院、会馆为一体的佛、道、儒、俗古建筑群落。它位于镇远城东的中和山,距县城中心仅0.5公里,占地面积2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它建筑在高80米、长300米的中河山悬崖地带和溶岩奇石之中,由祝圣桥、中元禅院、紫阳书院、青龙洞、万寿宫、香炉岩等6个古建筑群、36个单体建筑组成,它既有园林韵味,又具有寺院风格。

历史沿革

明嘉靖九年(1530年)知府黄希英曾于此建紫阳书院,后改建增建而为中元禅院,以大佛堂为主体建筑,并有藏经楼、望星楼、六角亭、莲花亭、玉皇阁、吕祖殿等,成为一处规模颇大的建筑群。石门内为天然洞,俗名观音堂,又称“丹台玉室”。洞内有石床靠壁,上空垂吊石伞、石包袱,相传明初道士张三丰曾在此修练,石床故称仙人床。

青龙洞古建筑群一景青龙洞古建筑群一景


青龙洞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占地面积(包括跨水面)两万一千两百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六百平方米。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依洞傍崖,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画栋雕梁,青瓦红墙,错落有致,曲径回廊,庭院幽静,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分别采用了“下吊”、“借用”、“附岩”、“嵌入”、“筑台”等多种工艺,使其呈现出嘲中建楼”、“楼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扬先抑”,底层吊脚,阁楼悬空的独特风格 。有一位建筑学家说:积麦山洞窟群举世闻名,青龙洞在依山而建直上山顶这一点上可与之比高;山西悬空寺蜚声中外,青龙洞在建筑艺术的精湛上较之更胜一筹。

历史地位

青龙洞还把儒、释(佛)、道三教融汇在一起,既有道教道观、庙堂、佛教的佛殿经楼,也有儒家的书院、考祠。各教建筑之间也十分合谐协调。相传明太祖朱元璋钦扬封号的云游道人张三丰(又称邋遢仙人)曾修炼于中元洞内。至今还留有他下榻的仙人床、包袱、雨伞和练丹炉(均系钟乳石凝聚而成的形状)。

青龙洞古建筑群一景青龙洞古建筑群一景


张三丰认为,儒、释、道三教,创始人虽然不同,然学说都称之为道,目的都是为了克己利人,是相同的。北宋道士张紫阳和清代道士王重阳都说儒、释、道“教虽分三,道乃归一”。看到青龙洞老君(即,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李聃)殿和圣人(即儒教创始人孔子)殿以及佛教的观音殿、玉皇阁等修在一起也就不觉得惊奇了。

整个建筑群重重叠叠参差不齐,纵横有致,远观青龙洞,如临海市蜃楼,蓬莱仙岛。为江南汉地建筑与西南少数民族山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绝妙典范。有“西南悬空寺”之称,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获得荣誉

青龙洞古建筑群风光青龙洞古建筑群风光

1981年9月16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2月23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青龙洞古建筑群确定为“世界贴崖古建筑园林”。

门票信息

门票信息

门票票价:60元 

优惠政策

1、身高1.1米—1.4米半票,1.1米以下免票。

2、老年人和军官凭借证件享受优惠政策。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白头盔组织    下一篇 文物保护技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