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东坑糖不甩

东坑糖不甩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属于粤菜系。产自广东东坑。糖不甩类似没有馅的汤圆,它没有汤水,经过用加入了姜的糖浆烹炒后呈现出金黄灿烂的颜色,由于在翻炒过程中糯米丸完全吸收了糖份,吃起来口感柔滑中带着软糯的筋道,糖的甜与姜的辛香完全渗入丸中与米香结合在一起,柔滑清甜。再洒上炒好的花生碎和鸡蛋丝,咀嚼起来就在柔中多了脆与香,简单却不失丰富。

目录

八仙过海

这“糖不甩”的由来 , 据传还跟八仙有关哩。 清朝道光十九年 , 东坑镇一带吸食鸦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 , 由于流毒泛滥 , 民不聊生 , 赶往东坑过“卖身节”受财主雇佣的男丁精壮无几,大都是面黄肌瘦 , 劳力退减。上天大八洞神仙吕洞宾闻说后连忙打制治瘾灵丹,普渡众生。但良药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条。于是吕仙人把仙丹藏于熟糯粉丸内 , 配以糖浆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 取之“糖粉粘丹不分离”之意 ), 摇身变成一个挑担叫卖的老翁 , 从街头到墟尾实行半卖半送。众人吃后,果真杀住了鸦片流毒 , 体力、智力恢复。农历廿四节气倒背如流 , 东坑“糖不甩”因此而名扬远近。

清末年间

有关“糖不甩”的趣事尚多。据传公元1883年,即光绪9年,慈禧终止听政,光绪帝亲政皇朝。广开贤路,恢复全国科举大考。东坑丁屋村贫苦才子丁仁长,上京赴考,沿途以吃母亲所做“糖不甩”糕点充饥。试后被光绪帝钦点为癸末科当朝进士 , 御封“翰林院庶吉大学士”,惊动乡梓,现存丁屋村有碑为证。

风俗传统

相传“糖不甩”还跟男女姻缘相关呢。地处东坑、茶山、横沥各镇的“埔田片”一带 , 旧时男婚女嫁还比较保守 , 更谈不上如今的自由恋爱了。每当媒婆带后生仔到女家“相睇”, 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 , 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男方看到端上桌上的是“糖不甩”,知道这门亲事“甩”不了了 , 于是大功告成 , 大碗“糖不甩”越吃越香 ,吃完一碗再添一碗 , 表明愿意好事成双。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亲事 , 则煮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 男方看到台上摆的是碗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 , 知道这门亲事“散”了 , 那就知趣一点 , 以后别再纠缠了 ,这时“腐竹糖水”虽甜在嘴巴 , 却苦在心上 , 匆匆喝上一口 , 便告辞而去。这样的事 , 对上年纪的东坑人来说 , 都非常清楚。

做法

1.将花生米放入烤盘中,200度烤10分钟,将花生皮搓掉,装进保鲜袋用擀面杖擀成小颗粒。

2.鸡蛋用筷子充分打散,煎锅烧热刷少量油,将鸡蛋液慢慢倒入锅中,晃动锅使蛋液均匀摊成薄蛋饼,切丝备用。

3.糯米粉加水和成光滑面团,用手搓成大小合适的圆子,烧一锅开水将搓好的圆子一次放入煮至漂浮起来即可捞出。糖浆是用的做月饼剩下的转化糖浆(也可以用黄片糖或者红糖加水煮),将糖浆烧至沸腾后把煮好的圆子放进去洗个澡。

4.倒入盘中,表面撒上花生碎和鸡蛋丝即可。圆子软糯,花生酥香,甜而不腻,口感特别好,好不好吃试过才知道!

吃法

“糖不甩”类似没有馅的汤圆,它没有汤水,经过用加入了姜的糖浆烹炒后呈现出金黄灿烂的颜色,由于在翻炒过程中糯米丸完全吸收了糖份,吃起来口感柔滑中带着软糯的筋道,糖的甜与姜的辛香完全渗入丸中与米香结合在一起,柔滑清甜。再洒上炒好的花生碎和鸡蛋丝,咀嚼起来就在柔中多了脆与香,简单却不失丰富。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下一篇 祁门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