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绍兴童谣

2014年11月,浙江省绍兴市申报的“绍兴童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录

绍兴童谣是流传于古越地中心绍兴及周边一带,儿童为传唱主体的歌谣,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泛流传于绍兴的童谣约有400首,题材包罗万象,主要有游戏童谣、教诲童谣、叙事体物童谣等,以绕口令、谜语歌、数数歌、连锁歌、字头歌、颠倒歌、问答歌等多种形式表现。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以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闻名海内外,为童谣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绍兴童谣历史悠久。南朝范晔《后汉书·张霸传》载有《会稽童谣》:“弃我戟,捐我矛,盗贼尽,吏皆休。”西晋陈寿《益都耆旧传》又载有《会稽童谣歌》,为《会稽童谣》的同题异文歌。清悟痴生(会稽人)编《广天籁集》,收录浙江儿歌23首;清范寅编《越谚》,收录绍兴童谣55首。1922年至1923年,共有69首绍兴童谣分别被录入《绘图童谣大观》、《各省童谣集》;1928年至1934年,娄子匡出版的《绍兴歌谣》、《越歌百曲》及陶茂康创办的《民间》丛刊,记录了大量的绍兴童谣;民国初年,周作人在绍兴征集童谣,后加入北大歌谣研究会,发表《(绍兴儿歌述略)序》等多篇文章,又收集绍兴童谣223首收录在《童谣研究手稿》中。以上活动,奠定了绍兴童谣在民间文学界的重要地位。

绍兴童谣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传承久远,影响广泛;地域特色浓厚;表现形式多样。其词句浅白简练、语言风趣幽默,对少年儿童智识启蒙、品德教育、文学熏陶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而童谣中的游戏童谣则丰富了少年儿童的娱乐方式,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绍兴曾组织大规模的歌谣普查,较为完整地记录了绍兴童谣。时至今日,绍兴童谣通过世代口耳相传,仍在绍兴及周边区域广为传唱。特别是近年来,绍兴市开展对童谣的研究和保护,出版《越地童谣游戏》等多本书籍,设立童谣研究基地,在中小学开展普及教学,扩大了童谣影响,推进了童谣的传承。

历史渊源

绍兴童谣最早可见于南朝范晔《后汉书·张霸传》中的《会稽童谣》,西晋陈寿《益都耆旧传》又载有《会稽童谣歌》;清悟痴生(会稽人)编《广天籁集》,收录浙江儿歌23首;清范寅编《越谚》收录童谣55首;19221923年,共有69首绍兴童谣被录入《绘图童谣大观》,《各省童谣集》;1928年及1931年,娄子匡以童谣为主要内容出版《绍兴歌谣》、《越歌百曲》;1931年,绍兴人陶茂康创办《民间》丛刊,后与钟敬文等合编《民间月刊》,出版《民间歌谣》,记录绍兴童谣甚多;民国初年,鲁迅、周作人在绍兴征集童谣,后周作人加入北大歌谣研究会,发表《(绍兴儿歌述略)序》等多篇文章,收集绍兴童谣223首收录在《童谣研究手稿》中;近几十年,绍兴当地又屡次收集整理出版绍兴童谣。

地理环境

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全境介于北纬29°1336"30°1617"、东经119°5302"121°1338"之间。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东西长130.03千米,南北宽116.86千米,海岸线长40千米,总面积为8256平方千米。绍兴,夏称於越,亦称大越,简称越。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称越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降越君,称会稽郡。晋称会稽国,南朝时为东扬州治所。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置吴州总管府,治会稽县。大业元年(605年)起称越州,此后越州与会稽郡名称交替使用。南宋高宗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于建炎五年(1131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并沿用至今。时绍兴府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县,不同时期又屡有变动。目前辖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等县(市、区),乡镇118个,常住人口490多万。

绍兴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名士辈出,文化积淀深厚。境域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素以“水乡泽国”之称而享誉海内外。又有酒乡、桥乡、戏曲之乡、书法之乡等诸多美誉。地域文化丰富,民俗民风独特,其良好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为绍兴童谣的产生和广泛流传,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绍兴童谣流传分布在绍兴全境,下辖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均有流传,余姚、萧山两地原属绍兴,也为绍兴童谣流传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绍兴童谣分别被录入《绘图童谣大观》及《各省童谣集》,共计69首,在全国影响广泛;又因周作人、娄子匡、陶茂康等人对绍兴童谣的收集、整理和出版,使绍兴童谣的影响力和流传面得到不断扩大。1949年娄子匡赴台后,绍兴童谣也随之远播台湾。通过以上积极传播,绍兴童谣的流传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远播海外华人世界。

基本内容

绍兴童谣是流传于古越地中心绍兴及周边一带,主要由儿童传唱的歌谣,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文学界有着特殊的地位。其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目前广泛流传于绍兴的童谣约有400首,题材包罗万象,主要分为1.游戏童谣。儿童边做游戏边吟唱有特定内容的歌谣。如《打麦歌》:“一箩麦,两箩麦,三箩打荞麦。噼噼拍,噼噼拍,大家来打麦……”2.教诲童谣。是潜移默化中对儿童起到教育作用的歌谣。如《少年去游荡》:“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3.叙事体物童谣。反映当地民俗风情及地域特色的童谣,如《绍兴城里十乘桥》。这些童谣通过绕口令、谜语歌、数数歌、连锁歌、字头歌、颠倒歌、问答歌等多种形式表现。

绍兴童谣表演绍兴童谣表演

相关作品

1.《越谚》1878年,范寅编纂,收录童谣55首;2.《绍兴歌谣》1928年,娄子匡编辑,以童谣为主要内容。3.《越歌百曲》1931年,娄子匡编述,分儿歌、生活歌、滑稽歌等;4.《童谣研究手稿》2004年,周作人编辑,内收童谣223首;5.《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绍兴市歌谣卷》1990年,收录童谣75首;6.《越歌百曲》及续编2001年、2002年,裘士雄编注,收录童谣近120首;7.《越地童谣游戏》2011年,李永鑫主编,内收童谣221首,谜歌30首,游戏103个。

传承人

绍兴童谣是口头文学,世代由广大绍兴民众口耳相传,属地域性民众集体传承。因其民间性和通俗性,传承人群的广泛性,很难查清清晰的传承脉络。

采录、整理、传播绍兴童谣作出较大贡献的代表有:1.范寅(1827-1897),编印出版《越谚》;2.娄子匡(1914-2005),绍兴安昌人,编印出版《越歌百曲》、《绍兴歌谣》;3.周作人(18851967),收集223首童谣,汇集成《童谣研究手稿》;4.阮庆祥(19332008),主编《绍兴市歌谣卷》等三套集成。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裘士雄(1943- ),祖籍浙江嵊州。上一代由母亲何文英(1907-2003)口授,再上一代由外祖母竺杏梅(1880-1970)口授。往上无法查考。

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美娟(1945- ),浙江绍兴人。她从小跟母亲钮杏花(1905-1986)学唱歌谣,再上一代由外祖母(?-1947)口授。往上无法查考。

裘士雄,男,1943年出生,祖籍嵊州,长居绍兴,大专文化。他在家族长辈的耳濡目染下,对歌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熟悉200多首童谣,已先后自费出版了《越歌百曲》及续编。2009年被确认为绍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被确认为浙江省代表性传承人。张美娟,女,1954年出生,绍兴人。她从小跟母亲钮杏花学唱绍兴歌谣,擅长传唱《一颗星》、《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绍兴城里十座桥》等几十首童谣。2013年被确认为绍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重要价值

绍兴童谣是越地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突出价值主要体现在:1.智识启蒙。绍兴童谣内容生动有趣,题材包罗万象,描述生活情景、民俗风情、自然景物等,儿童可从中获取许多经验和知识。2.品德教育。很多绍兴童谣蕴含伦理道德、劝勉讽戒的教育性内容,使儿童能得到陶铸品行、美化性灵的好处。3.文学熏陶。绍兴童谣词句浅白简练,使儿童了解其意思,领略其情趣,欣赏其意境,从而丰富儿童的词汇,增强表达、联想及叙述的能力。4.娱乐生活。绍兴童谣中的游戏童谣,童谣的吟唱与各种丰富的游戏方式紧密结合,丰富了少年儿童的娱乐方式,潜移默化中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青城山站    下一篇 沙河市第一中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