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底
目录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3月10日生于安徽省舒城县。幼年随伯父胡继章读私塾。清宣统二年(1910年),时入舒城城关植民小学读书。民国十年(192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合肥省立二中。民国十二年(1923年),刚进中学读了两年,便又考入北京中国大学。
民国十三年(1924年),胡底经过同学吴鹿鸣的介绍,在
胡底俊逸潇洒,多才多艺,对文学和艺术造诣很深。他爱音乐,擅演戏,专演武侠为内容的片子,曾扮演过《昆仑大盗》中主角,被人誉为“东方范明克”(范明克是美国武打明星)。胡底吹、打、弹、唱样样见长,文笔酣畅遒劲,谈吐诙谐风趣,善交际、乐助人,只要有钱,决不吝啬,在社会上颇有吸引力。这一切,正是他打进敌人心脏并能站隐脚跟取得信任的有利条件。
胡底到江西苏区后,主要从事政治保卫工作和文化教育事业。1931年12月,在红军反“围剿”不断取得胜利和全国抗日反蒋浪潮推动下,国民党第26路军约一万七千人在江西宁都起义,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宁都起义使红军增加了一支新的力量,但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工作却是一个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为此,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要胡底、钱壮飞、李伯钊三同志组织演剧队、宣传队,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行前,胡底等三同志请示毛主席。毛主席指示说,第一要稳定他们的政治情绪,他们过去为军阀打仗,现 在是为苏维埃而奋斗。过去当白军,现 在是红军。第二,要想尽各种方法去向他们宣传过去是为谁送命,现 在是为谁牺牲。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胡底、钱壮飞、李伯钊编演了《为谁牺牲》这出戏。主要内容是一个白军士兵怎么受苦,后来终于投奔红军。胡底在剧中演当兵的。由于这出戏能抓住为谁牺牲这一实质性问题,加上胡底等同志出色的演技,演出十分成功,引起士兵的共鸣,反响很大,大大推动了部队的思想教育工作。此外,剧团同志还为他们补衣服,关心他们的伤员,使他们深受感动。后来这个剧团还到左权的十五军以及十三、十四军演这个戏。为教育原26路军中的中高级军官,胡底等同志还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人演出不同内容不同特点的戏。他们演出了根据苏联话剧《黑人吁天录》改编的《黑奴恨》。这个戏写的是奴隶主怎么压迫黑奴的事。此戏表面上不关中国的事,也不关红五军团的事,但从黑奴遭受的非人折磨中,一种为黑奴鸣不平报仇雪恨的感情在军官的心中升腾,很多军官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在这里,胡底的才华得到了充分施展。后来为加强苏区的宣传工作,胡底又同钱壮飞、李伯钊等同志筹建“高尔基戏剧学校”,为苏区培养了一大批宣传文化工作人员。
在苏区的三年多时间里,胡底勤勤恳恳,以丰富的政治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献身于党的文化教育工作。在红军是创作剧本最多的一个。他不但组织红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发动一些干部编写短小精悍的话剧为部队演出,而且经常同李克农、钱壮飞、李伯钊等同志自编自导自演,宣传党的政策,揭露敌人的反动面目,提高红军战士的政治觉悟。在苏区三年,他先后编、演过《为谁牺牲》、《黑奴恨》、《庐山之雪》、《杀上庐山》、《战斗的夏天》、《无论如何要胜利》等剧。他的文艺天才和创作才能,受到了聂荣臻等领导同志以及广大红军指战员的敬佩。聂荣臻称他“多才多艺”、“很有创作才能”;李克农赞誉胡底年纪最小,而文笔才华最好。
胡底自参加革命以来,对党忠心耿耿,对敌无比憎恨,以卓越的才华,极其英勇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他是我党初期情报战线上的三杰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事电影艺术最早的一个,是红军时期宣传教育战线的骨干。他为中国革命事业,为保卫党中央和党的地下组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祖国和人民的好儿子。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全国解放后,周恩来曾经多次谈到胡底和钱壮飞、李克农打进国民党最高特务机关后,对党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说。如果没有“龙潭三杰”,我们这些人早就不存在了。
1981年12月8日,国家民政部根据中共中央调查部的建议,追认胡底同志为革命烈士。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