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彩瓷烧制技艺
目录
潮州彩瓷技艺是清末潮州彩瓷工匠运用新彩颜料,结合传统釉上彩绘艺术和国画技法,形成独特风格陶瓷彩绘技艺,上世纪八十年代达到昌盛时期,潮彩堆金类产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银杯奖,连年获省优、部优等殊荣,驰名中外。
潮州陶瓷历史久远。据考证,唐宋时期,潮州就有瓷器生产,著名的宋代笔架山窑瓷器已有刻花,彩花,堆花等技法及釉下装饰手法。明朝是青花发展时期。清初粉彩流行。同治末年(1874),枫溪瓷区已有公合成、永利、和顺诸家彩馆从事瓷器彩绘作业。清宣统二年(1910),潮州彩瓷艺人廖集秋和许云秋、谢梓庭等人的潮彩作品,1.2尺的“百鸟朝凤”四季盘及釉上彩绘人物盘等瓷器参加南京南洋劝业会及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高度评价。自此“潮彩”颇负盛名。
其一,独特的烧制。传统的五彩(颜色多为红、绿、蓝、黄、紫五色)、浅绛彩、黑彩、金彩都是胎上彩绘后,入烤花窑低温烧成,其最大的缺点是彩料容易划伤脱落。而潮州大窑五彩的制作工艺为在坯体上施谷糠釉,晒干后,直接在坯釉上彩绘,入窑以1100℃至1280℃氧化焰一次烧成。在烧成过程中,彩料被渗入釉中,而有釉下彩的效果,产品表面手感平滑,彩料经久不脱落。比釉上彩减少一次烤烧的成本,且彩料效果更好。
其二,艳丽的色彩。“潮州大窑五彩”的色料,清末民初时经香港从日本进口,主要的颜色有红、绿(大绿、二绿)、赤、紫、黑、蓝(青花)等,也有进口自澳洲的“双马牌”红色
料,俗称“澳洲红”或“双马红”。后来,广州生产了同种产品替代了洋货。抗战胜利之后,潮州的吴为章、吴为希兄弟开始生产“大窑五彩”色料,其红色为近胭脂红俗称“大窑红”。用这些新的色料烧制的瓷器,色泽丰富多彩,鲜艳明快,表现出灵动,鲜活,真实的质感,新色料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优越条件。
其三,彩绘的风格。由于潮州的一些画师一专多能,当彩瓷业市场需求量大时,这些艺人被请到瓷作坊当画师,从而使潮州陶瓷的彩绘技法更为丰富,构图更为严谨,题材更加广泛,人物、花鸟、虫鱼等图案生动地装饰于瓷面之上。当时有名的彩绘艺人很多,主要有许云溪、叠珠郑(外号)、鬈毛郑(外号)、吴镜河、吴克仁、吴维松等,他们发挥了各自的特长,使潮州彩绘艺术形成地方风格。
在潮彩一百多年的历史中,精品、珍品源源涌现,灿若繁星。20世纪80年代潮彩独创的《堆金牡丹花鸟三百件天球瓶》,荣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潮彩堆金类产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银杯奖,连年获省优、部优等殊荣,驰名中外。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