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土家老院子
目录
张家界土家老院子田氏先祖田承满在北宋年间官居极品,曾以统抚衔代朝庭管束湘西诸士司,自北宋至元未明初,田承满以下共七代世袭统抚、二品靖边大夫,后有六代世袭三品都统元帅、土酋太师,田氏先祖文创"紫荆书院",武开"白鹿武馆",传播儒家文化,弘扬鬼谷神功,历经三朝,形成历史上湘鄂渝边境名副其实的文化教育中心。
张家界土家老院子历代掌门人严格遵循"诗书留后、孝悌传家"的祖训,奉儒学为经典,视"崇文、重教、载道"为家庭经营理念,门风沿袭、家道传承,形成了持续发展的人才群体。
老院子自清雍正至民国共绵延六代,计有男丁百人,获取功名者达四十三人,其中,文武秀才十三人、举人一名、翰林院大学士(相当于中科院院士)九人、四品京官二人、四品以下官员十人、女眷中皇封恭人四名、另有北伐将领二人,现世的后辈子孙多为教、科、卫三界知名学者。
老院子末代之一的田奇隽是新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中科院首批学部委员,长期主持全国矿产资源委员会的工作。
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抗日战争时期曾随避乱西迁的长沙兑泽中学在老院子就读过。
张家界土家老院子自二零零六年六月面向市场开放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高度好评,专家学者赞誉它是"文化之魂"、"成功的人才摇篮",对今天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不少望子成龙的游客领着子女前来顶礼膜拜求取教子经。
旅游业人士则认为老院子是稀缺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具有高品位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
如果能全面恢复田氏家族五大槽门的原貌,形成规模,必将对张家界的自然景观形成强势互补。
田家老院子是遗存至今的土家建筑与民俗风情“活化石”——田家老院子堪称建筑奇观,被誉为“土家第一宅”和“湘西第一宅”,故有“北乔(乔家大院)南田(田家老院)”之说。
古老的院落、传世的珍宝、独有的土家人文风情,以及千古绝唱《湘西古乐》等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张家界老院子是一座具有千年文化底蕴且保存完好的土家豪门古宅,以其深厚的多元文化内涵,典型的湘西建筑风格,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电视连续剧《血色湘西》在张家界地区的唯一拍摄地,游客参观老院子后评价很高。
张家界土家老院子的土家民居文化。现存建筑始建于宋 真宗年间,于清雍正初年进行较大修复,是典型的四合天井烽火墙式土家建筑,现存老屋共用了820根椿木,100多名工匠花了近3年时间才得以完工,三层堂屋,四个天井,四合围墙,坐南朝北,东西对称,布局严谨,砖木结构,浑然一体。其“八斗天窗、七星耀斗”的采光、通风模式是世界建筑的绝唱!
张家界土家老院子的 儒家文化。老院子的主人从北宋宋真宗年间就开始兴办教育,于1048年创办了紫荆书馆,于1352年创办天门书院,在1940年将书院和长沙兑泽合并。
从雍正年到民国,获取功名着达43人,北伐名将2人,现世的后辈子孙多为教、科、卫界知名学者。
老院子的主人三星高照,长盛不衰,与老院子的“诗书留后、孝悌传家”的儒家文化是分不开的。
值得提出的是:前任总理朱镕基、中科院院士田奇镌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张家界土家老院子的传统饮食文化。老院子的田家是从 重庆迁移过来的,而且长期在朝廷为官。
大湘西菜肴的特点烧、烤、煮、炸、煎、炒、腌、泡聚集了京菜、川菜、湘菜等众多口味,与老院子的田家是绝对分不开的。
张家界土家老院子的道学、风水文化。假如把张家界市区比作一个很大的太极的话,那么,澧水河就是太极中间的“S”,老院子就处在太极的阳面,金盆东阔、太极西绕、笔阵南开、官轿北起是老院子风水的真实写照。
张家界土家老院子的收藏文化。老院子的收藏种类繁多,陶瓷、古床、铜器、银器、麻纱、字画等在收藏界比较有价值的达14370件,其价值已达10亿元人民币。
那有1037年历史的土家民居建筑,那深入老院子每一代儿孙的儒家文化,那结合京、川、湘各家菜肴之长的湘西土家菜,那在老院子无限延伸的道学、风水文化,那老院子每一代掌门人执着的收藏文化,都在见证及福佑着老院子的沧桑的历史及光辉的未来!
这栋老屋是一栋四合天井封水墙式的土家族的古民宅,湘鄂渝边区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名门望族之家——田家老院子,也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外表看起来朴实无华,并不打眼,其实它神奇得很,可以说是藏而不露,深隐玄机。现在,就请大家跟着我,踏进老院子的门坎,慢慢地用目光去审视,静静地用心灵去感受,共同去探讨这院中深藏的玄机吧!
这栋老屋建于清朝雍正初年,距今天约为三百年,共用了820根椿木,100名工匠花了三年时间才完工,共占地2100平方米,有大小房屋31间,三层堂屋,四个天井,四合围墙,坐北朝南,东西对称,布局严谨,砖木结构,浑然一体。
建筑学家认为这栋老屋是土家庭院建筑的经典。大家知道,木质结构的房子怕的是火,这么大一栋木房子如何防火呢?当时本地有一位人称活神仙的易经大师名叫易家德的人专门运用易学原理设计了六合网捕雀防火法。事实的确如此,三百年来,这所院子从来没发生过一星半点火灾。
堂屋中央挂着一个老人的画像,他就是田家大院的老祖宗、第一代掌门人,也是这所宅院的总设计师——田起瑗,就是这位老人开创了田家的基业,严谨持家,福佑子孙,造就了八代书香门第,八大豪门显户。
画像两旁的百字联概述了田氏先人于宋代从四川成都万里桥移居湖南张家界的前因后果,以及田氏族人分脉合流的全过程。大家不是很注意一进厅上那块御匾吗?这块匾可有来头啊!清朝咸丰年间,宫中太后身患绝症,无医可治,皇帝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此时,田起瑗重孙田祚秩正做京官,四品朝议大夫,听到信息后献出了祖传秘方,治好了太后的病,咸丰皇帝龙颜大悦,深感田祚秩的母亲秦氏夫人教子有方,御笔题写“宝 含芳”四个大字,以示表彰,并赦封她为四品恭人。
当时田祚秩的父亲已经亡故,其母寡居在家,字就是寡妇的意思。这块辉耀门庭的御匾,田氏后人一至保存至今。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拜访老院子第一代掌门人田起瑗——起瑗公。
这间屋子就是起瑗公的书房兼卧室,自清朝到民国,老院子八代掌门人都住在这儿。门首“本原”两个字,就是指创业者和继承家业者。起瑗公秀才出身,生于清朝雍正十年(公元1733年)配婚有黄氏、候氏二位夫人,父亲田三聘,祖父田宏毅均是秀才出身,起瑗公是次子,人称二老爷。
起瑗公饱读诗书,通今博古,为人刚直、仁厚,治家严谨,教子有方。老院子就是他四十三岁时建造的,院子大门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诗书留后”,下联是“孝悌传家”,就是他亲笔所题,并在院中石碑上刻写有千古留芳的文天祥的正气歌,立在正堂,要求子孙朝诵夕背,这些都反映了他“重文、崇教、载德”的治家理念和处世的人生信条。在他训教治理下,田氏八代书香,子侄辈发展成本地声名显赫的八大豪门。
大庸有首民谣,专道田氏家族的富贵显赫:“大庸有个田三聘,两个儿子八个孙,八大庄园千担课,四十男丁取功名,银子用仓装,金子用秤称”。人们常说:“一代富,二代穷,三代四代住桥孔”意思是指富贵不过两代,但像田氏家族,富贵八代,人才辈出,这在我国家族史上,却是极为罕见的。(指床)大家不是很注意这张床吗?我就说说这张床吧!这张床叫五滴水福雕花床,全由黄杨木和梨木雕刻而成,是驰名中外的土家族滴水床,名称的由来据说是仿照土家吊脚楼的三层排水屋檐而制作,一般为三层,这张床却有五层,是床中极品,独一无二,可见主人身份的高贵。
从床檐到床脚,从床柱到四壁,内内外外都雕刻着文房四宝,琴棋书画、生活用品和自然景物,另外还有历史人物、戏剧故事,古代寓言等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大千世界,尽在其中。它好似一部人生、历史和哲理的教科书,也是以画面解读生活的警世恒言。土家族人,特别是富贵人家是很看重床的,床不仅仅是睡眠休息之处,也是人生的起点和终点。睡在这张床上,睁开眼睛一看,四时风月,自然万像,人生内容尽在视野之中,它时刻提醒主人要认识生活,懂得生活,珍惜生活,创造生活。
田家历代掌门人就是睡在这张床上,做着美梦,释放理想,从而把美梦变为现实,把理想转化为生活的。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床檐正中还雕刻有一个蝙蝠的图案,这个图案联系到一个动人的故事。
起瑗公在某个冬天的黄昏,在院子前的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蝙蝠,心地善良的起瑗公便把这只蝙蝠揣在怀里带回家,每天给它喂猪血吃,蝙蝠养好后又飞回了夜空。有一个夏天的傍晚,田老爷在大厅乘凉,一条三尺寸的巨毒五步蛇滑到起瑗公脚边,抬头张口要咬人时,被突然扑过来的一只蝙蝠撞出一米开外,起瑗公惊醒,知道是蝙蝠救了他。从这以后,起瑗公就把蝙蝠刻在床上,视为救命恩人和田家的保护神。这张床也就叫做五滴水福床。
这是一只龙头神龟,可能谁也不会相信,都或许认为这是人工做的水中盆景,不是的。
这只龙头龟是修建这口水池时从地底下挖出来的,当时谁也没在意,起瑗公说:“这龙头龟很有灵性,就把它放在水池内吧!龙头龟就这样在池水中静卧了二百三十年,”说来也怪,老院子地势很低,背后又靠澧水河,每年发洪水时,周边的房屋都进了水,就老院子不进水。是不是龙头龟保佑呢?谁也不敢断言。有一年,澧州知府来访,看上了这只龙头龟,非要化三千两银子买了去,当时的第三代掌门人起瑗公的孙子昌典公说:“知府大人要我院中其它什么物件,我都乐意奉送,唯独这只龙头龟,是镇宅之宝,是龙王爷送的,没有了它,我这院子早就被大水冲跑了。
”龙头龟是不是龙王爷派来为老院子镇洪水的?谁也说不清,但有了它,老院子二百三十年来却是没遭水冲过,雨泡过。
这是一台老式织布机,在改革开放前,在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可以看到。但在化纤代替棉纱的今天,它已经成了稀罕之物。老院子中人的日常穿戴、床上用品大都靠自己纺纱织布,既有女工专织专纺,也有院中女眷亲手劳作。
重点介绍这台织绵机吧!土家织锦,土家语叫西兰卡普,汉语称土花布,打花铺盖。西兰是铺盖,卡普是花。土家绵在民间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被面及小孩的窝窝被、脚被、盖裙上,同时也是姑娘陪嫁,定情之物,还用作跳摆手舞的披甲和祭祀用的壁挂。土家姑娘一般九岁左右就随母学织,图案花色由简到繁,到成年之后,常织的花样已经牢记在心,无需兰本。
在土家山寨,几乎家家都有织绵机,姑娘们以能织纹样的多少和织制技术、花色乖巧论聪明高低。陪嫁用的花被都需要姑娘自织自缝。织锦源于土家族最基本的生产生活。
从古到今,对子孙繁衍的重视及对爱情的忠诚专一是民间艺术的表现主题,反映在织棉纹饰中,就是四十八勾,由此引伸变化出一系列勾纹。
四十八勾纹呈现多层次的中心扩散状,民俗专家考证为太阳崇拜的反映。土家族先民认为男人代表月亮,女人就是太阳,纹饰层层相扣,有如众人在月夜围着篝火在跳摆手舞。
织绵图案大致可分六大类:动物、植物、日常用具、抽象几何纹和天象题材。土家织绵被盖闻名全国,远销海内外,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珍品。姑娘织绵的时候有时还一边唱着歌儿。
田奇镌是从老院子中走出来的最后一代人,生于1899年,1975年病逝,起瑗公第四代孙。父亲田运厚:举人出身,清末州同;祖父、曾祖父均供职京城,任朝议大夫。
大哥田奇瓒,留学日本,曾任北伐军军法处长、省政府参议。三哥田奇局,毕业于黄浦军校,曾任北伐军师长;表兄汤自模:行伍出身,曾任中国革命军军长,陆军上将。田奇镌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7年回湖南创办地质研究所,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员,湖南大学矿治系教授,解放前曾率队普查湘西矿产资源。湖南和平解放时,率领地质调查所的员工保护该所,使数万元仪器设备完整的归属人民。
1949年被邀请参加开国大典。解放后,任地质部矿产司副司长、总工程师、主持全国矿产资源委员会的工作,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应邀访问苏联,并作“中国震旦系”的学术报告,曾出任援越工作组长,两次访匈牙利,撰写矿产资源论文和地质报告百万余字,专著有《湖南泥盆纪腕足类》,被地质学界誉称为田泥盆,是新中国地质学界卓有成效的权威和领导人之一。
晚年曾回家乡考察,预言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可能存在无牙芙蓉恐龙化石,这一预言后经证实完全无误。田奇镌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为人刚直不阿,性情少语寡言,待人谦和诚恳,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卓而不凡。
1975年病逝于北京,魂归故里,骨灰撒在澧水河和老院子周围。田奇镌是老院子杰出的人才代表,其后辈子孙大多数从职于科教部门,其中: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学者,专家达十多人。
自老院子的创业者起瑗公上朔两代、下列五代,“宏、间、起、荣、昌、祚、运、奇”共为八代,经考证共有男丁一百一十五人,其中获取功名者共43人,占37%。
虽无达官显贵,但也称得上群星闪烁。其中,文武秀才13人,举人一名,翰林院大学士(相当中科院院士)9人,四品官员二人,四品以下官员十人,女性中皇封恭人三名(相当四品)。
国家文化部部长蔡武参观后盛赞田家老院子是“美丽张家界的文化明珠”;原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亲自为其题名;世界音乐大师谭盾称其为“张家界文化的新院子”;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多次回家乡拍MTV并与田家老院子亲密合作。
田家老院子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如:千年不坏的五滴水福床,知晓气象的龙头神鬼,预知未来的石板,刀砍不死的活人……许多游客在此参观后,无不流连忘返,似曾回到梦中的“老家”。
如果把张家界自然美景视为“叶”,田家老院子就是“根”。
景区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永定大道鹭鸶湾大桥东侧200米
乘车线路:在张家界市内乘坐1、7路公交到“老院子”站下可到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立秋雨院中有作 下一篇 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