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刻铜
目录
杜氏刻铜创始于民国年间的杜星景先生(原用名杜星显、祖籍阜阳颍东区插花镇),晚清时期,杜星景在北京学习刻铜技艺,师从刻铜大师陈寅生先生。此后杜氏刻铜第二代传承人杜鸿年(原用名杜树修)在传承陈寅生刻铜工艺基础上变革创新,将版画技法融入刻铜工艺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刻铜工艺技术。杜氏刻铜工艺利用自制刻刀、锤子等简单工具,改进或创新了阴刻、阳刻、深琢、双钩线、麻绳线、游丝毛雕等技法,一幅成型作品往往需多种手法并用,创造出精美大气、细腻入微、清新脱俗的作品,具有极珍贵的艺术价值。
杜氏刻铜工艺对制作人的书画创作、理解水平、文化艺术修养有较高的要求,其构图选材既有传统内容,更有反映同时代社会生活现状、民间民俗风貌、文化艺术成就之类的题材,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杜氏刻铜工艺从第一代传承人杜星景先生算起,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在阜阳所在的皖北地区有着重要影响,成为安徽地区最为精湛、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技艺之一。杜氏刻铜工艺作为皖北地区孕生、繁衍起来的一朵艺术奇葩,近百年来也成为阜阳地区非遗项目中的代表作之一。
“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是好事,但是作为杜氏刻铜传承人,我现在更担心这项技艺的传承了。”杜平说,以前自己一直把心思放在刻铜作品的创作上,但是现在,比起创作,他更担心这项技艺会不会就此失传。
杜平说,学习刻铜需要扎实的美术和书法功底,为此,这几年他专门招了一些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但是,最后结果是,由于研习过程枯燥和艰苦,坚持下来的学生寥寥无几。更有甚者,有一次他找来了几个徒弟,想把刻铜技艺予以传授,但是没想到,徒弟们问的第一件事便是“在这学习,一个月能给多少钱”。“当时真是寒心啊。”杜平说,一个月几千元的开支并没有什么,但是这种以金钱为目的的学习,让他倍感失落和不解。
“刻铜绝对不能在我手里失传。”指着工作室里一摞废弃的手稿,杜平感慨地说,这些年,为了传承刻铜技艺,他找过自己的儿子,也招过徒弟,但都没有成功,好在,有几个青年现在以兼职学习的形式,坚持着刻铜的研习,这让他安心不少。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些“准徒弟”能够把刻铜坚持学下去,让杜氏民间工艺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