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大佛寺
目录
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是镶嵌在万里长江边的一颗明珠,寺佛一体,天人合一,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佛,这是长江沿岸不可多得的名胜古迹。
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于2000年被列入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年代不详,最早记载于明万历《蜀中名胜记》中。现存大佛寺为清乾隆年间改建。清同治八年(1896年)又对大佛寺进行重修。民国初年,再次对大佛寺进行过维修。
1996年,对造像进行了落架大修。
2005年对其进行防渗水、贴金彩绘等保护维修。
现寺院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720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
万历《蜀中名胜记》记载:“对江壁上刊大佛,有大佛寺……大江从西来,委蛇曲折。濯流杯池,漱挑灯石,直注亭下。欧鹭往来,在烟波杳蔼间,清绝不可名状。” 大佛寺座北朝南,依山伴水,正面面临滚滚东去的长江,背倚危崖绝壁,藏茂林修竹之中。
据《江津县志》中所记载“大佛寺,距城百里,近石门场大江边,古凿大佛手岩上,高十丈许,左有石如净瓶,右如鹦鹉,寺依岩石建筑,高达十余丈,为楼七层。
”清道光二十五年秋,里人刘绍宽游大佛寺时,在寺的左侧石壁上题诗一首,概括地叙述了大佛寺的地形,地貌。诗云:“古寺依岩立,秋江进佛清,七层楼阁影,三面雨风声;
地僻游人少,山空落叶轻,僧门无佛事,倚檐看船行。”
大佛寺里面是三合院布局,左右为厢房,中间是正殿,依次分为送子殿、观音殿、雷神殿,寺内石刻造像是一尊通高13.5米的观音造像。
大佛寺的山门是仿牌枋楼式4柱庑殿顶建筑。
面阔三间4米,其中第一间1米,第二间2米,第三间1米,进深一间3米。
围墙与山门平行,仿山门屋顶形式施小屋面。
山门屋面设计秀美,共有三重檐十四翼角,翼角均装饰有鸱吻,顶上雕塑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石像。
山门门前有十五级垂带式踏道,前面的月形石坝,面积约150平方米。
为防游人不慎失足落下陡崖,外面还有高约1.3米的石栏,石栏古朴庄重,结构坚固。
寺内有观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脚踏莲花观音造像。
整个造像倚崖而雕,属高浮雕近圆雕型石刻,刻工精湛,出色地勾勒出造像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寺院呈三合院布局,山门为重檐庑殿顶,三重檐十四翼角,翼角均饰鸱吻,顶上塑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像。
正殿为七重檐山式顶,是我国清代典型的高层建筑,琉璃瓦铺盖,正中饰宝瓶,翼角均饰鸱吻。抬梁式梁架。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通高24.84米。左右厢房为石木结构,硬山式顶,小青瓦铺盖,穿斗式梁架,六柱四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通高4.5米。
寺内左侧石壁上刻有清代摩崖题刻三则,概括地叙述了大佛寺地形、地貌及景物特征。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是镶嵌在万里长江边的一颗明珠,寺佛一体,天人合一,人文胜景,是长江沿岸不可多得的名胜古迹。
大佛寺及石刻造像是江津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而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选择建于长江边上,除了其本来的宗教意义外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用来镇压水患,这对研究当时长江水利状况也具有重要意义。
大佛寺总建筑面积720平方米。
正殿下为上下两段踏道,上殿为七级垂带式踏道,下段为十六级梯式踏道。
正殿为七重檐山式顶,琉璃瓦铺顶,正中饰宝瓶,翼角均装饰有鸱吻。
抬梁式梁架。
正殿面阔三间22.1米,进深两间8米,通高24.84米。
左右厢房为石木结构,硬山式顶,小青瓦铺顶,穿斗式梁架,六柱四穿,面阔五间17米,进深一间4米,通高4.5米。
整个山门依山崖而建,结构严谨,雄伟壮观。
大佛寺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佛寺的摩崖造像——脚踏莲花观音造像,座北向南,通高13.5米,肩宽5.9米,胸厚5.2米。
造像刻工精湛,细腻,线条流畅,立体感和审美感极强。
观音造像慈眉善目,端庄娴静,头戴宝冠,宝冠中有一笑容可掬的罗汉。
造像身着天衣绶带,全身贴金彩绘,胸饰缨络,腹部悬挂0,懒座于莲花之上,左脚微抬轻踏荷叶,左手置于左膝上,右手自然下垂,神态安详,雍容华贵中透露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神韵伟岸栩栩如生。
这是全国脚踏莲花观音造像中最大的一座。
在全国佛像中排位第九。
文革期间,这座造像几乎被毁于一旦,周边飞天造像、题刻现在都已经看不到了。
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江津市石门镇白坪村(原凉亭村)东100米处,西距成渝铁路平等车站500米,东距江津城区45公里,距重庆市区75公里,在江津小官山汽车站坐石门班车便可到达。
从重庆出发的自驾游客可在双福下道,途径德感、油溪、吴市,直达石门。大佛寺座北朝南,依山伴水,正面面临长江,背倚崖壁。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全新Jeep大切诺基 下一篇 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