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佳县手工挂面

佳县手工挂面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特产。佳县手工挂面起源很早,一直是佳县独特的一种地方食品,它以外型精细、口感柔和、保健效果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远销海内外,是赠送亲友的上等佳品。

目录

佳县手工挂面佳县手工挂面
  佳县的通镇、陈家焉和屈家庄等村,是手工挂面制作的专业村,其中尤以陈家焉村最为有名。

陈家墕村现有村民140余户,全部都姓陈。村里世代相传,陈姓先祖于明朝初年从1大槐树下迁徙而来。根据《陈家墕村志》的记载,该村手工挂面制作起自清光绪年间。陈继军告诉记者:“我的爷爷陈士贤就是陈家墕手工挂面制作的创始人,而且有一个故事可以作证。”

清光绪年间,陈士贤一日务农归来,发现有位老者昏倒在自家门前。老者虽然面黄肌瘦,但衣着整齐,陈士贤便确定老人必无大碍,可能只是饿昏了,便赶紧把早饭时剩下的一个窝头喂给老者。窝头喂下,老人醒过来却直呼胃疼,陈士贤又拿出了有止疼功效的大烟土让老人服下。三五日后,老者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临行之时他对陈士贤说:“救命之恩不言谢,我见你家日子过得艰难,家里又种着麦子,我便传你一手挂面制作的手艺,保你家日后代代衣食无忧。”

陈士贤后来才知道,他救助的这位老者是一名因战乱流落民间的宫廷御厨,有一手制作手工挂面的绝技。在掌握了手工挂面的制作方法后,陈士贤又将这门手艺传给了3个儿子和几个侄子。从此,手工挂面便在陈家墕生根发芽,成了各家各户赖以谋生的手段,并与吴堡县张家山的手工挂面制作工艺一道,于2011年成功入围陕西省第三批“非遗”名录。

制作方法

佳县手工挂面佳县手工挂面
  加工手工挂面是个累人活,大大小小的工序有十几道,一点都不能马虎。从每天下午两点开始和面、醒面,到第二天上午卸面、包装,整个制作流程需20个小时左右,分别是:和面、搓条、盘条、上筷子、阴条、分筷子、再阴条、出筷子、装封等工序。所有做手工面的人家每天凌晨4点不到就要起床和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累并快乐着。

发展现状

佳县手工挂面佳县手工挂面
  据了解,陈家墕村目前有96户手工挂面加工户,从业人数占比超过全村常住人口的一半,年生产手工挂面2100吨,产值高达2000万元,仅这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一根根手工挂面成为村民致富的“金丝线”。

长期以来,陈家墕村生产的手工挂面除去少量自家食用和赠送亲朋好友外,多数向外售卖。然而,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基本属于“单打独斗”,每家每户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靠自产自销,生产规模形成了气候,却缺乏必要的包装、宣传和推广,更没有打造自己的品牌,使得周边市场占有空间得不到拓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陈家墕村村民于2014年注册资金500万元,成立陕西省佳县陈家墕进选手工挂面商贸有限公司,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榆林农校合作,建成手工挂面新产品研发和品质检测专家团队,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目前成功创立“进选牌”挂面品牌并获得SC认证。“我们公司整合了部分手工挂面加工户,对从业人员统一进行培训,合格后以招聘和入股两种形式安排其进厂工作,目前共吸纳村里的50人参与生产。”佳县陈家墕进选手工挂面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海龙介绍说,规模生产不但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竞争力,为了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公司在传统面种的基础上,又新研发了鸡蛋面、牛奶面、菠菜面、萝卜面和柿子面5个品种。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孙炳文    下一篇 太原古清真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