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杨靖宇读书处旧址

杨靖宇读书处旧址位于开封解放路北段的开封市第二中学院内,院内有一幢民国初期的建筑。

目录

读书处旧址旧楼及杨靖宇塑像读书处旧址旧楼及杨靖宇塑像
杨靖宇读书处旧址位于开封解放路北段的开封市第二中学院内,院内有一幢民国初期的建筑。该建筑底部端正、厚实、坚固,属东方风格;正门有厅,厅前有柱,柱皆乳白,属西方风格。该建筑上部,青瓦、大屋顶、飞檐,属东方风格;前坡屋面有两个烟囱,属西方风格。

正是这幢东西方交融的建筑,孕育了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坚强不屈的灵魂,正是这幢建筑诞生的灵魂,构筑了抗日战争的新防线,也正是这幢建筑孕育出的灵魂,撑起了中华民族抗日的脊梁。这个脊梁就是杨靖宇。

个人介绍

杨靖宇杨靖宇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乳名顺清,号骥生。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驻马店市驿城区(原属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

幼年时在村私塾读书。1918年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23年9月,杨靖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开封市第二中学的前身——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1914年创建)。在校期间,杨靖宇认真阅读《向导》、《新青年》等革命刊物,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为李大钊领导和支持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校外委员。

1925年6月,杨靖宇为声援五册运动,走出校门,参加抵制日货和游行示威。1926年秋,杨靖宇在学校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受党组织委派,返回确山参加领导农民运动。

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四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组织了五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长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6月1日在确山县城关镇老虎笼(地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7月15日国民党武汉政府叛变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顽固势力的反对,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部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斗争,开辟新的根据地。9月30日他和李鸣岐、张家铎、张耀昶等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织中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杨靖宇任总指挥。这一时期曾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的进攻和地方顽固势力的骚扰。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马乡、南至明港、西至县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把胜利引向全国,后来部队离开平原,奔赴山区,开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秋末冬初杨靖宇调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均被党营救获释,随转上海。杨靖宇牺牲后,被安葬在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的靖宇山上。

现状

杨靖宇读书处纪念亭杨靖宇读书处纪念亭
杨靖宇就读的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后院有一土台,相传为抗金名将岳飞的点将台,杨靖宇课外时间常到这里读书。1992年4月1日,开封市人民政府公布杨靖宇读书处为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杨靖宇经常读书的地方竖起了“杨靖宇将军读书处”标志碑。

2005年9月1日,开封二中教师捐款在校园内树立了杨靖宇汉白玉塑像。

杨靖宇读书处旧址于2008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莜面栲栳栳    下一篇 宝马X5M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