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中国时报》报社旧址

《中国时报》创刊于1945年12月1日,社址设在书店街南段路东6号(今新华书店处),发行人郭海长。

目录

郭海长郭海长
郭海长 1916年6月生于河南省新乡县名门望族。郭仲隗之子。194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长、"平津流亡同学会"常委、"豫北民先总队部"总队长、开封《中国时报》总经理(社长)。1979年7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先后任民革河南省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河南海外联谊会会长。1992年6月28日在郑州逝世,享年76岁。

郭海长抗战前曾在北平读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后来,他在河南大学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他随父亲郭仲隗(同盟会员,当时任豫鲁监察使)到开封,遂筹办《中国时报》。

报社历史

《中国时报》社旧址(书店街新华书店)《中国时报》社旧址(书店街新华书店)
《中国时报》的《发刊词》由河南大学著名教授嵇文甫先生执笔。《发刊词》表示,除报导新闻、宣传国策、传达民意以外,该报还特别要“扶持正义”、“倡导学风”。在创刊号上该报排出“消除人间病毒,洗净天下污垢”的对联,语意双关,十分醒目。其后,《中国时报》始终坚持自己的宗旨。它曾揭露河南省农工银行行长李汉珍的舞弊案、河南省粮食局局长李杏林的贪污案,以及商城土皇帝顾莹的种种罪状。1946年1月10日,国人瞩目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在重庆召开,《中国时报》当天发表社论《团结和平》,其后又连续发表了十余篇社论。1月28日,该报全文刊发了中共代表团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草案》。在国民党统治区,当时敢于全文刊载《和平建国纲领草案》的只有三家报纸,一家是重庆的《新华日报》,一家是上海的《文汇报》,另一家就是开封的《中国时报》。1946年2月10日,郭沫若、李公仆等民主人士在重庆遭特务殴打,《中国时报》拒绝采用当时中央社电讯,编辑人员自作标题《渝庆祝协商成功大会(引题),惨遭暴徒捣乱(主题),李公仆、郭沫若等多人受伤(副题)》。为使读者了解真相,《中国时报》还发表了中共代表周恩来及民主人士沈钧儒等人的叙述。《中国时报》副刊还刊登了化名“石敢当”的杂文《是何居心?》,对暴徒破坏政治协商会的罪行进行严厉谴责。

报纸风格

《中国时报》《中国时报》
《中国时报》编排活泼,版面新颖,辟有经济丛谈、学术研究、河南史料等栏目,副刊辟有山水间、四海之内、文学窗等栏目,经常刊发省内外著名学者作家,如嵇文甫、苏金伞、姚雪垠、路翎等人的作品。该报发行量最大时曾达到5000份。中共中央中原局对《中国时报》给予了很高评价。

1945年底该报开办不久,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城工部派李铁林进入报社,在报社以编辑和记者的身份为掩护进行活动,先后发展了数名党员。为了加强工作,区党委又于1947年8月派乔元庆进入报社。同时,在经济上对该报社也尽力给予支持,前后三次给予经济上的补助。

经过地下党组织多方面的努力,《中国时报》成为在党的领导下,由共产党员和进步新闻工作者为基本力量的宣传活动阵地,有力地配合了党的白区斗争。该报坚持正义,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反对内战,刊登共产党和平建国纲领;支持学生运动,为被捕学生呼吁;秘密印刷党的文件和宣传品;并在经济上帮助民主人士、河南大学教授嵇文甫、王毅斋等。1947年1月,《中国时报》与原南阳的《前锋报》联合出版。1948年6月19日,联合出版的《中国时报》停刊,社长郭海长与部分工作人员奔赴解放区。

旧址现状

《中国时报》报社旧址所在的书店街已成为著名商业街,原址现为新华书店。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上党腊驴肉    下一篇 黄河书店旧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