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乔古村
目录
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尽管数百年沧桑,特别是经过“破四旧”的浩劫后,大部份人文古迹、公益建筑被毁,但村里至今仍保留大小祠堂5栋;明代石砌四方罗山、圆罗山(当地人称“下手”)2处;古凉亭4座;古庙2处,其中1处昭德侯王庙为纪念唐代武陵侯黄师浩,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光绪年间私塾2栋;石拱桥2座;古井8处;大小石彻水塘、水池10处。
古时,从临武县城通往嘉禾的盐道贯村而过,这条蜿蜒发亮的青石板路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着二十多里青石板路,连贯周边村落和乡政府。上乔古村座东南朝西北,占地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村落呈网络迷宫格局结构。村内古建筑主要分为群体式和单体式两类,其中群体式包含上下厅、天井,多为祠堂、祖厅、大宅。所以古建筑均为青砖墙体,硬山顶或马头墙硬山顶,小青瓦,青石围角和石砌门坎,在大门两边侧墙都有石灰抹墙永久性诗词对联。其内部结构多为木柱梁架、窗式隔房、木楼板下吊顶棚不等,大小窗户、神台、隔门、檐翘梁等,雕刻着丰富的花卉、动物图案,而屋外檐下墙壁多以书画、花卉石灰浮雕图案装饰,古色古香。
古建筑青石围角、门坎石、天井石都有浮雕八卦、动物图案石刻。古民居保留有清、民国时期家俱。上乔古村古建筑分为群体连贯和单体组合两类。群体以上下厅、天井、对称式和庭院三合式组合,多为祠堂、祖厅、大宅三至五栋连贯结构建筑;单体为单立式、并排式散形组合。古建为青砖墙体,硬山顶或马头墙硬山顶,小青瓦,青石围角和石砌门坎,四墙三间、三墙二间不等。
《潇湘晨报》对该村的“村堡”文化进行了宣传。2009年来,该村引起了省、市、县领导的重视与关心,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进一步提高了该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报》报社记者刘瑞升寄语上乔村村民:“希望修旧如旧”。市文物管理处主任刘专可将上乔村古建筑物和古构筑物概括为“八古”:古民居、古私塾、古庙、古凉亭、古台、古石板路、古碑刻、古水塘。“我最感兴趣的,第一是这个昭德王庙, 这可能是郴州境内唯一一座崇拜地方神的古庙,在市内其他地方还没发现过,很有保存价值。第二是这个村子有四个凉亭,很罕见,凉亭的浮雕有人物、动物、花卉、对联,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
对于村前栽着古柏树、用青石砌筑而成的一方一圆两个巨大石台,即四方罗山和圆罗山,文物专家们称,充满了神秘感。“可能是碉楼,练兵防范用的,也可能是墓葬或祭祀用的,更可能是从风水来考虑的,很值得研究。”谢武经说。
2006年,临武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龙碧林在根据文化局、旅游局、文物所、文化站联合对上乔古村古民居的考察情况写成的《麦市乡上乔古民居考察报告》中称,上乔古民居作为单立古民居旅游开发点,较为理想。原临武县摄影家协会主席陈卫平也在原县政府县长赵宇作了重要批示“请跃强同志阅复”的政协临武县七届三次会议第136号提案中指出,特别是麦市乡上乔古民居集中较大,作为单立古民居旅游开发较为理想。
县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已连续三次向县人大、政协提出要加快上乔古村保护与开发力度的建议和提案。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上乔古村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项目通过全方位推进吃、住、行、游、购、娱等事业的发展,可有效地推动临武县旅游业快速发展,并实现临武县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为郴州市“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谱写新篇章。代表性建筑:古民居.昭王德庙.下手圆方台.四方台.茶凉亭.私孰.郭氏大宗祠.石拱桥二座、古井八处、大小石彻水塘、水池十多处。。上乔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小调.山歌.花鼓戏.对子调.舞龙,特产油茶……
2012年上乔村昭王庙(含下守、新茶亭)被列入郴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上乔古村被列为湖南省级保护历史文化名村。
古村位于临武县县城北25公里,北距麦市乡政府不足5里,族姓郭,其始祖郭妥公,糸唐代汾阳郡王郭子仪十九代孙,南宋官任临武,定居乔溪(今上乔村)。村落呈园形,依山半坡台阶式,座东南朝西北,占地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400多栋。呈网络迷宫格局结构,以纵、横、交叉台阶式井字形或散形排列,依山半园坡式,由上而下排列或组合。村中内外巷道全部用青石板铺设,水沟交错连贯有序。村中有清代古建140多栋、民国建筑300多栋,除 6 栋祠堂、庙宇、祖厅等公益建筑外,其余为古民居,大部份古建保存尚好。
古建筑分为群体连贯和单体组合两类。群体以上下厅、天井、对称式和庭院三合式组合,多为祠堂、祖厅、大宅三至五栋连贯结构建筑;单体为单立式、并排式散形组合。古建为青砖墙体,硬山顶或马头墙硬山顶,小青瓦,青石围角和石砌门坎,四墙三间、三墙二间不等。古建筑大门两边侧墙都有石灰抹墙永久性诗词对联,内部结构多为木柱梁架、窗式隔房、木楼板下吊顶棚不等,大小窗户、神台、隔门、檐翘梁等木质结构多为木雕花卉、动物图案和外部檐下墙壁书画、花卉石灰浮雕图案装饰。古建筑青石围角、门坎石、天井石都有浮雕八卦、动物图案石刻。古民居保留有清、民国时期家俱。
自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郭妥定居上乔村800多年来,大部份人文古迹、公益建筑被毁,如今保留明代郭姓四十八村总祠堂一栋,明代石砌四方台、园形台(当地人称“下手”)二处,古凉亭四座,为纪念唐代武陵侯黄师浩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昭德侯王庙一处(面积近千平方米),清光绪十年私塾学堂一栋,石拱桥二座、古井八处、大小石彻水塘、水池十多处。
上乔古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儒风盛行,历来文武人才济济,村族谱记载:自明初以来,科考中举进士1人、举人2人、国学15人、贡员贡生12人、恩赐寿官登仕郎5人、庠生廪生增生30余人,其中明至清代入朝出仕10多人,任知府、知县、督运等职;民国时期,考入黄埔军校、陆军军校4人,抗日及抗美援朝革命烈士6人;近年来,考入大中专院校人员众多。
上乔古村位于县城东通天庙偏北边缘,属于海拔500米左右的高岗灰岩红壤地貌;山青水秀,梯田、旱地连绵起伏,形成山区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乡村民俗风光。古时,县城通嘉禾盐道途经上乔村(贯穿村中),至今保留二十多里青石板路,连贯周边村落和乡政府。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