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蛇床子

蛇床子,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具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之功效。常用于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湿痹腰痛,肾虚阳痿,宫冷不孕。

目录

蛇米、蛇珠、蛇粟、蛇床仁、蛇床实、气果、双肾子、癞头花子、野茴香。

入药部位

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归经

归肾经。

功效

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主治

用于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湿痹腰痛,肾虚阳痿,宫冷不孕。

相关配伍

1、治阳痿不起:菟丝子、蛇床子、五味子各等分。上三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三。(《千金要方》)

2、治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丸如枣大,绵裹纳之。(《金匮要略》蛇床子散)

3、治妇人阴痒:蛇床子一两,白矾二钱。煎汤,频洗。(《濒湖集简方》)

4、治妇人子脏挺出:蛇床子一升,酢梅二七枚。水五升,煮取二升半,洗之,日十过。(《僧深集方》蛇床洗方)

5、肾囊风疙瘩作痒,搔之作痛:蛇床子、威灵仙、归尾、苦参各10g。水煎熏洗。(《外科大成》蛇床子汤)

用法用量

3~10g。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生理特性

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根圆锥状,较细长。茎直立或斜上,多分枝,中空,表面具深条棱,粗糙。下部叶具短柄,叶鞘短宽,边缘膜质,上部叶柄全部鞘状;叶片轮廓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8厘米,宽2-5厘米,2-3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轮廓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3厘米,宽0.5-1厘米,先端常略呈尾状,末回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10毫米,宽1-1.5毫米,具小尖头,边缘及脉上粗糙。复伞形花序直径2-3厘米;总苞片6-10,线形至线状披钎形,长约5毫米,边缘膜质,具细睫毛;伞辐8-20,不等长,长0.5-2厘米,棱上粗糙;小总苞片多数,线形,长3-5毫米,边缘具细捷毛;小伞形花序具花15-20,萼齿无;花瓣白色,先端具内折小舌片;花柱基略隆起,花柱长1-1.5毫米,向下反曲。分生果长圆状,长1.5-3毫米,宽1-2毫米,横剖面近五角形,主棱5,均扩大成翅;每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花期4-7月,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

产于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生于田边、路旁、草地及河边湿地。苏联、朝鲜、越南、北美及其它欧洲国家也有分布。

药材性状

为双悬果,呈椭圆形,长2~4mm,直径约2m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有2枚向外弯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细梗。分果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有2条棕色略突起的纵棱线。果皮松脆,揉搓易脱落。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蛇床子,味苦平,《别录》辛甘无毒。今详其气味,当必兼温燥,阳也。故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恶疮。《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久服轻身,令人有子。盖以苦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润肾,甘能益脾,故能除妇人男子一切虚寒湿所生病。寒湿既除,则病去身轻,性能益阳,故能已疾,而又有补益也。”

2、《本草新编》:“蛇床子,功用颇奇,内外俱可施治,而外治尤良。若欲修合丸散,用之于参、芪、归、地、山萸之中,实有利益,然亦宜于阴寒无火之人,倘阴虚火动者,服之非宜。”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曹操墓    下一篇 黄荆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