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萍
- 中文名
- 陈海萍
- 性别
- 男
- 国籍
- 中国
- 籍贯
- 广东省广州市
- 出生年月
- 1958年
- 职业
- 企业管理、品牌策划、美术家教
- 主要成就
- 广州第一红包封收藏家
目录
陈海萍,男,1958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
在他家中,各式各样的
广州一德路,是小商品批发的一条街,而红包之类的小礼品也是在此转运、批发。陈海萍就住在一德路旁的小巷子里。他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旁边就是著名的一德路,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商品,那个时候更是他心中的“红包路”。
在他的客厅的墙上,大部分挂着的是各式各样的“红包封”以及几张陈海萍与其他人的合影照。
1958年出生的陈海萍,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可能真的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你看,我从小住的地方都在‘红包路’,我自己”又是‘红包封’的收藏者。”陈海萍说,自己从小就比较喜欢绘画,特别喜欢那些色彩鲜艳的小物件。一有时间就会自己到一德路的各种门店去看。
1977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陈海萍在一个电子仪器厂工作。“在工作之余就去上业余大学。”陈海萍说,从高中毕业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几年里,他先后在业余大学里学习了“五金”和“钳工”,甚至还专门在广美学习了油画。这总算完成了他自己心里的一个愿望。
收藏利是封30年
“我将自己与红包封的经历,分为‘收集’和‘收藏’两个阶段,主要的分界点,就是有没有花钱。”陈海萍笑着说,当他开始为红包封主动花钱的时候,就是他“收藏”的开始。
从那时起,他开始将“收集”转为“收藏”了。当时,他是什么红包封都收,在一德路的老板们都知道,有一个收集红包封的“怪人”。“一个红包封也就5分,但是我会给5角,让他下次还给我留着。”
花300元买一个“红包封”
陈海萍指着一个印有几位明星的“红包封”说,正是这个“红包封”让他开始了“收藏”之路。他回忆说,当时也是在过年期间,他的一个香港的亲戚,给了他一个“红包”,红包封面上就是当时最火爆的“明星”——
“利是封大王”的美名传开了,经常会有来自香港、北京的朋友,给他送来年代久远的“红包封”。他则称自己是“渔翁撒网,什么都收”,只要是没有见过的,就会花钱收购。
他告诉记者,红包封的价格并不高,最高也不过是100元左右,只有少有的几个红包封是200元甚至300元。当时他收购的300元的红包封就是一个“1930年”的红包封。此后,也花了200元收购了一个“光绪三十年”的红包封。
收购“光绪三十年”的红包封
“如何判断红包封的真假或年代?花这些钱收购到底值不值?”对此,陈海萍则“嘿嘿”一笑说,“其实人们更关注的是红包封里面的东西,谁还会要红包封呀,都是随手就扔掉了。”
那枚“光绪三十年”的红包封,他当时也曾询问过这个红包封的来历,对方则告诉他,是广东开平的一个大户人家,在清理垃圾的时候,有个清洁工捡回来的。“为什么清朝的东西会留到现在?我觉得很大的一种可能,是当时有人看书的时候,顺手将红包封作为书签,夹在了书里,直到再次整理的时候才发现。”
对于红包封年代的判断,陈海萍说,其实每个时代还是有那个时代的工艺,所以制作出来的红包封也有所不同,具有时代的“烙印”,比如当时的纸质、图案、印刷技术等。
春节翻垃圾桶找红包封
如今,陈海萍收藏的红包封已经超过了6万个,经常会受邀到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内地城市等展示收集的红包。媒体将其称为“红包封王”“利是封王”。
他告诉记者,作为“红包封王”压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自己不努力,“宝座”就会拱手让人了。
所以,他并不介意弯下腰去捡路边被丢弃的红包。
他并不觉得在路边捡红包是什么丢脸的事情,毕竟是自己收藏喜欢的东西。他告诉记者,每逢大年初二,他都会到广州各处转,看到有被人随意丢弃的利是封,都会捡起来。到了晚上的时候,为了抢时间第二天不被清洁工将垃圾桶中的红包封烧掉,还会连夜去翻垃圾桶找红包封。
而到了正月十五之后,路边就会有不少被丢弃的桃花、桔树等,上边经常会挂着红包封,陈海萍也会到路边去“收集”。
“要给后人留下点东西”
收藏红包封已经超过了30年,偶尔,妻子也会“唠叨”几句。
尽管如此,陈海萍还是坚持自己的收藏。
他告诉记者,他现在的工作是“企业管理、品牌策划、美术家教”,尽管生活不算富裕,但还过得去。
他说,自己的愿望就是能够建成一个博物馆,叫“封王府”或“封王殿”,
陈海萍笑着说,红包封文化是广府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岭南人,希望能够将利是封作为一种文化的补充,与现代人、后代人分享“精神财富”。
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据传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
在春节期间由长辈在年三十晚上0点后派给晚辈的红包称作
红包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意味着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岁”就是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了就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可是他们不知不觉也睡着了。半夜里“祟”化作一阵阴风吹进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准备好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跑“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另有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
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曹建猷 下一篇 海南省生育保险医疗费用结算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