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潭村
目录
石潭村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部,坐落于美丽的昌源河之滨,属霞坑镇管辖,是黄山百佳摄影基地之一。
石潭村由地处高山,位于霞坑镇东面,昌溪乡北部,辖7个自然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茶叶、蚕桑、菊花以及外出打工,石潭村突出的优势在于旅游资源丰富,为全市百佳摄影点的第一位。
石潭村,历史悠久,南宋建炎年间建村至今已有近九百年。沧海桑田,变化万千。滔滔的华源河水绕村而过,古老的石板路、古民居与现代风格建筑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呈现着一派风姿绰约,古韵犹存的动人景象。石潭村的几大看点:古老的石潭老街、百步阶"古韵犹存;叙伦堂大显明代遗风。
建于明朝嘉靖至隆庆年间(1554——1567年)的"吴氏宗祠"——"叙伦堂",至今已有450余年之久。其建筑风格独特,硕柱大梁,雕枋画栋,气势雄伟壮观,素有"百梁厅"之美誉,其结构特色乃民间建筑之罕见者,如今已升格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五间厅"为清代古民居之佼佼者。在石潭村内现存的五十余幢清代至民国年间的古建筑群中,"五间厅"可谓是"鹤立鸡群"的佼佼者。这座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古民居,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别具一格的建筑格局("五间厅"、倒朝堂、双跑楼梯阁楼)称雄于石潭小山村;古桥泛彩,双虹卧波。分别创建于明、清时期的上石"安乐桥"和下溪"太平桥"雄跨于石潭境内华源河下游,是华源河畔目前独无仅有的两座古石桥,尽管两桥相距有5华里之遥,但无论从建筑风格或设计特点均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座石桥的长度、高度、宽度、拱形弧度大致相等,均为三孔两墩拱形桥。
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景,淡雅明快的建筑色调,亦有静谧幽深的街巷,诗情画意的村边水口景观。每年3-4月,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油菜花漫山遍野,伴随着山中云雾缭绕,古村落若隐若现相映成景,美若仙境。其他季节风景也美不胜收,夏日的雨后云雾升腾,还可欣赏到向日葵的笑脸;秋天贡菊的小白花漫山遍野地盛开;冬日,白雪落在粉墙黛瓦上。不论什么时候来,都能找到摄影的好题材。
如果时间充裕,不妨再此留宿,与当地人聊聊天,感受皖南日常的乡村生活;第二天可早起观赏日出东方的壮丽美景,可别忘了去观景台占个好位置哦。
自石潭始祖吴启公长子吴唯迁居到石潭村,石潭村已经有800多年历史。后人繁盛,分迁到外省市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河南、广东等二百余处。如浙江富阳城一条街就叫“石潭街”,上海市在解放初有一条“石潭巷”。石潭古村人才辈出,三十年代的清华大学教务长吴景超和吴承禧兄弟,大茶商吴荣寿、吴声记都出自该族。
石潭古村至今仍保留一姓一村,历史上人口最多时号称千灶万丁。它是古代歙县南乡和绩溪和旌德两县徽商从水路经新安江往苏杭的必经之地,本地在外经商者也有数千人。石潭古村还保留两座古祠堂。其中一座堪称古祠堂典范——叙伦堂。其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400多年历史,有房梁100根,为国内建筑史上奇观(除北京故宫外没有第二家),号称“百梁厅”。
山水两相依,云雾相缭绕。早就听说石潭人迹罕至,民风淳朴,因此石潭也被人称之为遗落在大山深处的最后一片净土。
油菜花盛开时,景色秀丽迷人,是近年来继罗平,婺源之后,又一兴起的集摄影、旅游为一体的观光胜地,它的名气在摄影界早已如雷贯耳。置身其间,虽然错过了花期,只有星星点点的油菜花,但绝没有使美景逊色。这也是在这次烟雨江南之行中看到的最美的风景!
扛着三脚架的"大咖们",早早占领阵地,不停的按动着快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只要是景点就多了些摄影家,而且大多是老年人。怪不得人们常说:中国的老年人幸福指数最高。他们或站着、或蹲下、或半蹲姿势,"长枪短炮"那个认真样子,着实令人敬佩。有的甚至长期守着阵地,不放过时刻变幻的云雾。
1、石潭村内有多户人家提供食宿服务,大约100元一天,含三餐。
2、建议游玩过石潭村后,可以穿过村子,沿着山道,向上走大约1个多小时,到达下汰村,继续欣赏美景。下汰村也有食宿服务,大约25元一天,含三餐。
3、可以雇当地村民帮助扛摄影器材上山,大约25元一人。
4、当地的农家饭很好吃,可以品尝到:新鲜的竹笋、老豆腐、土鸡蛋等。
5、春季是最好的旅游时节。
6、注意环保,不要在山中乱扔垃圾。
7、山里气候凉要多带衣服,还要带好手电(晚上上厕所会用到)。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