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周诒春

周诒春,男,汉族,安徽休宁人,生于湖北汉口。190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秘书,10月任清华学校副校长,1913年8月任校长,1918年1月去职。1958年8月在上海病逝。周诒春任清华学校校长4年多,他着眼于民族教育独立,最先提出把清华由留美预备学校改办成完全大学的计划,于1916年4月,呈文外交部。

目录

周诒春,字寄梅,男,汉族,

21岁时周从

周诒春任清华学校校长4年多,他着眼于民族教育独立,最先提出把清华由留美预备学校改办成完全大学的计划,于1916年4月,呈文外交部。请逐渐扩充学程,设立大学部,并得到批准。他筹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园内著名的早期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为清华发展成为大学初创基础。在教育方面他倡导“着重德智体三育”的方针,推行“端品励学”和体育“强迫运动”,“完全人格为宗旨”。1911年,原道大帝命五子敦亲王拨清华园区,正式成立清政府为派送到美国学习的中国青年而建立的留美预备学堂一清华学堂。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同年十月,武昌起义开始,学生纷纷请假回家,清华学堂被迫停课。1912年3月30日清帝宣统退位,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建立后,将“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并于5月1日重新开课。任命唐国安为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周诒春为教务长,十月,任命周诒春为副校长。民国二年(1913年)8月2日,唐国安病逝,周诒春继任校长至民国七年。

民国三年(1914年)冬,周诒春邀请

周诒春极力提倡德、智、体三育并举,在清华推行“造就一完全人格之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国家公民。他认为,生活主要由体育、生活、道德与精神3部分组成。学生须在学校了解生活,学校课程应依照生活需要而设置;学校生活就是一定规则下的社会生活的缩影。但学校生活毕竟是在一种简单、受限制的条件下,而社会生活则是在一种持续的、复杂的变化之中。因此,学生应利用有限的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全面提升自己,而不仅局限于学习知识。

周诒春强调:清华学生既受特别权利,当奋发有为,力戒虚骄自大、贪安好逸;当群策群力,同气同声,以挽救国家。他极力提倡团体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着眼于大体,不谋小团体利益的集体精神与合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拥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与团结协作精神。清华园充满了“高尚合乐的气氛”、“实践合群生活的方式”与 “服务爱国的精神”。学生热心投身社会服务,校内各类学生会社活动有声有色,各类出版物也蓬勃发展。

为人之道

周诒春为人威严方正,不因循苟安,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更是以身作则。当时,清华在社会上有“贵族学校”之称。但他经常教导学生以课业为重,不追求物质享受。当时,清华学生身上不许带钱,钱要存在学校银行里,平常的零用钱可以存少许在身上;但花费每分钱都要记明细账,月底结算完要呈送斋务室,备核盖印后发还。在他身体力行的引导与严格管理下,清华学生养成勤奋勤俭、朴实无华的风气。当时社会人士均认为,蓝布衫及粗布鞋乃清华学生的制服。有校友回忆,当时清华校内全体布衣布鞋,无一例外,即便达官富贾之子弟,在校园内亦绝不敢公然衣着华服,成为一种风气,人人严格遵守。

正是因为校风朴实,学生用功勤奋,社会各界子弟均视能在清华读书为荣。清华经过20余年发展,成为当时中国高等学校中的新军,进而成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的快速发展,与早期几任校长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其中第二任校长周诒春,贡献尤多。

编年记事

民国初年(1912年)任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英文秘书。

民国二年至民国七年(1913一1918年)任清华学堂(后改为清华学校)校长。

民国十四年至民国十七年(1925—1928年)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委员会总干事,创立北京图书馆。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担任燕京大学代理校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任国民政府实业部次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10日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总办事处设在上海北京路江西路口的垦业大楼。共设董事19人,其中实业部为周诒春、张铁欧、吴觉农。周诒春担任中茶公司董事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1月11日上海沦陷,公司总部先迁武汉,后又迁至重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下一篇 钱思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