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公房子
目录
“大巴公”是个出了名的“中国通”,以一口流利的汉语,亲自与华埠人士沟通。他在任用买办经手华俄茶市贸易同时,从中国东北地引进俄籍工程技术人员来阜昌工作。而“小巴公”齐诺·巴诺夫即以工程技师的身份来到中国,任职于汉口阜昌茶厂。 当年,阜昌年产砖茶数十万箱,运销俄西伯利亚和中国新疆、蒙古,以及俄罗斯欧洲大陆。
总公司设在汉口,分公司设在上海、天津、九江、福州、今斯里兰卡、海参崴、敖德萨、圣彼得堡、恰克图,组建起一个巨大的营销网络。为了方便水运,在英租界三码头(今汉口19码头)建栈房仓库和沿江趸船。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结束了沙皇统治,俄商在中俄间的茶叶贸易受到抑制,日趋萎缩,俄商在汉口经营的茶叶市场日渐萧条。1917年,顺丰和阜昌砖茶厂,首先停闭,新泰砖茶厂苦撑了一些年后,也于1932年转租给英商,被英商改名为太平洋砖茶。
1901年前后巴氏兄弟在汉口俄租界买了一大块地皮,范围包括东西向由两仪街(今洞庭街)到珞珈碑路(今珞珈山街),南北向由列尔宾街(今兰陵路)到今天的黎黄陂路。并在两仪街与三教街(今鄱阳街)交汇于黎黄陂路到兰陵路间的三角地带盖起了一栋等腰三角形的大房子,1901年始建,于1910年建成。这就是人们所称的巴公房子。建成后的巴公房子成为这一带俄租界的标志性建筑。
巴公房子由巴公房子分别为“大巴公”J·K·巴诺夫和“小巴公”齐诺·巴诺夫共同建造。属近代古典复兴式建筑,总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房间共计220间套,整个公寓用红转砌成,砖木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廊檐、露台、曲栏、拱券和立柱各显精致,由景明洋行设计,永茂昌、广大昌营造厂营造。它是武汉较早出现的多层公寓,对我国近代建筑有较深远的影响。为当时汉口最大的公寓楼。所临的四条马路每条临街都有两至三个出入口,共有9个出入口。
1912年巴氏将这栋大房子卖给了广东银行,一倒手,巴氏净赚白银30000两。这期间,巴氏兄弟把剩余的一大片地皮卖给了英商怡和洋行。 “巴公房子”又有“大巴公”和“小巴公”之分。大、小巴公房子各一座,紧靠在一起,平面呈锐角三角形。中部为三角形天井,相当于一个内院。平面单元式布局,各单元分别设置出入口,单元分户明确。整个大楼外观立面严谨对称,尺度宏伟,内廊大理石,外廊铺间花、马赛克地坪,铺拼木地板、木裙墙,壁炉采暖,内部装修古朴典雅。是一座颇具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物。但最特殊的是整栋大楼呈三角形,其尖阁三楼是一僧侣帽形的厅室,被人们俗称之为“俄国缠头尖”。 1910年房子建成后,委托比商义品公司经租,供在汉外国侨民居住。 旧时,与巴公房子三边相对的历史建筑,有兰陵路上的俄国波罗馆(夜总会),有洞庭街上的顺丰茶栈(现为民居),上海大戏院(1930年建。后改名中原电影院),星光球场(现健康幼儿园)。有鄱阳街上的美的面包房(1918年建。现工商银行储蓄所),巴黎商店,“八七”会议旧址(原苏联驻国民政府农运顾问罗卓莫夫故居),邦可西餐厅,惠乐公司(1915年建。经营茶叶和丝麻)。
在汉口江岸区,洞庭街和鄱阳街、兰陵路和黎黄陂路,两条直街和两条横街交会处,矗立着一幢巨大的红砖老房,外形像一艘大船,威武的船头正对黎黄陂路。船身一侧形成鄱阳街的街面,楼体设计古朴厚重;另一侧形成洞庭街的街面,楼体二层伸出多处楼梯,直接与街道相通,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廊檐、露台、曲栏、拱券、立柱等,建筑装饰式样华丽而格局多变。
老房子“船尾”部分,开着几家咖啡屋。门上高墙上,用灰水泥雕刻着4个阿拉伯数字:“1910”。
这幢老房,汉口人称之“巴公房子”。资料记载,巴公房子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高5层,有220套房间,为汉口当年最大体量的高档公寓。在巴公房子的一侧墙上,镶嵌着一块黑色大理石铭牌,显示此建筑属“近代古典复兴式建筑”,“1901年始建,1910年建成”,“为武汉较早的多层公寓”,1993年7月被市政府公布为优秀历史建筑。
经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侵蚀,今天的巴公房子已显出苍老之态。步入院内三角中空的天井,满目是斑驳的砖墙。老房子内住着多户人家,细观格局,会发现楼内大多为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布局,以数个单元连通出入上下。
“老武汉”王炎生从小在这一带长大,他带着记者围着巴公房子转了一圈。记者数了数,这幢老房竟然有9个门。王炎生说,这在当时是“较高规格”了。按中国传统,“九”为大。能拥有9个城门的城池,一般是皇城才够资格。可见这幢公寓主人当年的显赫。
巴公房子与顺丰茶栈老建筑,仅隔着一条街(洞庭街)。王炎生告诉记者,巴公房子与阜昌茶砖厂关联密切。据资料记载,虽然李凡诺夫的顺丰砖茶厂来得最早,但规模最大的砖茶厂却是阜昌,它的规模宏大,设备完善,工人达数千人之多。
阜昌砖茶厂的老板是巴诺夫,俄国贵族,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表兄。他于1869年来到汉口,不久即被新泰洋行聘为大班。1874年,巴诺夫同另几个在汉口颇有权势的俄国人,共同在今天上海路与南京路之间开办了阜昌洋行,也就是老汉口人熟知的阜昌砖茶厂。
1896年,俄国在汉口开辟租界时,巴诺夫被推选为俄租界市政会议常务董事,1902年出任俄国驻汉口领事,因声名显赫,人称“巴公”,也叫“巴洋人”。
作家方方在《汉口租界》中讲述:早在俄租界开辟前,巴诺夫即买下了当时尚是荒地的汉口城堡内的一块地皮。洋人在汉口最初的跑马打球之地,就是利用这块地皮。后来,巴诺夫花15万两银子,修建了这幢老汉口的著名公寓大楼。大楼分两期修建,靠兰陵路一边的先完成,因其建筑面积较大,称为“大巴公”;靠黄陂路这边的后建,称为“小巴公”。大小巴公合二为一,便成了现在被人叫惯了的“巴公房子”。
作家方方的《汉口租界》这样描述:1910年,巴公房子以它独有的姿态矗立在了汉口的街头,它的红墙白顶、三角形以及它所呈现出来的俄罗斯式的情调与风格,都令路人情不自禁而侧视之,同时它亦成为有钱人十分喜欢租住的公寓,尽管其租金很贵。
王炎生说,当年住这公寓里的,有不少是在汉经商的俄国商人及在茶厂工作的俄国高级员工。据说,巴诺夫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中国通”,能熟练使用汉语。茶厂创建之初,管理人员奇缺,巴公从东北哈尔滨等地聘任了一批会说汉语的俄国人来汉口,然后派他们去赤壁羊楼洞收购茶叶,并在阜昌建于当地的茶叶加工厂内实习制茶的全套技术,后来,这一批俄国人成为阜昌茶叶公司的技术及管理骨干。
胡榴明说,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之初,垄断和操纵汉口茶叶贸易的几乎都是俄国人。商业利益的驱使,使俄国人远离家乡,深入到中国内陆,忍受亚热带地区的高温酷暑,成为汉口的常住居民。
在当时人们眼中,能住进巴公房子的洋人都是有钱人;以巴公房子为核心的这片地域,也成为俄国茶商聚集的“社区”。胡榴明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阜昌、顺丰、新泰、源泰4家砖茶厂的厂主,被公认为汉口租界最富有的外国人,仅新泰、顺风、阜昌3家茶厂拥有的房地产,就占俄租界总面积的50%,其中巴诺夫是俄租界内的老大,是最大的地产拥有者。
在汉口俄人社区里,俄商的休闲娱乐也颇为多彩。王炎生说,听上一辈人讲,俄国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叫“波罗馆”,就是今天的夜总会。此外,还有万国美容院、邦可西餐点心店和土列土酒吧等,各式各样的休闲娱乐消费场所比比皆是。
董玉梅感叹,转眼百年即逝,一切都成为沧桑往事。但仍然幸存的巴公房子,却见证了一个多世纪前俄商在汉经济文化生活的历史。
一位在巴公房子居住的八旬老者告诉记者,关于“大小巴公”,坊间另有说法:
巴诺夫有个弟弟叫齐诺?巴诺夫,在汉口阜昌砖茶厂任机械师,人称小巴公。公寓是兄弟俩共同的产业,故人们将公寓一分为二,以“大巴公”、“小巴公”称之。
对武汉老公馆作过专题研究的武汉作家胡榴明介绍,巴诺夫的弟弟“小巴公”齐诺?巴诺夫,在汉口制茶工业史上,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工程师的身份来到中国。1890年,由他设计的蒸汽压茶机,极大提高了制茶工效质量,为茶厂带来了巨大利润,使得阜昌年产砖茶达30万箱,运销新彊、蒙古、西伯利亚等地。除此外,阜昌将总公司设在汉口,在天津、九江、福州、斯里兰卡、恰克图、海参崴、敖德萨、圣彼得堡开设分公司,组建起巨大的营销网络。为了方便水运,阜昌还在长江边建栈房仓库,每年3月至8月茶叶上市季节,长江边买茶运茶热闹非凡。
巴公房子位于汉口鄱阳街与洞庭街交接处,是一栋红色封闭式建筑,楼内现住有数百户居民。巴公房子是栋四层建筑,地下一层,地面上三层。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