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袋熊

袋熊(学名:Phascolomidae):是袋熊科2属3种动物的通称。包括昆士兰毛吻袋熊、南澳毛吻袋熊和塔斯马尼亚袋熊。体格粗壮,尾极短,外表似小型的熊类,而习性更接近啮齿类。食草,善于挖掘,在地下挖复杂的深洞居住。昆士兰毛吻袋熊已濒临灭绝。体形粗壮似熊,眼小,脸似鼠。体重可达35千克,头骨略扁平,鼻面部相对较短,它们的脚短及肌肉发达,身长约有1米,尾巴也很短,体型比树袋熊还短粗。生活于温带地区适合穴居的开放的森林、丘陵及海岸附近生活。海拔约0-1800米处左右。营穴居生活,善于挖洞。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部、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

目录

袋熊长相稍像熊,但比熊小。体长70-110厘米,体重20-35千克。腹部有

袋熊在

袋熊营穴居生活,很善于挖洞,它们栖居的洞穴比较大。一般洞穴纵深可达10米,宽60厘米,洞的末端是卧室,用草和树皮做铺垫物。

袋熊喜独立独往,有时2-3只在一起生活。为夜行动物,白天藏在洞中熟睡。它们以青草、野菜为食。袋熊的新陈代谢非常的慢,眼、耳均小,身体矮胖敦实,差不多要用14天的时间来完成消化,这有助于生活在乾燥的环境。它们一般行动得很慢,但当遇上危害时,逃走速度可以达40千米/小时,并维持达90秒。袋熊会保护由其巢穴为中心的疆界,对入侵者存有攻击性。

当受到攻击时,袋熊会发挥巨大的抵抗力。例如当它受到地底下的掠食者攻击时,它会破坏地底隧道,令掠食者窒息。它主要的防御是靠身体后部以软骨组成的结构,连同不怎么长的尾巴,可以避免在逃走入隧道时被掠食者攻击尾部。

袋熊为

袋熊是澳大利亚东南部特有的物种。从昆士兰东南部大澳大利亚东南部大陆以及弗林德斯岛和塔斯马尼亚岛。

繁殖方式

袋熊适应跳跃生活、草食性。由于具有类似反刍的消化方式,能占据对其他大型哺乳动物不利的区域。在繁殖上也有特别的适应:雌兽在袋囊中有了幼仔以后,仍可交配受孕,但受精卵发育到100个细胞阶段就停止发育;如果袋囊中的幼仔死亡,胚胎则继续发育;几周后第2个幼仔又可降生。

多于夏季繁殖,孕期1个月,每胎1仔。初生幼仔体长约2厘米,体重约2克,8-9个月才出袋活动,2-3岁性成熟。寿命一般为15年左右,也有活到20多年的记录。野生袋熊的寿命通常为12-15年。

该科物种

袋熊(2属 3种 8亚种)
中文名称学 名命名者及年代
塔斯马尼亚袋熊Vombatus ursinus
1塔斯马尼亚袋熊长毛亚种Vombatus ursinus hirsutusPerry, 1810
2塔斯马尼亚袋熊巴斯海峡群岛亚种Vombatus ursinus platyrhinusOwen, 1853
3塔斯马尼亚袋熊指名亚种Vombatus ursinus ursinusShaw, 1800
昆士兰毛吻袋熊Lasiorhinus krefftii
1昆士兰毛吻袋熊中部亚种Lasiorhinus krefftii barnardiLongman, 1939
2昆士兰毛吻袋熊南部亚种Lasiorhinus krefftii gillespieiDeVis, 1900
3昆士兰毛吻袋熊指名亚种Lasiorhinus krefftii krefftiiOwen, 1873
南澳毛吻袋熊Lasiorhinus latifrons
1南澳毛吻袋熊指名亚种Lasiorhinus latifrons latifronsOwen, 1845
2南澳毛吻袋熊南部亚种Lasiorhinus latifrons lasiorhinusGould, 1863

种群现状

塔斯马尼亚袋熊和南澳毛吻袋熊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昆士兰毛吻袋熊由于栖息地质量下降,主要原因是外来入侵草。每百平方公里的数量小于临界值,被列为极危。

保护等级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2种无危(LC),1种极危。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福特探险者    下一篇 罗家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