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荣
目录
- 李富荣
- 中国
- 汉族
- 上海
- 1942年
- 乒乓球
- 以“狠”著称,左推右攻型
- 世乒赛男子单打亚军
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 - 执教中国乒乓球男队
1994年9月当选中国奥委会副主席
1999年5月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2001年5月当选亚乒联主席 - 浙江省绍兴人
李富荣,曾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1957年获上海市青少年乒乓球赛男子单打冠军。196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乒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之后与队友合作,又夺得第27、28、31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1974年~1983年,执教中国乒乓球男队,率队夺得第33、34、36、37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1994年9月当选中国奥委会副主席,1999年5月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2001年5月当选亚乒联主席。
1957年入上海体育宫业余体校进行乒乓球训练。
1958年入上海乒乓球队,同年被选入国家乒乓球集训队。五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1961年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混合双打亚军(与韩玉珍合作)和男子双打第三名(与庄则栋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1963年在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和男子双打第三名(与王家声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1965年在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和男子双打第三名(与王家声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1971年在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从1961年至1984年八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62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74年起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1979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
1979年起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并担任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分级分组委员会委员。
1978年、1983年当选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1年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副局长。
1984年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率领代表团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
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教练员之一。著有《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与他人合作编著)。
198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张燮林进行乒乓球表演。
1988年,到北京体育学院进修。
1990年起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局长。后又任中国兵乓球协会副主席,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1994年3月起任全国乒乓球管理中心主任,同年9月当选为中国奥委会副主席。
1996年10月22日,当选为第三届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
1999年5月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是第5、6届全国人大代表。2001年5月3日在大阪举行的亚洲乒乓球联盟大会上,当选为亚乒联盟主席。与梁焯辉、徐寅生等合著有《现代乒乓球理论、技术、战术及其训练的研究》。
先后7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1989年两次被评为建国以来杰出运动员。1994年被评为“建国45周年体坛45英杰”之一。
2004年12月16日收到国务院通知,免去李富荣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职务。
2009年参与16集大型体育文献纪录片《与梦齐飞》节目录制曾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12年。
其技术特点以“狠”著称,左推右攻型,主要靠正手和侧身攻得分,并练就“正手打回头”的绝招。 直拍快攻打法,发球多变,攻势凌厉,步法灵活。
半个世纪以来,出自上海的徐寅生和李富荣,就像中国乒坛的一对亲兄弟。六十年代,他俩并肩作战,为中国队取得最高荣誉而拼搏;十年动乱之后,他们又先后出任国家队的总教练,再登上全国体育领导机构的高位。徐寅生和李富荣,无形中已成了中国乒乓球球运动的正副统帅。三十多年,他俩一直为乒乓球事业殚精竭虑,为中国乒坛和世界乒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富荣自小便养成了一种倔强、好胜的性格,他“不服输”的精神在乒坛人尽皆知。
到了青年队后,他的这种性格表现得更为突出,记得有一次他和国家队一位老队员(我忘了是杨瑞华还是容国团)打记分比赛时,那位老队员知道他非常好胜,便故意逗他,把球打得忽左忽右,而且还开他的玩笑,结果把他逗哭了,教练傅其芳问他为什么哭?他回答说“很气!总有一天要赢回来,今天赢不了,以后一定要赢!”他憋足了这口气,第二年全运会,他果然把这位名将赢了下来。
有一次上海选调青年队员的训练结束之后,他拉着傅其芳要打计分。当时傅教练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但雄风犹在。而李富荣固然有长足的进步,到底还是个只打了几年球的年轻新手,怎么打得过老路纵横的傅其芳呢!
打了一局,李富荣输了,他缠住傅其芳,一定要再来一局,可还是输了。傅其芳说:“认输了吧?”一听认输,李富荣哪能服气,说什么也要再打一局。傅教练为这小伙子不服输的精神暗自高兴,同时也拗不过他,有意让给他一局,这才歇了手。而”小公鸡“这个称号,也是由此而来。
2004年末,为中国体育贡献了47年的李富荣退休了,这时候却有一个人最高兴——他的老伴、也是他的初恋情人张予懿:她一把抱住丈夫说:“今天你总算回到家了,总算是我们的家庭成员了。”
运动员时代的李富荣,在一年里实现了“三级跳”:业余体校、上海队、国家队——不用说,他具有极高的乒乓球天赋。
李富荣参加过5届世乒赛——1961年,他赢得了男团冠军、男单亚军、混双亚军和男双季军,那时他只有十九岁;1963年和1965年,他在两届世乒赛上取得了相同成绩:男团冠军、男单亚军和男双季军;1971年,他在时隔6年之后,再次成为男团冠军队的成员。从1959年到1973年,李富荣在国家队服役了14年。
1965年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28届世乒赛上,李富荣赢得了那个人们耳熟能详的绰号:“美男子加轰炸机”,这个绰号极其准确地概括了他的形象和作风:想当年,“李富荣的狠”和“徐寅生的巧”、“庄则栋的快”、“周兰荪的凶”并为美谈,“轰炸机”的形容恰如其分;而“美男子”的称谓,则活脱脱地传达出青年李富荣“偶像明星”的实力、魅力、影响力。
在李富荣的运动员时代,“时尚”、“偶像”这样的说法还没有在中国泛滥,但并非没有“时尚现象”和“偶像现象”,用今天的眼光看:那时实际上已经有了“民族英雄”和“大众偶像”的区分——所有打破世界纪录和赢得世界冠军的著名运动员,都是人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例如陈镜开和容国团;而一些没有打破世界纪录、没有赢得世界冠军的著名运动员,则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明星”,例如钱澄海和年维泗。
运动员李富荣的价值就在于,他既是一位“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偶像明星”——既英俊潇洒、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谈吐自如;又球技高超、作风勇猛、功勋卓著、战绩彪炳……这一类型的运动员,不但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而且影响力超出了体育本身,具有“大众偶像”、“时尚先锋”的意味。
我想,如果把青年李富荣的“写真”拿出来展览的话,想必今天的追星族们也会惊呼一声“哇塞”吧?
1973年的第32届世乒赛之后,李富荣接替徐寅生,成为中国男队主教练,后来又出任总教练,他在教练员岗位上一共干了8年。
8年间,李富荣率队参加了4届世乒赛,其间的经历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
1975年和1977年的两届世乒赛,都具有“文革”的时代烙印:1975年第33届世乒赛,中国队的指导思想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结果中国队在轻取了男女团体冠军之后,“让”出了全部五个单项的金牌;1977年的第34届世乒赛,“友谊”和“比赛”的权衡结果是中国队获得了三个半冠军——其中的“半个”冠军是“友谊”的产物,中国选手杨莹和朝鲜选手朴英玉联袂取得女双金牌,在决赛中保她俩过关的,是中国选手朱香云和魏力婕(朱香云在那届比赛中是团体冠军成员之一,魏力婕则因为只获得女双亚军而没有成为世界冠军,殊为憾事);而另外“三个”冠军是“比赛”的结果,一向志在必得的男女团体冠军和因为以往获得较少而志在必得的男双冠军。当时,与男团、男单的世界冠军相比,男双是中国乒乓球的相对弱项,1971年到1975年的连续3届世乒赛都未能取得冠军。无独有偶,在80年代初,双打也是中国男队的软肋,1983年和1985年两届世乒赛,中国队都因失落男双金牌而未能包揽冠军。1979年的第35届世乒赛,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进行的,中国队拿出了全线出击的劲头,但是,选手们投入的满腔热情却没有获得良好回报:中国男队在团体、单打和双打三个项目上全线失守;1981年的第36届世乒赛,李富荣率队实现大包揽,不但包揽了全部七项冠军,而且包揽了3个单项比赛的全部亚军——这种大包揽的成绩空前绝后:1995年第43届世乒赛,中国选手没能会师男双决赛;2001年第46届世乒赛,中国选手没能会师混双决赛;2005年和2006年的第48届世乒赛,中国队没能会师男双决赛;2007年和2008年的第49届世乒赛,中国队虽然包揽了全部冠亚军,但这时世乒赛已经分成了团体和单项两次赛会。
谈起教练员时代的李富荣,有许多令球迷耳熟能详的故事,尤其是他在36届打翻身仗的故事,然而仔细考察他的教练员生涯,还可以有一些特殊的发现——一是他不断打造的秘密武器,例如33届的许绍发和陆元盛、34届的王俊和黄亮、36届的蔡振华和谢赛克等,就都有自己独创的打法和独特的技术;二是他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培养了很多“帅才”:许绍发和蔡振华后来担任了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陆元盛和施之皓则担任了女队主教练——直至今天,他们对中国乒乓球运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