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高平绣活

高平绣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多取花卉、瓜果、虫鱼、蝴蝶、吉祥鸟和瑞兽等自然形象为题材,如双龙戏珠、凤穿牡丹、贵子折莲、鱼戏莲、猴捧桃、麒麟送子、蝴蝶扑瓜、喜鹊闹梅、鹿衔梅枝、狮子滚绣球、鱼莲娃娃等。另外,还将一些传统的戏曲如《三娘教子》、《白蛇传》、《转云山》、《杨家将》等剧情场景作为表现内容。高平在历史上种植桑麻很普遍,高平妇女大多能纺善绣,这种传统的刺绣技艺往往是通过家传、相互之间的交流而得以延续的。她们运用多种手法表现自己设想的题材,创造出无数既 富有装饰趣味又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刺绣作品。 高平刺绣在漫长的创作实践中,根据作品用途、表现内容、塑造形象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刺绣针法,根据所绣内容和追求效果选用不同的针法,合适的针法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刺绣的造型和质感,积淀着古老的文化底蕴,凝结着妇女的智慧巧思。

目录

2008年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平绣活历史悠久,仍有留存的遗物,据专家考证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高平刺绣分丝线绣和布贴绣两大类。丝线绣有平针绣、打籽绣、盘金绣、披金绣等针法。平针绣表现力最丰富,打籽绣结实耐磨,盘金绣、披金绣使画面显得富丽堂皇。

绣则不同,裁剪衣物剩下的各色布头便是刺绣的好材料,制作时把布头按照构思要求剪裁成人物、动物、花卉、草木等形状,然后堆贴在底面上锁边绣成,成品朴素大方,色彩艳丽。

绣活渊源

高平绣活的艺术特点是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在色彩的搭配上尤其具有地方特色。一般采用黑、蓝、红、紫、淡蓝、金、银为主要色彩,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很直觉的对比统一的配色规律,在表现手法上为了增强装饰效果,常常将表现内容大胆地加以夸张变形,不求形似,注重神采,构图饱满,极其符合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内涵,高平刺绣的悠久历史、丰富内容,对中国民间美术史的补充和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绣活习俗

作为一种民间工艺,旧时的高平农村衡量女子的巧与拙,完全根据姑娘绣花、缝衣、做鞋时手工针脚的好坏来进行评定。姑娘出嫁时的嫁衣、饰物基本上都亲手绣制。出嫁之日,娘家的邻里乡亲都会争先恐后地观看新娘的陪嫁品;过门后则从丈夫的钱袋、荷包、兜肚、耳套、鞋垫等饰物去评价妻子的聪慧贤德程度;等到做了母亲,孩子的穿戴更要显示母亲的才华,俗话说:“孩子的衣,妈妈的脸。”孩子身上的围嘴、兜肚、老虎帽、猫鞋,都饱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祝愿、期望和浓厚的爱意。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桥瑁    下一篇 陕北匠艺丹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