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古巴鹦哥

古巴锥尾鹦鹉(学名:Aratinga euop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羽毛为绿色,前胸以及下腹部带有点黄绿色;头部散布着些不规则的红色羽毛;颈部和前胸的红色羽毛分布多寡因鸟而异。主要栖息地是森林地区、平原地带、棕榈树生长的地区。食物为种子、浆果、水果、坚果、昆虫以及其幼虫等,通常成对活动,繁殖期聚小群,分布于古巴本岛。

目录

古巴锥尾鹦鹉体长26厘米,体重90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胸以及下腹部带有点黄绿色;头部散布着些不规则的红色羽毛;颈部和前胸的红色羽毛分布多寡因鸟而异;翅膀弯曲的部分和以及大腿也散布着零星的红色羽毛;翅膀内侧的小覆羽为红色;内侧的主要飞行羽以及尾巴的羽毛为橄榄黄色;眼圈外围有着白色的裸皮,虹膜为黄色,鸟喙为腊白色。幼鸟头部并没有红色羽毛,翅膀的红色羽毛也非常少,虹膜为暗棕色,要等到4个月大以后才会开始长出像成鸟一样美丽的羽色。

栖息环境

古巴锥尾鹦鹉主要栖息于森林地区、平原地带、棕榈树生长的地区(特别是两种名叫Copernicia和Thrinax的棕榈树)、靠近山区的林地、沼泽地区;偶尔也会造访农耕区、或是在当地的某处植物园停留。

生活习性

古巴锥尾鹦鹉通常是成对活动,以家族成员8到10只为主;数量多的时候曾经有聚集高达100只的记录;成对的鸟会在团体中紧密的一起行动,有时候会和古巴另外一种鹦鹉---古巴亚马逊鹦鹉(Cuban Amazon)一起集结行动。在觅食的时候并不是非常小心谨慎,可以在有限度的距离内接近它们,之前当地人也就利用它们的友善和没有戒心,在长竿上套上绳圈去加以捕捉。一但古巴锥尾鹦鹉在林间活动,身体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保护色,使得它们难以被察觉,但由于古巴锥尾鹦鹉相当吵杂,因此还是会被盗猎者发现。平常古巴锥尾鹦鹉喜欢用鸟喙加上脚爪灵活的在树枝间攀爬;通常清晨会从栖息的地方出发觅食,到了黄昏就会返回栖息的地方;有着季节性迁徙的习性,迁徙的地方完全视食物充足与否决定,古巴锥尾鹦鹉通常在9月和10月会从山区等高地前往低地林区觅食。平常的叫声相当吵杂刺耳,只有在觅食和休憩的时候才会发出轻柔的鸣叫。

古巴锥尾鹦鹉主要以水果、种子、浆果、花朵、植物嫩芽以及树上的坚果为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古巴本岛、古巴锥尾鹦鹉是古巴的特有鸟类之一,但是在整个岛上已经罕见。它们生存在一些较偏远的地区,萨帕塔半岛,特立尼达山和塞拉利昂,曾经在松树岛上栖息,但是已经绝迹 。

繁殖方式

古巴锥尾鹦鹉是一夫一妻制,其生活伴侣交配繁殖季节过后,仍然成对生活在一起,不断喂养和打扮对方。繁殖期在每年的4月至7月,恰逢果树结果的高峰期。在老树或枯死的核桃树上钻洞筑巢。 妊娠期23至25天,一巢产3到5枚卵,孵化后的雏鸟45至50天起飞离巢。

种群现状

在整个20世纪,古巴锥尾鹦鹉主要是由于作为一种作物害鸟遭遇人类的迫害,数量急剧下降。人们采取在巢穴中杀害雏鸟或每年抓获买卖数以百计的鸟类销往东欧国家。主要威胁是其栖息地的丧失。古巴的自然环境已经严重退化,自然状态下的土地只有15%到20%。大片的森林已被破坏,成为种植咖啡和烟草的空间,农业和人为火灾对森林的侵占。此外,在许多领域的关键问题是缺乏适当的立法和执法,使一些非法活动仍然继续。飓风也是造成的筑巢的树木被破坏损失对古巴锥尾鹦鹉构成威胁的因素之一。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雇主责任    下一篇 马王堆汉墓古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