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陶朱公传说

陶朱公传说源于山东定陶,广为流传于我国的民间及世界华商中,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陶朱公,本名范蠡,字少伯,楚国宛城三户(今河南省南阳淅川县)人,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营思想家。相传,范蠡弃官离越后,经齐国西行至陶(今山东省定陶县),以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遂定居于陶,开创伟业。定陶之名由此而始。其中所涉地理位置、农家民俗、引典佐证、历史记载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2008年6月,山东省定陶县申报的陶朱公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范蠡(约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45年),字少伯,楚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后世尊称为“商圣”。

史载:“文种为宛令”,闻其贤“得蠡而悦”,后同至越国出仕,共同辅佐越王勾践,俱为著名越国大夫。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发生战争。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偕妻入吴为奴,范蠡伴越王赴吴为人质。范蠡用计取得吴王信任,使勾践得以顺利归国。归国后,辅佐勾践卧薪尝胆,以图强雪耻。经过十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公元前479年,吴王夫差率精兵北赴黄池会盟诸侯,留太子与老弱守国。在范蠡建议下,勾践发奇兵伐吴,袭破吴都(今江苏苏州)。公元前473年,终于灭吴兴越。

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激流勇退,乘舟浮海到达齐国海滨,改称鸱夷子皮,在海滨耕作,围海煮盐,捕鱼养殖。经过苦心经营,终积资达数十万,名声远扬。这时,齐人发现了他的才能,又请他出任齐相三年。范蠡具有“富好行德”思想,曾对人说:“治家能置千金之产,做官能至卿相之位,这已达到极限了,长期享受这样的荣华,是不吉利的。”于是,他归还相印,散尽家财,赠送亲友和乡邻,又悄悄离开了海滨,到陶地定居,重新经商,又拥资产千万,成了远近闻名的陶朱公。

身后事,在河南商丘柘城县引龙聚水,以文韬武略为千百年后可继承其从商衣钵埋线伏笔。

范蠡在经营上“夏则资皮,冬则资纟希(细葛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等朴素的中国古典经济理论,千百年来被历朝历代的商贾所尊崇、效法,一直在影响着后人,被中外经济学家奉为圭臬。

在国内,许多城市凡有庙宇的地方,也都供奉财神的神位。北京相国寺里所敬的财神之一就有陶朱公。

主要内容

版本一

关于范蠡在定陶经商致富的史实,不少历史巨著和文艺作品中都有记载。最有权威当属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于贫交疏昆弟”。注解中《孛隐》服虔云:“陶,今定陶也。”《定陶县志·人物志》以1010字长的篇幅记载了范蠡在陶隐居经商、生少子、救中男未果、卒老于陶等内容。

定陶的陶朱公传说主要是关于范蠡居陶十九年间的民间传说故事,内容上可谓丰富多彩,既有关于其出身来历的传说,又有其经商致富和处世理家的传说,还有和陶朱公有关的地方风物传说。陶朱公传说在定陶民间流传很广,主要存在于当地百姓的口耳相传中,在与他有关的众多典故、风物中也多有记载和反映。这些传说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陶朱公的为人哲学和经商思想,也体现了人们发家致富的愿望和定陶乃至鲁西南一带的风土人情。

版本二

相传春秋时,范蠡帮越王灭掉吴国后,弃官同西施逃到了宜兴丁山一个叫台山的村子隐居下来。他发现当地黄龙山的泥土可以做陶器,就教大家采泥做坯、筑窑烧陶。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范蠡虽然把陶器烧出来了,但烧的不是歪货(陶器变形),就是黄货(陶器没有烧透),而且陶器上有许多裂缝。一时范蠡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有一天,西施淘好米,动手烧饭。范蠡见火苗很旺,射得很高,心想这不是浪费柴火吗?就把垫在锅底的三块石头拿掉。西施说,锅子压在火上,火就烧不旺了。果然,三块石头拿掉后没,火就萎了下去。范蠡想:假如烧窑时泥坯不着地,垫空烧,是不是容易烧透吗? 按照此法,烧出来的黄货少了,后来,人们称这种石头叫“脚石”。

又有一天,范蠡做完活回家,西施正在烧饭。烧着烧,饭锅滚了。西施赶紧把灶里的木柴夹出来,只留几块在里面。范蠡问:“为什么把柴夹出来?” 西施说:“饭烧滚后要闷一闷,要‘还火’。如果一直用大火烧,时间短了做成生饭,长了烧焦。等到西施还了火,开锅盛出饭来,粒粒似珍珠。范蠡吃着吃着,突然想:烧陶器不也和烧饭一样吗?如果一直用猛火,米粒吃不消,就烧焦了;陶器吃不消,就烧裂了。假如烧烧,闷闷,既可烧透,又不裂了吗?

后来范蠡照着这个方法做,果然成功了。他把这些方法教给当地百姓,从此丁蜀窑场就兴旺起来。后来,人们尊奉他为“陶朱公”,在蠡墅崇福寺塑了他的像(抗战时被日军所毁),每年阴历四月初七(范蠡生日),隆重纪念他,他居住过的地方就改名为“蠡墅”了。

以上是民间传说,宋代水利学家单锷著《水利说》云:“宜兴东有蠡河,横旦荆溪,东北通甚渎,东南接罨画溪,昔范蠡所凿。”一九三0年《工商半月刊》的《宜兴之陶业调查》一文记载:“宜兴之陶业,相传为春秋范蠡所创始。蜀山之西有地名蠡墅者,既为范蠡别墅只故址。昔范蠡居此,见近旁泥土有耐火性,且粘力极强,察其可制陶器,因制为各种器皿,筑窑以烧之,殆为陶业之权舆也。今蠡墅附近地名蠡匠(墙)围者,尚有古窑十余所。”

传承价值

《经商十八利》《经商十八忌》《陶朱公造秤》《陶朱公名的由来》等传统民间传说故事,已成为陶朱公文化与研究的重要来源。加强对陶朱公传说的研究和保护,有利于倡导儒商文化和富而好德的传统美德,也有利于发展和弘扬传统民间文化。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麒麟传说    下一篇 杨家将传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