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沙漠角蜥

沙漠角蜥(学名:Phrynosoma platyrhinos)是原生北美洲的中小型蜥蜴,共有三个亚种。具附肢2对,具外耳孔,鼓膜位于表面或深陷。眼具活动的眼睑和瞬膜(第3眼睑)。舌发达,扁平而富肌肉。下颌骨左右两半靠骨缝牢固相联,口的张大有限。以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为食,西方收获蚁占了食性的60-90%,也吃白蚁、甲虫、蟋蟀、草蜢及其他小昆虫。其中沙漠角蜥南部亚种(也称短角蜥)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II保育物种。

目录

沙漠角蜥全长6.4 - 9.5 cm,属于中型蜥蜴,头部具有冠状短角,腹部鳞片平滑,且腹背交界处覆有一排须状鳞列。宽椭圆形的身体,鳞片从上身分散扩大到尾巴尖。背部皮肤有小刺。吻端钝。尖角延伸出的后脑勺,中央的两个角最长。在身体的两侧边缘有一排鳞片,腹部为白色有黑色斑点。

颜色有红色,棕褐色,米色,棕色和黑色相杂,具拟态,通常与所处的当地的土壤和岩石相匹配。脖子处有大块黑色斑点,后面有波浪形暗斑点标记。

分布范围

沙漠角蜥分布图沙漠角蜥分布于北美洲气候非常干燥的半沙漠地区,北部大盆地沙漠,南部莫哈维沙漠及索诺南沙漠。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多岩或草稀的砂地,沙漠角蜥有冬眠的习性,气温低时会将身体埋入砂中,晒太阳时会将身体摊成扁平状,以便吸收最大的热能,同时体色可以随温度及环境变化,伪装的技术高明,全身长满棘刺,对一般掠食者来说也有很强烈的吓阻作用,因此角蜥在野外可以说竞争力十足,不容易被淘汰,饲养时同样需要较强的光照。

生长繁殖

沙漠角蜥的雌雄辩别,可以观察泄殖腔的凸起来决定雄性,在体型上雄性比较瘦小,雌性较肥大。通常在冬眠后进行交配,在五月间产卵,雌性每窝产7-13颗卵,孵化期约50-60天。在同一年当中雌性可以产两窝卵,以小型蜥蜴来说算是十分多产。

亚种分化

(3种)

1.北美沙漠角蜥(学名:Phrynosoma platyrhinos platyrhinos)2.沙漠角蜥南部亚种(学名:Phrynosoma platyrhinos calidiarum)3.古德沙漠角蜥(学名:Phrynosoma platyrhinos goodei)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7年——低危(LC)。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那不勒斯比萨    下一篇 知识产权审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