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仫佬族民歌

仫佬的民歌具有多姿多彩的特点,仫佬人日常讲话用本民族的“仫佬语”;但唱歌却用汉语小方言“七拐语”。

目录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罗城附近的宜山、柳城、融水、都安、柳州市等地。仫佬族自称为“Muh Laeml-仫伶”或“Laeml-伶”,部分自称为“Gyaeml-锦(金)”,与侗族自称同。“仫佬族”的“仫-muh”是对仫佬语的音译,其汉语意思是表示“人”的量词或词头,与同语族的壮-布依语、傣语、侗语、毛南语等的boux/bux/puj/maux/mux/mungx意思一样,所以“仫伶-Muh Laeml”就是“伶人”的意思,“伶-Laeml“和“锦-Gyaeml”具体意义暂不详。而“佬”只是南方汉语称呼部分人群惯用的词尾,过去带有一定的不和谐的色彩,如壮古佬、壮佬(壮族)、瑶佬(瑶族)、苗佬(苗族)、麻介佬(客家人)、广东佬(广东人)、福建佬、台湾佬、湖南佬、东北佬、北方佬、废旧佬(收废品的)、劏猪佬(猪贩子)……所以当地汉语叫“仫伶人”为“仫佬”没有什么稀奇和特别的。所以,过去,有一些观点说“仫佬”是汉语“母亲”的意思,只因“仫”音近似汉语“母”,这就太望文生义了,我们不应该再以讹传讹。

语言

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但暂时没有本民族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

民歌

仫佬族的民歌,按形式可分为三种:一种叫“随口答”,多是对唱式的“山歌”。由歌手即兴编唱,无固定内容,以情歌居多。第二种叫“口风”,为讽刺歌,歌词较文雅、语气较温和的称“正口风”,反之则称“烂口风”。“烂口风”多在比才斗智、抨击坏人坏事时唱,尖锐泼辣,格式不拘。也是由歌手随编随唱,没有固定的歌词。 第三种叫“古条”,是一种传统叙事长歌,内容多是长期流行于民间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故事,如《木洛大王》、《伏羲兄妹》、《梁山伯与祝英台》、《吕蒙正》、《八寨赵金龙》、《梁大造反》、《唱罗城》、《孟姜女》、《刘三姐》等。有基本固定的歌词,短的数十行,长的数百行。

仫佬族民歌的结构形式,有四句、五句、六句直至几十句一首的,句式又有三字句、六字句、十一字句、六字头七字尾等,变化较多,一般都必须押韵。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李玲玉    下一篇 岫岩玉雕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