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中英
- 中文名
- 余中英
- 生 卒
- 1899-1983
- 原 名
- 余烈
- 号
- 兴公
目录
余中英,谱名世泽,又名烈,字兴公,别号影庵、墨志楼主。1899年生于四川郫县。著名书画家,同时也是抗战军人,陆军中将,第七战区参谋长,成都第九任市长。
先生少时从军,在川军中任职近二十年。其幼时即喜好书画,倾心文翰,上世纪20年代驻防荣县期间,投贽于著名书法家赵熙门下,深得嘉许。1933年负笈京华,请益于齐白石。师生情笃,白石老人赞曰:“蜀中不独官声美,篆刻犹堪后世名”。余中英在京结谊于徐悲鸿、张大千诸名家,切磋艺事。辞燕归蜀后,与四川诸名家多所过从,艺功日深。抗日战争时,先生复从军参加抗战,历任军政数职。建国后,历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省文史馆馆员。尽管军政生涯占据其半生时间,但余中英先生军旅之暇仍不忘艺事,刻苦自励于书画篆刻,故40岁前其书画篆刻即以名家称,享誉蜀中。50年代初,先生将毕生所藏书画精品悉数捐于国家,并积极扶携后辈,对后学教育培养不遗余力,影响深远。
清末考入四川陆军小学,未及毕业,民国成立,转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川军中任职,直至团长。抗战初期,随刘湘率川军出征,后任川康绥靖公署副参谋长。
1940年任成都市长,任职期间,他请著名雕塑家刘开渠重塑原春熙路孙中山先生铜像和屹立在东门城门洞象征川军抗日将士的无名英雄像,办起了本市第一家公立医院,创立了本市第一所市立中学和多所中心国民学校。在他的倡议和支持下,开办了由牛市口至茶店子一线的私营公共汽车,修建了自来水厂等,对市政建设颇有建树。后因“市中”学潮事件,余中英处置不当,受到社会各界谴责,遂与警察局长方超一同引咎辞职。
1949年夏,参加过黄花岗起义的老同盟会员、曾任四川督军的熊克武领导的川康渝民众自卫委员会经西南军政长官张群批准成立,余中英任常委。后四川省主席王陵基指控该会有反蒋投共嫌疑,报请行政院长阎锡山电令撤销。该会遂转入地下,继续从事策反起义,迎接解放工作。
1961年,余中英被安排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继又特邀为省政协委员。
1983年10月21日病逝,享年85岁。
国民党二十四军八旅长余中英,原名余烈,因(鱼和余谐音)怕火爆煎烹,故取掉烈字,改为中英。他原住家在成都"刀子巷”也怕刀子对鱼(余)有克制,马上迁住另一条街。余中英常以“儒将”自居,也会封建迷信。
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是也饱学富翁,他著有《人生指津》,写有“大粪主义”专章,提倡劳动俭朴.余中英把《人生指津》奉为典范,购买多部,散发官佐,照出行事。他本人也真实体行。服装全用土布,花圃改作莱园,二三餐肉食四肴,改作星期一内,励行早起晨操.旅部八大处长们晏起,就叫熊司令宜到当间寝室门口去吹起床号。戎赌、戒·烟、戒酒。此为励精图治的武人,也会被属修暗恨。
余中英羡慕诸葛亮佳茅庐,就在旅部后面,修了一横三间的稻草房(左作卧室,中作会客室、右作书房),住起来,自觉舒服.。他在办公室对属僚说:“我佳住草房":也似高卧隆中了。
书法,也是余中英生活中不可缺离之一。他每天要临摹“泰山碑”五十个字(每字约二尺六寸大),专派一个写务兵磨墨,每天要磨墨汁一斗碗。他常给赵尧老送东西或勤信,赵尧老回信或给一张收条,{也都非常宝贵地珍藏起来。余中英得到一本<翁同和书写手迹>,特请赵尧老前来鉴赏。酒筵后,就把"翁书”陈请尧老鉴别,尧老每看一页,就要在上面题字、“珍贵。真实类似"佳品”等字。这本“翁出”,一经尧老品题,就身价十倍。
他又爱好“金石”,余中英崇拜大师齐白石之名,具备珍贵礼品和赞仪二百元,遥拜齐白石为师。从此,余中英每天临摹“泰山碑力外,又要习刻章几方。他曾叫我一把佛教的“般若心经”为他断句,用来一句刻一方章。
程家场的疯人李神仙,有一天,.跑到旅部来,要向佘中英募揖。余中英问李神仙说:“募钱来做什么?要募多少钱?"李神仙说:"我要在程家场修一个学校,要募你两百元。"余中英说:"好!军需处给他生大洋贰百元。”李神仙激劝地跳起舞来,作了一个疯人的诉祷仪式。井送一枚铜钱给余中英说:“带在胸前,可避刀兵水火”。至今程家中学的校舍,还有余中英一份捐款呢。
1931年3月21日,是余中英的生日。荣县弃儿收容所(土竹湾)主任刘客舟,已收弃儿五百多名(还在收),经费难支了,特来旅部,请求设法。余中英不顾参谋长钟干的力阻(钟说;“越收会越多;不收,.就没有了),他先捐五元,并令县府,转各乡镇富绅捐款,又令县商会转劝全县富绅捐钱。使全县八百多个弃儿,已得救了。
余中英的书房(图书室),搜罗的新旧图书不少,良荞并存。古书有经、史,诗、文;新书有大创、
余中英兼擅书画篆刻,书法成就尤高,是蜀中书法承前启后的奠基者之一。他自青年时代起即研习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