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汪宁生

汪宁生(1930年-2014年2月1日)生于南京,原籍江苏省灌云县。曾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主任,考古学和民族学教授,民族研究首席科学家。
中文名
汪宁生
出生地
江苏省灌云县
出生日期
1930年
逝世日期
2014年
职    业
教授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
曾获美国著名的罗氏奖金
代表作品
《几个南诏城址的考察》、《民族考古学探索》
性    别

目录

汪宁生(1930年-2014年2月1日)生于南京,原籍江苏省灌云县。曾在

汪宁生10~11岁间,因灌云县士绅不愿自家子弟入日伪学校, 所以汪宁生进入私塾, 学习《

《几个南诏城址的考察》一文为云南《学术研究》1962年第11期刊载。 《试释晋宁石寨山出土铜片上的图画文字》(载《文物》1964年第5期)一文,通过把铜片上的图画符号与中、外民族学、考古学资料进行严谨的类比后,形成这些符号“基本上仍是一种图画文字… … 仍属于原始纪事范畴, 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字” 的结论,迄今为止尚无人能以令人信服的论据或论述反驳之。1965年在历时半年多的滇西南边境各县的调查中,发现沧源崖画;

1966~1975年间,在不少人兴趣盎然于轰轰烈烈的“与人斗其乐无穷” 之革命时,汪宁生却“难得糊涂” 地潜心于汇集云南己发表之考古资料、调查搜集民族文物并着手从事德国学者利普斯之《事物起源》一书之翻译工作(1982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2000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再版);

1973~1976年间,参加编写《云南各族古代史略》,完成工作之余,忙中偷闲又完成了以后一系列重要论文初稿的撰写。

1976年,《八卦起源》发表于《考古》1976年第4期,利用凉山彝族等西南少数民族中流行的“数卜法 ”,推论《周易》中的八卦起源于“古代巫师举行筮法时所使用的一种表数符号 ”,从而推翻了伏羲画八卦的传统说法,也否定了近代以来八卦起源于龟卜兆纹、男女生殖器、上古文字等等一些毫无根据的推测。[1]

1978年,《试论中国古代铜鼓》一文发表于当年《考古学报》第2期, 不仅回答了铜鼓源于木鼓的问题,而且确定了铜鼓最早起源于中国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贵州省西部, 其对铜鼓类型所作的“六分法” 以及有关铜鼓发展演变问题的推论,在今日之铜鼓研究中仍有重大影响。

1979年《考古学报》第4期刊载其论文《晋宁石寨山青铜器所见古代民族考》;

1980年,汪宁生之代表作《云南考古》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1992年再版);

1981年,《原始纪事和文字发明》发表于《考古学报》第1 期, 《释“武王伐纣前歌后武”》在《历史研究》第4 期发表;

1984年在阿德雷得召开的澳大利亚亚洲研究会议上宣读《云南崖画》论文, 不久又在墨尔本La Trobe大学作同样题目演讲,该文旋即为澳大利亚Rock Art ReSearch杂志发表,此为中国崖画研究的第一篇英文论文;

1985年《沧源崖画的发现与研究》一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1986年在美国召开的“古代中国及社会科学一般法则”学术会议上宣读了《仰韶文化葬俗和社会组织研究》论文(后由美国Ea r l Y Ch i na刊载),这是中国第一篇反对古典进化论的学术论文;

1986年8月参加在英国南安普顿召开的“世界考古学大会”,宣读了《云南青铜器上所见之古代族群》英文论文;

1987年,《从原始计量到度量衡制度的形成》发表于《考古学报》第3期,《谈民族考古学一文》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

1989年,引发了汪宁生良多感慨并引以为自豪的《民族考古学论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论集汇聚了他1989年以前的民族考古学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他从事民族考古学研究在学术思想、研究方法方面的发展历程,记得论集出版后不久他曾说:中国考古界能出版这样的论文集者不多啊(截止到1989年时)!

1989年,《铜鼓与南方民族》(吉林教育出版社)、《中国西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云南民族出版社)相继出版发行;

1990年后,开始对历年利用民族志资料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心得,撰写成短文SLIP,以《古俗新研》专栏形式先后在《中国文物报》、台湾《大陆杂志》和香港《华侨日报·学林》发表。

评价

汪宁生聪颖好学,思维敏捷,眼光独到。一生研究涉及崖壁艺术、南诏大理国诸城址之考证、云南考古材料的综合整理(特别是对云南青铜器的考释和研究)、西南民族历史研究等领域,所著与作,始终坚持“务陈言之尽去,乃他人所未发”的原则,对顾颉刚先生的教导“搞东西总是要事先把材料搞全”、为社会“作真实之贡献”奉行不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科学态度在他一生的为人为学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在民族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独到见解,奠定了他在学术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汪宁生一生著述颇丰,称之为“硕果累累”或“璀璨夺目”亦不为过。迄今为止,己出版论文集4种、专著4种、译著1种、日记1种,发表论文数十篇(绝大部分刊载于今天我们孜孜以求的所谓“国家级刊物”上)。汪宁生是中国民族考古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烟台市监察局    下一篇 达利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