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亓庆良

亓庆良 1952年8月出生, 博山区源泉镇源西村人。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疗专业,大学本科学历。
中文名
亓庆良
出生地
博山区源泉镇源西村
出生日期
1952年8月出生
毕业院校
青岛医学院

目录

1994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从事外科专业26年,做手术6000余例无差错,发表论文30余篇,开展新技术32项,完成市级科研项目5项,2002年获全国医药卫生成果三等奖,3次参加国际学术成果展示会,论文“肠梗阻150例分析”、“回肠末端切除保留回盲瓣吻合的临床意义”、“盲肠浆膜下阑尾9例分析”、“胃前壁肌层下巨大脓肿误诊胃扩张1例”在《中华误诊学》等杂志上发表。1997年4月被区卫生局评为博山十大名医,2000年5月被市科委评为淄博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年5月被市政府授予淄博市劳动模范称号。

相关报道

1月9日,新华社播发通讯报道了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院长亓庆良坚定扎根山区为群众服务的事迹,本报转发此文以飨读者。20年来,亓庆良将一个茅草丛生的乡镇卫生院办成拥有诸多先进设备的知名二级规模医院;从医46年来做过1万多例手术,将无数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当地群众都说,他是山区百姓的福气。

亓庆良亓庆良

不忘初心

“亓院长,快救救孩子吧。”孩子的父母哭喊着。

2008年的一个晚上,南博山镇下庄村村民送来一个14岁的孩子,已经测不到血压。如果不马上手术,大出血很快将导致心跳停止。但是,做手术将承担巨大风险。亓庆良没有犹豫,立即手术,成功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从医46年来,亓庆良不知遇到多少类似紧急病例。如果乡镇医院不能就近及时救治,患者很可能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每考虑及此,都坚定了他留在山区的决心。

1978年大学毕业,他就决定回到家乡山区的博山区医院。“我的心愿就是要让山区的百姓能看上病、看好病。许多老同学成了省、市级医院的名医、领导,有的在国外有很大名气,我为他们高兴,但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干”出来的院长

“院长不是‘当’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1997年,亓庆良刚到医院时的这句话,掷地有声。当时医院连大门都没有,院内杂草丛生。作为院长,亓庆良说干就干。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人才就培养,没有设备就借钱买。自主刀以来,亓庆良几乎每天都要做手术,最多的一天做了12台手术。常年大量的手术,使亓庆良的颈椎严重变形,经常疼痛难忍;为了做手术时少上厕所,他还养成了很少喝水的“坏习惯”。

目前,源泉中心卫生院已发展成为二级规模医院,拥有核磁共振、螺旋CT等诸多先进设备,能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腹腔镜、椎间孔镜等诸多高难度手术。

“纯粹”的人

亓庆良的许多同事都说他只知道看病和做手术。几十年来,有多家民营医院想聘请他,并给出几十万元高薪,他自己也完全有能力办一家年盈利上百万元的医院,但他都没有动摇。

在医院经营过程中,他尽可能降低患者费用,以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去年夏天,当地一位村民满是怀疑地到医院询问:“给我做的是微创手术吗?”原来,他在源泉医院做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只花了2000多元,而他的邻居在市里医院却花了1万多元。后来才弄明白,乡镇医院不仅报销比例高,而且医疗收费低,所以钱花得少。

如今,站在新落成的综合医疗楼前,已经65岁的亓庆良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再给我五年好身体,再为山区患者服务五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夏平    下一篇 智能停车场收费系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