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于友泽

于友泽(1949—),北京人。笔名是江河,1971年高中毕业,职业作家。著有众多知名诗歌。
中文名
于友泽
出生日期
1949
职    业
职业作家
主要成就
获1984年全国卫生科教片奖
代表作品
《纪念碑》、《我歌颂一个人》、《向日葵组诗》等

目录

著有诗歌《

他于1968年高中毕业后留城,因家庭问题受到迫害、辗转寄宿于学校和同学家中,长期的寄人篱下的生活,造成他敏感孤傲的个性。1970年开始与“白洋淀诗群”交往,不久后被分配到北京胶丸厂工作。80年代中期出国,现居美国。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先是受白朗宁夫人和梅热拉依提斯作品影响,兴趣后来转向艾略特的新古典主义、神话仪式学派的理论。1978年冬,参加《今天》杂志的活动。1980年后,开始公开在《上海文学》发表《

江河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沉雄悲慨的政治抒情诗,如《纪念碑》、《祖国啊,祖国》、《没有写完的诗》等,这些诗体现了诗人面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而产生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另一类是“现代史诗”,以《太阳和他的反光》为代表,在宁静客观的叙述中,诗人把神话人物及其行为都作为审美对象和自然的一部分,以此探寻汉民族的审美特质;最后一类是抒情小诗,例如《四月》、《接触》、《母亲和我》《交谈》、《星星变奏曲》等,以细腻的艺术感觉传达诗人的艺术才情。从这些作品所显示的艺术风格看,主要有波浪般的激昂汹涌和追求静穆高远和的两类境界情致。

“ 如果大地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求遥远的安慰”(《星星变奏曲》),这诗句典型地传达了当代人寻求和祈愿的情怀。此后,江河以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的写法,迅速转向现代史诗的试验。随后的江河重视对传统的现代改造,重视对古典精神的综合融和,他在诗中开始追求静穆和谐的境界。这种过早地关于完熟圆润之美的追求,当然减弱了江河早期的先锋性。这说明,在中国古老文化的诱惑下,坚持锐气的批判精神和先锋立场是相当困难的。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食指    下一篇 江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