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
- 中文名
- 郭路生
- 别 名
- 食指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
- 出生地
- 山东朝城
- 出生日期
- 1948年
- 职 业
- 诗人
- 主要成就
- 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 代表作品
- 《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目录
1948年,出生于山东朝城,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所以起名路生。
1955年,七岁的郭路生入学,三年级时写下第一首诗。
1964年,初中升高中失利未被录取。
1965年,开始创作《海洋三部曲》。
1967年,
出版时间 | 作品 | 备注 |
1965年至1968年 | 《海洋三部曲》 | |
1967年 | 《鱼儿三部曲》 | |
《愤怒》 | ||
《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 ||
《给朋友》 | ||
《命运》 | ||
1968年 | 《相信未来》 | |
《灵魂》 | ||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 ||
《烟》 | ||
《酒》 | ||
1969年 | 《寒风》 | |
1976年 | 《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 | |
1978年 | 《疯狗》 | |
1979年 | 《热爱生命》 | 《相信未来》姊妹篇 |
1982年 | 《我的心》 | |
1983年 | 《愿望》 | |
1985年到1986年 | 《落叶》 | |
1986年 | 《诗人桂冠》 | |
1987年 | 《受伤的心灵》 | |
1989年 | 《向青春告别》 | |
《人生舞台》 | ||
1991年 | 《你》 | |
《归宿》 | ||
《在精神病院》 | ||
1993年 | 《我不知道》 | |
《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 | ||
1999年 | 《食指近作十二首》 | 获北京市新中国成立50周年诗歌类作品惟一最高奖 |
《暴风雪》 | 《人民文学》发表 | |
《食指的诗》 | 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 | |
2000年 | 《青春逝去不复返》 | 入选2000年度中国最佳诗歌 |
《相聚》 | 入选2000年度中国最佳诗歌 |
1998年,获文友文学奖。
1999年,《食指近作12首》获北京市新中国成立50周年诗歌类作品最高奖。
199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食指的诗》诗集,获第三届
当朦胧诗的主将们还处于蒙昧之中,食指已写出了划时代的篇章。他的作品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他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追求。他的诗是质朴的,没有华而不实的语言。
历史是无情的,多少曾经是显赫一时的人物随着时间的逝水而被人淡忘。历史又是公正的,多少湮没无闻的才俊之士最终被重新发现,在史家的记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食指便是属于这后一种人。作为一个诗人,他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背景下开始诗歌创作,并在知识青年中造成重大影响。比起后来的朦胧诗人和新生代诗人,食指走得并不算远,但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人,在没有诗的时代,在诗被逼进了一条绝路的时候,他使诗开始了回归,他摒弃了把诗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做法,把以阶级的共性为主体的诗歌开始转变为以诗人个性为主体的诗歌,在诗中出现了个体生命的呼唤,对人的尊严的呼唤。诗是食指终生的追求,凝聚着他全部的痛苦与欢乐,是诗使他跨越了精神死亡的峡谷。在高雅文学受到商业大潮的冲击,诗人文人纷纷下海的时候,食指却始终恪守着自己的人生准则,他的生命已和诗融合在一起。这样一位开一代诗风的先驱,当年的知青战友不会忘记他,读者不会忘记他,历史也不会忘记他。(吴思敬)
如果要追寻当代诗歌先锋写作的谱系和最近距离的一个“小传统”,他是最无可置疑的源头性人物,一位真正的举火者和先驱,那一代人的精神肖像。他的开创于1960年代历史黑夜并光大延续于80、90年代的独具性灵的个人化抒情写作,对于当代中国诗歌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披荆斩棘、筚路褴褛的引领意义。同时更重要的,他是一位用自己的生命人格实践见证了写作的诗人,一个作品与生命互证的诗人,一个具有精神现象学与文化标本意义的诗人,一个属于雅斯贝斯所说的“一次性写作”的诗人,因而也是一个使人感动的诗人。他的诗歌也许与智性和复杂的思想无缘,但它属于生命和情感,属于知行合一人文互现的生命实践。他还成功地延续了当代诗歌的“歌性”传统与形式感,使“陈旧”的形式获得了新的活力。他长达四十余年的写作穿越了时代的剧变,并且因此成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个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张清华)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