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虐鬼

虐鬼,中国民间传说是死后化身成为疫鬼,经常出没于江水流域, 栖居在有人住的地方,擅长惊吓幼儿,同时传染瘟疫,给人们带来灾难。《论衡》记载:“一居江水,是为虐鬼;一居若水,是为魁舰鬼;一居人宫室区隅沤库,善惊人小儿。” 因此,自汉代以来,在年初之时,宫廷命方相氏举办肆傩仪式来驱逐疫鬼,希望能保来年平安。
中文名
虐鬼
身    份
古帝王颛顼的大儿子
地    区
中国
所    属
鬼怪
来    说
中国神话传说

目录

做招募虐鬼任务的小技巧

升到64级了,可以做地府重复了,按照64级开始快速升级之路那篇贴子开始做地府得复,发现招募虐鬼不好做,要虐鬼打死才能再招下一个,而且还不是马上能招,要等一分钟,原贴没有说明如何做更省力,只是说10多分钟做一轮,于是自己研究了一下,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方便完成任务的方法

在1545,1652(靠进无根地和无边苦渡连成直线中间附近的河边),有只虐鬼,上山豺,迅速过去点虐鬼对话,然后跑到河边(1550 1609)附近,这里鬼追不上你,脱离战斗后立即跑回去,做熟了也就50多秒,换线,上山豺,重复以上动作,10分钟完成一轮任务。

电影

《僵尸肖恩》

故事人物

历史记载

虐鬼是颛顼的妻子胜奔氏娽还有一个儿子叫季禺,很早就死了,后来则变成一个疫鬼,专门给人间散布疟疾病。汉·蔡邕《独断》:“疫神帝颛顼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搜神记》:“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虐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儿鬼。”《左传》:“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为什么把疫鬼恶神附会到颛顼帝的身上,可能是当时人们为了推崇颛顼的圣德,把他塑造成一位统领万物的天帝之神,当然也包括鬼怪疫魔。这在颛顼帝以前和以后的帝王身上是没有的。因为他们都没有管理鬼怪疫魔的职责,唯独颛顼帝才有这种职能。所以,人们就把颛顼帝称为疫鬼之父。

天魔大战

虐鬼的父亲颛顼是个非常护短的人,虐鬼在人间散布瘟疫,搞的民不聊生。颛顼不仅不责怪他,而是替他掩盖恶行。颛顼先是派大神重与大神黎去隔断了天与地之间的通道,从此断绝了神人之间的往来,让民间疾苦再也无法上诉到天上。

通道既绝,虐鬼就开始胡作非为了,把天上人间全部搞到乱套,他散布瘟疫疾病给世间;他的二弟“魍魉”,专门叫人生疮害病或者惊吓小孩子;三弟“送穷鬼”,他进了谁家的门谁家就会很快衰败,一穷到死。除此外的第四弟弟叫做梼杌,凶顽无比,整天胡作非为!又有人身龙头的计蒙神,双头长蜂的骄虫神,足迹过处有国败国有家败家的耕父神等等各类妖神为祸人间,搅得天地上下混乱不堪。虐鬼还对不满意他作为的神人们严酷压迫,最终导至人神共愤,当西方天帝少昊死后,水神共工集合西部各路神仙异人,发兵讨伐颛顼。

颛顼早有准备,双方一场大战,共工的部队被击溃,但想不到共工调来五湖四海之水,一气水淹北地八千里,这时伏羲也发来援兵,东西两路合围之下,颛顼被困死在不周山。颛顼死后借山蛇的身体转世,重生后法力全失,他的天帝生涯也因护短而亦从此结束了。

传说故事

《梦溪笔谈》载:“关中人不识螃蟹。有人收得一只干螃蟹,人家病虐,就借去挂在门上。”中国古代人一直都相信生疟疾是由于虐鬼作祟的原因,而门上挂一只螃蟹,由于虐鬼不知是什么玩意,就不敢进门了。沈括说,“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在古代中国的江浙一带,一向认为螃蟹的虐鬼的化身。其原因大致有二:首先中国食蟹之风最盛的地区与种植水稻最早的地区大致相当,都在江浙一带。而螃蟹又是个食稻伤农的东西,而且曾经为害相当严重。

在古代直到元朝,江苏一带还有“蟹厄”的记载:“吴中蟹厄如蝗,平田皆满,稻谷荡尽,吴谚有蟹荒蟹乱之说,正谓此也。”螃蟹多时,会像蝗虫一样给稻谷带来毁灭,而这一点和疟疾瘟疫带来的大范围的死亡很相似,所以人们认为螃蟹就是虐鬼的化身。而中国又一向是对憎恨的物品:“食其肉,寝其皮”。过去一些地方闹蝗灾时,百姓在烧香求神无济于事之后,便会点起火来,将蝗虫烧死,吃掉,以解心头之恨。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螃蟹咏”云:“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吃掉螃蟹,吃掉虐鬼的化身才能保住庄稼。其次,长江流域一向的洪水灾害的多发地段,而又一般集中与梅雨季节,螃蟹这种俩栖动物恰巧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内繁殖。在洪水过后大量的螃蟹四处泛滥,在加上一向的“大灾之后有大疫”的谚语,人们便认为螃蟹就是疫鬼的化身,为了能保证自己个家人的健康,则认为吃掉疫鬼的化身,瘟疫就不会传染到他们身上了。这也是中国古代人对待这种人无力面对的自然灾害面前的一种自我安慰吧。

历史典故

中国人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这就是个虐鬼相关,汉王充在《论衡·订鬼篇》中引《礼》说:“颛顼氏有三子,生而故妖死,去为疫鬼;一居江水,是为虐鬼;一居若水,是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区隅沤库,善惊人小儿。”在《论衡·解除篇》中,王充则进一步把颛顼氏三子说成疫鬼,并着重指出逐疫除鬼的意义:“故岁终事毕,驱逐疫鬼,因以送陈迎新纳吉也。”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冬至日,量日影,作赤豆粥,以禳疫。”隋宗瞻注:“共工氏有三子,以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小豆,故冬至作赤豆粥禳之。”赤是火的颜色,属于阳性,故用来除阴迎阳。这就是说,春节将至,人们都要除旧迎新,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腊八粥制作时多以豆熬煮,特别是红小豆、赤小豆是必备的。红色米粥有去疫吉祥之意。

送瘟祭祀

自古代以来,每年新年到来,人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希望来年能够平安。到了汉代的时候这个程序就固定化了,成为皇帝亲自参与的一个活动。秦静曰:“古礼,出行有祖祭,岁终有蜡腊,无正月必祖之祀。汉氏以午祖,以戌腊。午南方,故以祖。冬者,岁之终,物毕成,故以戌腊。而小数之学者,因为之说,非典文也。”

先腊一日,大傩,[一]谓之逐疫。[二]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帻皁制,执大□。[三]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夜漏上水,朝臣会,侍中、尚书、御史、谒者、虎贲、羽林郎将执事,皆赤帻陛韂。乘舆御前殿。黄门令奏曰:“侲子备,请逐疫。”于是中黄门倡,振子和,曰:“甲作食□,巯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急去,后者为粮!”[四]因作方相与十二兽樭。嚾呼,周篃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五]门外驺骑传炬出宫,司马阙门门外五营骑士传火弃雒水中。[六]百官官府各以木面兽能为傩人师讫,设桃梗、郁櫑、苇茭毕,执事陛者罢。[七]苇戟、桃杖以赐公、卿、将军、特侯、诸侯云。

注[一]谯周论语注曰:“傩,漤之也。”

注[二]汉旧仪曰:“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是为虐鬼;一居若水,是为罔两蜮鬼;一居人宫室区隅沤庾,善惊人小儿。”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魍魉    下一篇 中美外交安全对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