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制导武器
- 中文名
- 精确制导武器
- 外文名
- Precision Guide Weapon
- 起源于
- 20世纪70年代
- 特 点
- 命中精度高 作战效能高
目录
世界上第一枚初级制导的巡航导弹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研制成功的V-1型导弹。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炸弹。由于它具有精确的制导装置,在战场上取得了惊人的作战效果,因而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我军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主要包括精确制导导弹、制导炮弹、制导地雷等。 直接命中指制导武器的圆概率误差(也叫圆公算偏差,表示符号CEP,即英文Circular Error,Probable的缩写)小于该武器弹头的杀伤半径。
1972年,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激光和电视制导炸弹,作战效能约比无制导武器高百倍,西方称之为“灵巧炸弹”。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使用的苏制雷达制导SA-6地空导弹和有线制导AT-3反坦克导弹,以色列使用的美制电视制导的“小牛”空地导弹和有线制导“陶”式反坦克导弹,作战效果引人注目。自1974年以后,西方军事界把这些导弹和制导炸弹统称为“精确制导武器”或“精确制导弹药”,西方国家为抵消苏联在坦克、装甲车、飞机等武器装备上的数量优势,非常重视发展精确制导武器。美国装备的电视和激光制导炸弹, 命中目标的圆公算偏差均已减小到2米左右。1981年装备的“铜斑蛇”激光制导反坦克炮弹,由155毫米口径榴弹炮发射,最大射程17公里,直接命中概率达80%以上。
随着光电器件、微波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和信息处理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相继制成了各种小型化、高精度、低成本的制导系统。它们可装在弹体很小的导弹、炮弹和炸弹上,使打击面目标的无制导弹药变为能攻击点目标的精确制导武器。其制导方式,已采用的有:有线指令制导、电视制导、红外制导、激光制导和微波雷达制导等。射程较远的则通常采用复合制导,先用精度较低的制导系统把武器引导到目标附近,后用高精度末制导系统引向目标。80年代初使用的精确制导系统,在全天候、自主寻的制导、抗干扰能力和制导精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今后将在改进现有制导系统的同时,发展综合性能较完善的由红外成像、毫米波和合成孔径雷达探测器等构成的制导系统。精确制导武器武器的发展,对未来战争的战略、战术运用,武器系统的发展和装备体制均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1、命中精度高。2、作战效能高。3、射程远。4、作战效费比高。
直接命中概率高,这是精确制导武器名称的根本由来,也是精确制导武器最基本的特征。一些有代表性的精确制导武器其命中概率可达80%以上,激光制导炸弹和电视制导炸弹,其圆概率偏差约在2米以内。如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在100千米外向伊拉克的一个水电站发射了两枚“斯拉姆”空对地导弹,结果是两枚导弹先后从同一个洞穿入发电厂,彻底摧毁了目标。已经出现了完全依靠弹体的动能直接撞毁目标而根本就不需要装药战斗部的精确制导武器。例如,英国宇航公司研制的高速防空导弹,其飞行速度可达4马赫,导弹没有爆破战斗部,它靠弹体高速飞行的动能来击毁目标。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毫米波制导系统、红外探测器以及人工智能计算机的采用,精确制导武器不仅具有较高的直接命中概率,而且还通常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自主制导能力,它可完全依靠弹上的制导系统独立自主地捕捉、跟踪和击中目标,不需要人工或其它辅助设备进行干预。例如,美国的“黄蜂”空对地导弹,由于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智能化特征。它可在复杂的地物背景中鉴别出是否是要攻击的目标。如果不是,则继续搜索目标;如果是,则作进一步信号分析,鉴别和判断所探测目标是真实目标还是背景或假目标。如果不是真目标,弹上探测器便重新进行目标搜索;如果确认是真目标,则进一步判断目标是否处在战斗部杀伤范围内。如果是在杀伤范围之内,则自动估算出最佳爆炸高度,将战斗部引爆,从坦克顶部将其击毁;如果不在杀伤范围之内,则继续对目标进行锁定跟踪,直到进入有效杀伤范围为止。如果发现有两枚以上导弹同时跟踪同一个目标时,后面跟踪的导弹就立即自动离开,探测器重新进行目标搜索、捕获、跟踪和攻击新的目标。
精确制导武器虽然技术较一般武器复杂,制造成本高,但由于精确制导武器具有较高的直接命中概率,因而它的作战效能好、经济效益高。同无制导的武器相比,精确制导武器在完成同一作战任务时,其弹药消耗量小,所需作战费用远远低于常规弹药。在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仅用一枚价值25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就击沉英国海军一艘造价近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此仗阿军不仅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而且在经济上的效益也十分可观。
据资料统计,在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中,所使用的武器,有98%是精确制导武器,并且显示出优异的作战效能。西方专家认为:精确制导武器是一种能够代替战术核武器,对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新型武器,它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或不使用核武器打一场具有核战争威力的战争提供了新的手段。精确制导武器给战争行动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超视距、多模式、多目标精确打击成为可能
巡航导弹的打击距离达千公里以上,可从陆地、空中、海上多方式发射,自行打击各种重要战略目标。如美国“爱国者”地空导弹就配备了相控阵雷达和100万次/秒的计算机,可同时跟踪50~100个目标,或同时控制9枚导弹攻击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目标。
2、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将被速战速决取代
精确制导武器最本质的作战特点是快速、敏捷、高效,具有速战速决的能力。在过去发生的局部战争中,据统计,战争持续的时间与精确制导武器的投入量成反比,例如1986年4月,美国空军从英国本土出动机群绕过欧洲数个国家偷袭非洲国家——利比亚,倾泻了大批激光制导炸弹和带“眼睛”的集束炸弹,摧毁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阿齐齐耶兵营和利军总参谋部、恐怖活动总指挥部 (美国认定的重点目标)、亚迪比拉勒港海军突击队训练基地、的黎波里军用机场以及斑加西的军用机场和卡扎菲备用指挥部民众国兵营等6个地方的重点目标。有趣的是美国的飞机已经空袭完毕返航时,利军才组织火力还击。且正当利比亚炮火打得异常热闹的时候,美国白宫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告空袭成功,空袭时间仅为30分钟,一场战斗就结束了。
3、远程火力袭击的突然性空前增大
精确制导武器由于不断采用高技术,可在远距离上发现和识别目标,并实施准确攻击。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和远距离立体侦察定位系统的结合使用,将使在后方集结的预备队、指挥控制中心和后方基地,处于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直接威胁之下,远程火力袭击的突然性将空前增大。由于精确制导武器具有准确的远程作战能力、牵连损伤 (也称附带杀伤)有限、作战持续时间短和军事行动的国际影响度也相对降低,使得某些大国敢于“说出手时就出手”,对远离国界的敌对势力的要害目标实施“外科手术”。阿富汗的军事训练基地、苏丹的“化学工厂”和波黑的弹药库被毁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一新情况,就连美国自己也担心:如果核武器或远程精确制导武器一旦落入不负责任的国家或恐怖分子手中,“情况将是十分严重的”。
4、传统重型兵器受到严重威胁
坦克、飞机、军舰等大型武器将成为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的首选目标
5、长处和弱点
精确制导武器优点突出,弱点也很明显。它命中精度高,可有效摧毁点状目标;杀伤威力大,作战效费比高;种类型号多,作战范围广;可实施非接触打击,减少有生力量损失。但它对目标的侦察定位要求高,其电子系统易遭干扰破坏,容易受不良战场环境的影响,技术复杂,保障维护难度大。精确制导武器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主要兵器,对现代作战的战略战术、兵力兵器对比乃至战争结局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任何一种武器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可战胜。只要我们避其所长,攻其所短,也可以叫精确制导武器精确不起来,大失准头。这已经为实战所证实。
自主制导就是指导弹的控制完全自主,在飞行中不依赖于目标和制导站,由导弹的制导装置按预定过程控制其飞行轨迹,保证导弹命中目标。属于自主式制导的有惯性制导、方案制导、地形匹配制导和星光制导等等。
比如惯性制导系统:它的惯性测量装置是由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所组成的,惯性制导系统就是利用惯性测量装置测量导弹运动的加速度,通过解算装置,计算出导弹的运动加速度及运动速度,经过与原设定的参数进行比较,形成制导指令,由执行机构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自主制导的特点是: 把飞行方案,也就是飞行程序储存于弹上,不与目标和制导站发生联系。因此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射程远。但是它的缺点是:发射后无法改变弹道,而且制导精度随飞行时间(或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寻的制导就是依靠弹上设备,接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红外辐射、光辐射、无线电波、声波等),确定目标位置和运动特性,自动控制导弹飞向目标。通常按有无照射目标的能源,可分为主动寻的、半主动寻的、被动寻的三种:
主动寻的——导弹上的能源照射目标,接收机根据回波信号,完成对目标的捕捉、跟踪和攻击。
半主动寻的—能量照射来自指令站,导弹接收回波信号,自动跟踪并攻击目标。
被动寻的——就是导弹依靠感受目标的能量(比如飞机发动机的热辐射),自动跟踪并攻击目标。
寻的制导的最大特点是: 精度非常高。但是它的作用距离较近,识别敌我能力差。
精确制导武器
遥控制导是以设在地面、水面或飞机上的指令站,来测定目标和导弹的相对位置,并向导弹发出制导指令进行的制导。
比如目视瞄准、手控有线指令制导:在导弹发射后,通过瞄准镜跟踪目标和导弹,测量它们的运动参量,并形成制导指令,通过操纵控制盒,把制导指令通过导线传送到弹上,弹上接收设备以收到的制导指令为依据,在弹上经过信号变换和功率放大等环节处理后,操纵执行机构改变导弹的飞行弹道,使其飞向目标。
遥控制导的特点是: 导弹受控于指令站,因此弹道可以随目标的运动而改变,适合攻击运动目标。但是这种制导方式比较容易受干扰,且有线制导受导线长度和强度的限制,作用距离近。
采用两种以上制导方式的制导。它可以综合利用几种制导方式的优点,弥补弱点,提高命中精度。比如:
美“斯拉姆”远程空地导弹:惯性制导+红外成像自动寻的末制导
法“飞鱼”反舰导弹: 惯性制导+主动雷达寻的末制导
俄SA-12(斗士)地空导弹:无线电指令遥控制导+主动雷达寻的末制导
美“先进巡航导弹”:惯性导航+地形匹配+主动寻的末制导
复合制导可以综合利用几种制导方式的优点,但是它的缺点是:系统复杂,体积大,设备比较昂贵。
精确制导武器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1、导弹 (1)按作战任务分:战略导弹、战术导弹。 (2)按射程分: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洲际导弹。 (3)按弹道特性分:弹道导弹、飞航式导弹。 (4)按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分: 通常发射点和目标的位置有四种:地面、空中、舰艇(水面)、潜艇(水下)。因此,导弹又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岸对舰、空对地、空对空、空对舰导弹等。 2、精确制导弹药可分为末制导弹药和末敏弹药。 末制导弹药通常分为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鱼雷三种。 末敏弹药主要包括制导地雷等。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精确制导武器发展十分迅速。从总体上讲,精确制导武器多数已发展到第三代,个别品种已发展到第四代。
又称飞航式导弹。
世界上第一枚巡航导弹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研制成功的V-1型导弹。二战后,美、苏、英、瑞士等国,在50年代相继研制成功第一代巡航导弹,如“天星狮”、“沙道克”等;70年代诞生了以“战斧”巡航导弹为代表的第二代巡航导弹。世界上先进的战略巡航导弹有:美AGM-86B、“先进巡航导弹”、俄AS-15等。
1991年的海湾战争,就是以1枚“战斧”巡航导弹击中伊拉克的通信指挥大楼而拉开战幕的。海湾战争,也是美第一次使用“战斧”巡航导弹,共发射288枚,第一天就发射100多枚,其中,首次突击使用了52枚,命中率高达98%,初次显示了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威力。
95年9月10日,为打击波黑塞族机场,美国海军夜间从“诺曼底”号巡洋舰上发射13枚“战斧”布罗克III型巡航导弹,也全部命中了目标。
包括地空和舰空导弹。最早研制的也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研制的“龙胆草”、“莱因女儿”等,但未投入实战。有14个国家研制了100多种防空导弹,迄今已发展到第4代。防空导弹按射高可以分为4种,较先进的分别为:
高 空:美“爱国者”、俄S-300等
中 空:美“霍克”、俄SA-6、法SA-90等
中低空:美“小槲树”、“复仇者”、俄SA-13、英“长剑”、 “星条”、法德“罗兰”等
便 携:美“红眼睛”、“毒刺”、俄SA-7、SA-18、英“吹管”、“标枪”、法“西北风”、《瑞典的“RBS-70”等 。舰空导弹:美“宙斯盾”、“标准”,英“海标枪”、“海狼”,法“海响尾蛇”等。 1959年10月7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用苏制SA-2导弹击落了国民党的美制RB-57D高空侦察机,成为世界上第一次使用防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实例。 1960年5月1日,苏联防空部队使用SA-2导弹击落一架从巴基斯坦起飞,飞越苏联上空进行侦察的美军U-2高空侦察机。 在阿富汗战争后期,阿富汗使用美制“毒刺”防空导弹,击落苏联飞机近300架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使用苏制SA-6导弹击落了以色列飞机47架;而以色列发射22枚美制“霍克”地空导弹竟打掉阿拉伯25架飞机,可以说是创下了一个奇迹。海湾战争中美国“爱国者”导弹多次成功拦截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爱国者”导弹是如何拦截“飞毛腿”的呢?当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发射升空90~120秒以后,美国部署在太空的预警卫星就可以测出其发射点的位置、射向和落点的范围,并向空中的雷达预警飞机发出警告,由雷达预警飞机将情报传送给地面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在接到雷达预警飞机的情报后迅速向“爱国者”导弹系统下达指令,在“飞毛腿”导弹飞至距落点约90秒的位置时,“爱国者”导弹系统的雷达开始搜索、跟踪目标,当发现目标后“爱国者”导弹发射升空,“爱国者”导弹初段采用的是自主式制导进入一定高度,这样可以快速反应,争取时间,中段则采用遥控式制导接近目标,而末段采用寻的制导捕捉、跟踪、攻击目标,将“飞毛腿”导弹击毁在空中。)
精确制导武器
被称为坦克的“克星”。法国55年研制成功SS-10,成为第一个装备反坦克导弹的国家。迄今反坦克导弹已发展到第三代,共有30多个型号,总数量突破200万枚大关。性能较好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成为许多国家主要的反坦克武器。如《美“龙式”、“陶式”,法SS-12,俄AT-4、AT-5,德法共同研制的“米兰”、“霍特”、“小羚羊”,日“超马特”、瑞典“比尔”(RBS-56)、“卡尔库斯塔夫”等。
第三代“打出去不用管”的反坦克导弹正在发展,它可以对付90年代的多种装甲目标。如美“海尔法”、法“阿拉克”、俄AT-6(螺旋)、AT-7(混血儿或萨克斯管)、“短号”,法德英“崔格特”等。美、瑞士共同研制的“阿达茨”既可对付低空飞机,又可打坦克。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损失坦克800辆,有80%是被反坦克导弹击毁的。其中,190装甲旅的120辆M-60坦克,全部被埃军的反坦克导弹击毁。最后的85辆在与反坦克导弹的对阵中仅仅3分钟就全部化为焦铁。
在海湾战争100小时的地面战斗中,多国部队使用反坦克导弹共击毁伊军前线部署的4000辆坦克中的3000辆、2870辆装甲车中的1900辆和3110门火炮中的2100门。其中美军一个“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营的36架直升机曾一举击毁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一个坦克纵队的84辆坦克和装甲车辆、4个防空系统、8门火炮和38辆轮式车辆。
被誉为现代空战的“杀手锏”,迄今世界各国已研制成60种左右,已经发展到第4代。空空导弹在发展过程中命中概率提高较快,50年代仅为10%,60年代为30%,70年代达到50%,80年代提高到88%,到了90年代已经达到了95%。
空空导弹分为拦射导弹和格斗导弹:
拦射导弹是指射程在20公里以上的:它又可以分为远程拦射和中程拦射。远程拦射导弹,射程在100公里以上:比如美国的“不死鸟”(AIM-54C)空空导弹,射程可以达到150公里,俄AA-9(毒辣or阿摩斯);中程拦射导弹的射程为20~100公里:比如美国的“麻雀”,俄AA-7(尖顶)、AA-10(时髦 )、AA-12,英“空中闪光”,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阿姆拉姆)。
格斗导弹是指射程在20公里以内的:比如美国“响尾蛇”的12种型号,英德AIM-132先进近距空空导弹(阿斯拉姆),俄AA-8(蚜虫),AA-11(击箭手),法“玛特拉”(R.530),以色列“怪蛇”(声称是世界上第一种“瞄准即可击中”空空导弹)。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使用空空导弹击落叙利亚等国飞机220架,占击落总数的60%,命中率为50%。
在82年的黎巴嫩空战中,叙利亚两天损失战斗机81架,其中94%是被以色列空军使用空空导弹击落的,而以色列的飞机则无一损伤。
在海湾战争,多国部队使用空空导弹,击落伊拉克固定翼飞机35架、直升机4架,占击落伊飞机总数41架的95%。
迄今已研制50余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装备。
反舰导弹最主要有舰舰导弹和空舰导弹(另外还有少量的岸舰和潜舰导弹)。舰舰导弹:最早是苏联在50年代针对西方国家海上优势研制的SS-N-1型。空舰导弹,最早是德国在43年7月就研制成功的HS-293A-1空舰导弹。67年10月21日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用“蚊子”级导弹艇发射苏制“冥河”式第一代反舰导弹,一举击沉了以色列“艾拉特”号驱逐舰,创下小艇击沉大舰的范例,也引起西方国家的警觉,促使其加快研制步伐。先后研制出的有:法国“飞鱼”、美国的“鱼叉(捕鲸叉)”,以色列的“迦伯列”等。80年代各国又发展第二代舰舰导弹,如法国和德国共同研制的“安斯”、美国的“先进反舰导弹”、英国的“海鹰”、意大利的“奥托马特”、俄AS-17近程超音速空舰导弹等。
73年10月进行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双方损失的59艘军舰,全部是被导弹击沉的。
在马岛海战中,阿根廷发射法制“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击伤了“考文垂(一说:“格拉摩根”)号驱逐舰。
又称反雷达导弹。迄今已发展到第三代。
世界上第一种反辐射导弹是美国研制的“百舌鸟”空地导弹,它在越战中有突出的战绩。68年美国又研制成功了“标准”第二代反辐射导弹,70年代中后期反辐射导弹发展到第三代:如美国的“哈姆”、“默虹”、俄罗斯的AS-12、英国的“阿拉姆”、法国的“阿玛特”等。
海湾战争中,机载的“哈姆”和“阿拉姆”反辐射导弹,充当了空袭的先锋,为摧毁伊军预警雷达和火控雷达发挥了十分突出的作用。
空地导弹分为战略和战术两类,共90余种,现已发展到第三代。
美“斯拉姆”远程空地导弹、“小牛(幼畜)”空地导弹、AGM-130防区外空地导弹、俄AS-13(kh-59M)中程空地导弹、以“突眼1”中程防区外对陆攻击导弹。
海湾战争中,美国两架飞机从“肯尼迪”号航母上起飞,奉命去轰炸伊拉克一座水电站。A-6E攻击机飞到距目标100公里处,发射了一枚“斯拉姆”导弹,这枚导弹由A-7E控制,命中水电站的保护外层,炸开了一个直径近10米的洞;2分钟后,A-6E又发射第二枚导弹,这枚导弹竟然从第一枚导弹炸开的洞中飞进去,彻底摧毁了水电站的内部设施,令人叫绝。
精确制导武器
又被誉为“灵巧炸弹” 世界上最早的制导炸弹是德国30年代末4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HS-293,二战中取得一定战绩。60年代相继出现了电视、红外、雷达波束制导的炸弹。1965年美国研制成功“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并于67年用于越南战场,首次使用就取得了惊人的战果:美国为了轰炸河内附近的一座清化大桥,曾出动600多架次飞机,投下数千吨普通炸弹,损失飞机18架,仍未能将桥炸毁;改用刚刚研制成功的“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后,仅出动了12架次飞机,而且无一损伤,就炸毁了该桥。据统计美国在越战中共投下制导炸弹约2万5千颗,摧毁坚固目标1800个。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共投下制导炸弹10300枚,命中概率高达90%。至今,制导炸弹已发展到第三代。
制导炮弹是利用自身制导装置,发射后能在弹道末段实施控制、引导的炮弹。主要对付坦克、装甲车辆、舰艇等目标。制导炮弹主要有三种类型:
激光制导炮弹,如美国“铜班蛇”制导炮弹。
毫米波制导炮弹,如法国研制的“灰背隼”81迫击炮弹;美“萨达姆”系统。
红外制导炮弹,如瑞典的“斯特勒克斯”制导炮弹。
美军已研发了一种革命性的”会拐弯“的制导子弹,可以让普通士兵成为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这种制导子弹源于DARPA(美国国防高级计划研究局)的“超精确任务武器系统”(EXACTO)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开发具备“拐弯”能力、最远射程可达5000米(目前世界最远狙杀纪录是2375米)的高精度子弹。 由美军科研人员展示制导子弹,可见外形与传统子弹有较大区别,不仅弹体变长,而且在尾部有制动尾翼。
精确制导子弹“的实际剖面截图,与传统子弹的结构截然不同,可见微型弹道计算机和传感器。制导子弹的传动系统包括一个驱动电机和一个形似鱼鳍的微型可控弹尾。驱动电机可为传统系统提供动力,微型尾翼可不断调整弹道,使子弹以曲线弹道击中目标(即使目标躲在墙后也可打中)。
2012年2月初,已研发出了一种形似飞镖的激光制导子弹。前端有一个光学传感器,用于搜索、追踪射向目标的激光制导点,内部传感器能将目标的数据实时传送给制导和指挥元件,后者可以通过一个8位的中央处理器计算出理想的飞行弹道并控制电磁传动装置。
狙击手在使用制导子弹时,只要锁定目标,不论朝哪个方向射击,子弹最后都能通过自主修正弹道命中目标。这张手绘图展示了制导子弹和传统子弹之间的显著区别,传统子弹需要靠自旋稳定弹道(上),制导子弹(下)无需自旋,直接靠尾部的弹翼就可改变飞行弹道。有人吐槽称,配备这种子弹后,人人都能成为神枪手,或许狙击手的时代就此结束了。
当前,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几乎融入了当今信息时代所有最新的科学技术, 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发展成果。世界一些地区的武装冲突 中几乎到处都有精确制导武器的身影,它正在将人类战争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然而,精确制导武器并没有发展到顶峰,主要军事大国都在总结经验教训,力争进一步改进。
精确制导使用上的系列化,如反坦克导弹形成了近程单兵携带型和中、远程车载式及机载型体系。美军“空地一体”的空中反装甲作战中安 排了三个梯次的火力:4公里以内用 A H— I S“眼镜蛇”直升机发射陶式导弹; 5公里左右用 A H—64“阿帕奇”直升机发射“海尔法”导弹;距离远时由空军的 A—10攻击机发射“小牛”导弹。其二是同类精确制导武器的系列化,如防空导 弹已经形成了便携式、低空近程、中高空远程的系列。其三是精确制导武器自身 形成了不同型号的家族系列,如美军“宝石路”空地炸弹的导引头已经发展了三 代,空军的“响尾蛇”导弹发展改进了11个型号,“小牛”发展了7个型号,并广 泛采用了电视、激光、红外三种制导技术。
其实,的精确制导武器仍不如想像得高,只有50%—60%命中率 ,而提高其智能化水平后情况便大不相同了。主要做法是:(1)红外探测方式从点源探测向成像探测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提高目标探测的精度;(2)探测元件从 单元向多元方向发展;(3)采用多种制导头,以对付不同目标或者软件可调,以适应打击不同目标的需要;(4)采用复合制导技术;(5)信号处理电路由模拟式向数字化处理方向发展。
精确制导武器远程化
国外市场正在发展各种远射程的精确制导武器,目的之一便 是提高发射平台的生存概率。如美军正在研制“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并计划 将现有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ATACMS)的射程提高到150至250公里, 同时改进现有的“战斧”巡航导弹,增加射程,并采用GPS辅助制导等。其他 国家正在研制的防区外发射武器有:以色列的RAFACPOPERY(HAVENAP)导弹,射程100公里;法国射程为150公里的 A P A C H E子弹药散布器等。
为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的突防能力,隐身化是重要途径,如美国正在 研制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和“三军防区外攻击导弹”(TSSAM)等。然而,法国专家等认为,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突防能力,与其花很大力 量研究隐身措施,还不如采用现有的超音速攻击,使对方防御系统来不及反应, 同样可以达到提高生存能力的目的。因此,提高精确制导武器攻击速度也成为一 大发展方向。
对一种导弹进行改进,使其适应其他各种作战任务需要。当前通用 化的渠道至少有3种:将精确制导某个分子系统改装成按模块化制导,如美“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ATACMS)为攻击不同目标,可以携带反装甲、攻击硬目 标、反跑道弹头、地雷、反软目标弹药等几种弹头中的任何一种;将一种导弹经 过改造满足另一种作战任务要求。如美“麻雀”空空导弹,经过加装高度表,改造弹翼,重新设计发射装置,就成了“海麻雀”航空导弹;同一种导弹经改进后 可由不同平台搭载,但仍完成同一种任务。例如“飞鱼”导弹和“战斧”巡航导 弹均可航载,也可以由潜艇发射。大批导弹经改进后,战斗力水平均产生了新的飞跃。
在21世纪只使用常规毁伤武器的武装冲突中精确制导武器无疑将唱主角。交战双方谁在精确制导武器方面占据了优势,谁就将掌握战场上的主动。但拥有了高精度武器并不等于赢得了战争,其作用的发挥还受着许多因素的制约。
只有及时获取了目标的可靠和准确信息,并在突击发起前不断进行补充侦察,才能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特别是高速目标、无线电辐射目标、小型目标及防护严密的目标。另外,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对目标数据的完整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即不仅要知道集群目标中每一个子目标的坐标,还必须掌握每个子目标的型号、对所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抗毁能力、隐蔽性等信息。与使用传统弹药不同的是,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摧毁目标”的含义更多地侧重于“精确” 、有选择地打击目标的特定部位,以使其彻底或长时间瘫痪(不可恢复)。
精确制导武器
火力毁伤计划人员不熟悉每一种具体型号的精确制导武器的技术特点是影响其作战效能发挥的又一重要因素。比如,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曾使用“战斧”巡航导弹袭击行进中的坦克连。结果只摧毁了一些静止的、防护较差的目标,而所要摧毁的坦克纵队却逃之夭夭。在打击一个车辆纵队时,9辆汽车只击中了2辆。
影响精确制导武器毁伤效果的另一个不利因素是武器操作人员训练不够。精确制导武器造价昂贵,这限制了平时举行实弹演习的数量,从而导致了武器操作人员的训练不足,致使其在实战中经常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由于受上述因素制约,在实战条件下精确制导武器的作用并没有媒体宣传的那么大。公布的许多数据大多来自和平时期的研究和靶场实验。这些数据并不总是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因此在确定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期望值时就会出现一些明显的误差。比如,国外专家认为,美国F-117战斗机的作战效能只有60%,而不是对外公布的90%,而“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命中概率只有50%,而不是85%。而AGM-84E“斯拉姆”巡航导弹战斗部的杀伤力比预想要差得多。即便在制定了正确使用计划的情况下,其杀伤效果也达不到预期值。
中国机载精确制导武器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最近几年陆续发展出的LT-3型激光制导炸弹和国产钻石翼JDAM——雷石6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这类武器的有无问题,而且也明显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空军对地攻击能力由此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也与新型战机形成了匹配。
我国空军装备的多为引进的前苏联轰炸机,配备的也是引进前苏联普通炸弹,包括250、500、1500、3000公斤等级别。这些炸弹属于高阻力炸弹,呈圆柱形,虽然可以充分利用机身弹舱的空间,但阻力较大,不适合外挂,尤其是速度较快的攻击机外挂,另外由于炸弹阻力较大,限制了载机的机动性能,并且还会造成炸弹稳定性变坏,从而影响命中精度,再加上这些炸弹的装药多为TNT,所以其威力比较有限。
此外由于炸弹配备的战机性能各异,因此需要多种炸弹,从而带来后勤上的不便。另外与这些炸弹配套的火控系统也较为简单,主要是光学瞄准具,只能以固定角度攻击地面目标,并且显示也只是瞄准标志等简单信息。飞行员在攻击时,除了要紧盯瞄准线外还要观察座舱仪表板上的多个仪表,以掌握飞机的姿态,工作负担重,容易丢失战机,这些缺点严重影响了空军对地攻击作战的灵活性和机动性,降低了空军对地攻击作战能力。
有鉴于此,80年代,空军根据未来战场的需要,研制出新一代航空炸弹系列。该系列航弹着眼于新型高性能战机的配套,弹体呈纺锥形,空气阻力小,对载机的性能影响也小。另外炸弹投放后的飞行弹道也比较稳定,同时采用黑索金等高能炸药以提高炸弹的威力,并且采用了侧向作用机构,提高炸弹的全向覆盖能力。由于现代战场目标的多样化,新型航弹除了传统的机械和电引信外,还采用了电子引信,对所有落角、落速的炸弹都有保持有效的炸高。这一时期我国还引进了英国BL-755反坦克子母炸弹仿制成功250-3型反坦克子母弹,该弹成为我国空军对付入侵集群坦克的有力武器,填补了我国低空反集群坦克武器的空白。根据有关部门的试验表明强-5使用250-3反坦克子母弹攻击假想的T-62坦克群时,双方的交换比可以达到1:11。中国另外同时引进的还有法国的迪朗达尔反跑道炸弹,由此仿制成了250-4反跑道炸弹。
90年代出于军事斗争新的形势的需要,我国还研制成功了反跑道集束炸弹,该炸弹可以抛撒出具备二次爆破能力的子弹,第一次爆破在跑道上打出弹坑,第二次爆破则将弹坑加大、加宽从而加大对方修复的难度。考虑到现代战场坑道等地下掩体的增多,我国还研制了燃料空气炸弹,并开展了钻地弹的研究。这些炸弹的入役有效的提高了我国空军对地攻击能力。需要指出的是90年代我国从俄罗斯引进苏-27SK型战斗机后,为避免在武器方面受制于人,相关部门开展了苏-27SK加挂国产航弹及航箭的试验工作,并在本世纪初完成,这样我国自行生产的歼-11和引进的苏-27SK都能挂载国产航弹作战。
除了炸弹本身的提高外,其配套的火控系统也在进步。如为强-5D配套的射轰-1乙光学瞄准具可以同时控制航弹、箭、炮的攻击,从而减少了战机在对方防空系统中暴露的时间。该瞄准具可以在多种角度对攻击目标进行自动解算和瞄准,同时在瞄准具上人工装定超越角,供轰炸概略瞄准之用,同时可以在机载的多普勒/GPS系统输入侧风、横风信号,以修正风速对轰炸射弹射程的影响。
除此之外,更先进的平显、雷达火控系统及惯导系统也在国产战机上得到广泛运用,这进一步提高了战机的轰炸精度。由于可以精确的得知载机和目标的精确位置以及运动参数,因此火控计算机可以根据这些参数、结合航弹的性能与风速、风向等信息,进行连续命中点和投放点的计算机。在这个过程中,飞行员仅需要盯住平显的命中点和实际目标,操纵飞机将两者相重合即可,这不但提高了战机攻击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能,并且大大降低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
我国在越南战争中目睹了激光制导炸弹的巨大的威力后,开始着手发展自己的激光制导炸弹。80年代完成第一代激光制导炸弹武器系统的样弹及照射器样机,并进行了地面照射、强击机投放激光制导炸弹的初步试验,但由于国内技术及工业基础薄弱,国产激光制导炸弹在射程和命中精度等指标上未能达标,因此研制进展并不顺利。进入90年代我国从俄罗斯引进KAB-500L激光制导炸弹相关技术,研制成功LS-500激光制导炸弹。
LS-500激光制导炸弹属于第一代激光制导,采用风标式导引头和机械继电器式燃汽舵机,导引规律为速度跟踪导引法,在弹体后部有为四片矩形尾翼,其后有操纵面 (后缘舵) 。在弹体头部锥形段上安置四片梯形反安定面,反安定面与尾翼呈“ X—X”形排列,形成尾翼后缘舵操纵加上反安定面的特殊布局形式。所谓速度追踪导引法是指在航弹的制导过程中,要求弹的速度向量始终指向目标。速度追踪法的制导系统较姿态追踪法复杂,但该方法不象姿态追踪法那样要求过大的导引头视场,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过载要求也可略放宽一些,精度也有所提高。但是该方法不适合攻击运动速度较快的目标,只能攻击固定目标或慢速目标。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战场上机动目标如坦克、装甲车辆越来越多,其速度也越来越快,这样就限制了LS-500的运用空间。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