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年代剧

年代剧,是指反映清末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故事的一类电视剧。最早的电视剧题材中本无“年代剧”之称,但随着二十多年前由香港无线电视台制作的《上海滩》一炮打响后,年代剧遂与时装剧、古装剧呈电视剧“三足鼎立”之势,并且有越来越火之势。
中文名
年代剧
外文名
Time series
时    期
清末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
代表作品
上海滩

目录

涵出新故事出彩

几年前,在武侠剧、历史剧的夹击下,年代剧曾有些不振,年代剧也在尝试新的发展方向,它不再一味地风花雪月,而是在剧情中注入了新内涵。

年代剧内心戏

场主题为“聊聊今日流行语词,说说过去那些人与事”的新书首发活动在北京时尚廊书店举办,资深媒体人、出版人、文艺评论家解玺璋与著名出版人、专栏作家黄集伟和颇受读者喜爱的作者萨苏三人对谈,这对谈的焦点便是黄集伟的最新语词笔记《年代剧内心戏》和萨苏的新作《那些中国人》。

“这两本书有一个共性,他们都是‘民窑’的东西,虽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出‘官窑’图书为主,但是这两本书有一定的特殊性,都是‘社会科学社会化’的代表。我们选择了时尚廊这个充满时尚感的书店,也说明两位作者代表了现代文化时尚达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王磊一语点破了两本新书之间的微妙联系。

年代剧内心戏》是语词收藏家黄集伟10年中呈现的第七本语词笔记,也是他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第5本语词笔记。这书延续了前6本语词笔记的风格,把2008年以来的精彩语言几乎一网打尽,从正龙拍虎到马家爵事件,从艳照门到黑煤窑,从朋友的婚礼到维纳斯电影节,从地震到奥运,从姜文到奥巴马,从男足到高考。该书是语词笔记系列中词条收入最多的一本,全书收入2007、2008两年中黄集伟所搜集到的民间语文、流行语文近六百条,总计三十多万字。

“现在民间语文的传播和欣赏变成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估计在大城市生活中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非常劳累的时候,当我们非常焦虑的时候,当我们为某件事情磨不开面子的时候,你的朋友给你发一条非常有意思或者非常无厘头的短信,可能就会缓解你的焦虑。所以我认为短信有一种治疗功能,能够缓解城里人的紧张。”黄集伟说。而多年来收集语词的另一个心得体会是,“很多语词在民众中传播和创造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字原本就有的表现力,其实中国的民间语文是推动中国语文表现能力的一种手段”。黄集伟调侃道:“所以有时候你会觉得一部电视剧不能吸引你,你会觉得一个所谓的大片也不能吸引你,或者某个得了大奖的中国小说也不能吸引你,那是因为真正的高手去写短信了。”

细细数来,从真正开始写《语词笔记》已经12年了,黄集伟说:“开始写时,完全无法想象这件事的繁复与辛苦。当初,我觉得写满十本时,我大概也快退休,也可就此收工。但是我坚持得不是特别好,其实写到后来的时候我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不太想写了。尤其是从2007年以后,我们的信息载体和信息媒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及时媒体沟通载体的呈现,使得民间语文或者是草根的话语,都是海量生成,因为这两年除了海量生成还有海量传播,所以个人感觉非常疲劳。”距离十本之愿还差三本,黄集伟表示愿意继续努力,尽快完成十本。

《年代剧内心戏》的单页上空部分,作者将此前六册语词笔记中可独立欣赏的十年精华语词予以整理,选出近二百多条罗列展示,同时标明年号,名曰“语词笔记回顾展”,读者在阅读正文之余亦可在角落的字里行间重温十年语文部分样本,体会语词变化后的文化更迭。正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助理马晓光的评价:“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坚持以人文立场和知识分子的良知,在解读语词的调侃中见力道,在看似娱乐搞笑中申正义,从而完成从民间语词到时代标本的制作。”

被问及关于为何选择“年代剧内心戏”作为本书的标题,黄集伟又调侃道:“这书名好处是,怎么理解都行。遵循随心所欲原则,我在现汉里选择了有关单字‘剧’、‘戏’的解释各三,请美术师印在封底,各位可自取所需。”而谈到自己对这个书名的感受,他说,它最初来自大卫?劳伦斯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开篇:

“我们根本就生活在一个悲剧的年代,因此我们不愿惊惶自忧。大灾难已经来临,我们处于废墟之中,我们开始建立一些新的小小的栖息地,怀抱一些新的微小希望。这是一种颇为艰难的工作。现在没有一条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但是我们却迂回前进,或攀援障碍而过。不管天翻地覆,我们都得生活。”

人称“文坛外高手”、“会讲故事的人”的萨苏,这次推出的是他的又一部随笔集《那些中国人》。书中,他以文人篇、军人篇、科人篇、伶人篇、凡人篇,分别讲战争的故事,写科学院的故事,说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妙趣横生。

“从我的理解来看,《年代剧内心戏》讲的是一个对于现代流行语词的研究,我们看起来就是目前这个时代的影子。而《那些中国人》确实跟它有一点相辅相成的味道,因为《那些中国人》这本书我先想到的是英文的书名Those Chinese。我们是这些中国人,而那些中国人指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之前的中国人。这些人跨度很大,从清代进入民国,一直到比我大十几岁二十几岁的人都在这本书里有所体现,跨度是纵向的。”萨苏说。

从《京味九侃》、《国破山河在》,到《梦里乡关走遍》、《北京段子》,萨苏的笔端是流畅的,他也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读他的书,就像是一种快乐的交流。虽然他不是科班出身,既不学历史,也没有做成专业作家,但他笔下的这些描写,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中国人,都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或会心一笑、或心尖一颤、或若有所思……他在竭力探寻着同为中国人的最为本质和共性的东西。

“我开始写与中国人有关的话题的时候,当时还没有想到写一本书,只是想把我生命中觉得感动、喜欢的中国人,或者喜欢我的中国人都写出来。写的时候我就慢慢发现其中他们还是有一个很共同的共性,这个共性在什么地方?”当这本书完稿以后,在写这本书的序言的时候,萨苏突然体会到:“中国人的共性是内心都存在善良和悲悯。我们中国人是有一份对弱者的同情,有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悲悯在里面,这就是我这本书里人的共性。”

“我们会觉得跟我们的前辈有很大的区别,由于他们生活在那个时代,而我们又经过了巨大的变革,甚至经过了把文化变成废墟,又在废墟上重新站起来。经过这样的过程以后,我觉得我们和以前的中国人是有一点距离或者有一点区别的,所以我用这个题目――《那些中国人》。”萨苏说,“但是看完书以后你会发现,那些中国人和我们这一代中国人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中国人,其实没有变化。虽然他们说长官、同志,我们说哥们儿,但从内心本质上看是一样的,那些、这些,都是中国人。”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军旅剧    下一篇 福利国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