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华
- 中文名
- 梁振华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湖南邵阳
- 出生日期
- 1977
- 职业
- 编剧制片人
- 毕业院校
- 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目录
1995.9—1999.6,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首届国家中文基地班,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9—2002.6,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2002.9—2005.6,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2005.8至今,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年7月,晋升为教授。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副主任。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影视传媒公司艺术总监,中央电视台策划人、特约撰稿人。2008年,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十佳教师”称号。2009年,获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10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对象。2014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
发表学术论文、文艺随笔、小说等各类作品逾百万字,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著有学术专著、随笔集、长篇小说等著作十余种。著有随笔集《幻影流年》《无名的镜语》《时尚的谎言与魅惑》《枫林冷雨》、长篇小说《冰与火的青春》《神犬小七》《我的博士老公》《新青年》《密战》、学术专著《中国当代影视文学导论》《权力那些事》等。主编或编著作品有《大众文化档案》(共三卷)、《学习激荡中国》、《中国影像志1949-2009》(电影卷、电视剧卷)、《光影中国梦》(共三卷)等。参与撰写《新中国文学史教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历任数百部(集)影视作品(电影、电视剧、大型文献纪录片)的编剧、总撰稿与撰稿人。主创影视作品多次获得“华表奖”、“金鹰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2011年,被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授予“首都新秀编剧”称号。2015年,担任编剧兼制片人的《神犬小七》《冰与火的青春》分别位列2015年电视剧全国网收视率第一、第九,双双入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中国电视剧选集”。
中国当代文学、当代影视文化、影视文学、大众文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影视文学研究、当代影视文化热点分析、当代散文研究、当代戏剧研究、创意写作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副主任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席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中央电视台特约策划人、撰稿人、嘉宾主持人
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创意总监、艺术总监
第一届、第二届华语电影优质大奖影评人票选评委
《幻影流年——新媒体时代电影文化述评》,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中国当代影视文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无名的镜语》,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权力那些事儿——肖仁福笔下的权力江湖》,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7月出版。
《时尚的谎言与魅惑》,花城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枫林冷雨》,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学习激荡中国——近现代中国学习史话》,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
《中国影像志》(电影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中国影像志》(电视剧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神犬小七》,新世界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冰与火的青春》,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我的博士老公》,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新青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密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轻叙事”:当代中国文艺的美学新征候》,《创作与评论》2014年第9期。
《〈第七天〉:穿越现实的荒诞与象征》,《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6期。
《向一个时代致敬——电视剧〈铁血兄弟〉编剧创作谈》,《中国作家》影视版2013年第10期。
《媒介革命与影像盛宴——新媒体电影面面观》,《艺术评论》2012年第3期。
《和解的视角与姿态——王蒙小说叙事伦理新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9期。
《论当下国产商业电影剧作“移用”策略》,《电影艺术》2011年第5期。
《〈蛙〉:时代吊诡与“混沌”美学》,《南方文坛》2010年第3期。
《想象的边界:现实与虚构之间——〈密战〉剧作漫谈》,《电视研究》2010年第4期。
《影像奇观与文学魔杖——论张艺谋电影的文学化想象》,《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无定性的“历史”书写——略论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想象的流变》,《艺术广角》2009年第5期。
《媒介的演进与抗衡——当代语境下文学与影视话语权力比较论》,《艺术广角》2009年第5期。
《媒介迁徙:通途或迷津——影像时代中国作家的文学立场与身份认同》,《文艺争鸣》2009年第2期。
《颠覆·建构·迷失——中国式大片生存境况解析》,《艺术广角》2008年第4期。
《戏剧化的散文——余秋雨散文中的戏剧化元素》,《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从“盲点”到“盲从”——当代文学书写中的都市文化经验》,《南方文坛》2008年第1期。
《“中国式”大片:喧哗与转捩》,《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6期。
《〈兄弟〉:虚伪的“现实”》,《文艺争鸣》2006年第3期。
《学者的“战斗”情结与战士的学术风范——从李何林的现代文学论争研究谈起》,《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5期。
《经典哲学的“时尚”表达——走近西美尔》,《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3期。
《第六代电影人:亟须摆脱青春自恋情结》,《新华文摘》2004年第1期。
《彷徨者的哀痛与归途——评〈沧浪之水〉》,《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新理想主义”作家的文学态度与身份认同》,《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作家“现实叙事”的两种价值倾向》,《理论与创作》2002年第6期。
《宿命与承担——市场经济浪潮中人文知识分子的角色选择》,《当代文坛》2001年第2期。
电视连续剧《思美人》(80集),总编剧、艺术总监、总制片人。2016
电视连续剧《麻辣变形计》(36集),总编剧。2015
电视连续剧《神犬小七》(38集),总编剧、制片人。2015
电视连续剧《怒江之战》(根据南派三叔同名小说改编,45集),编剧、监制。2015
电视连续剧《冰与火的青春》(48集),总编剧、艺术总监、总制片人。2014
电视连续剧《裸漂》(40集),总编剧。2014
动画电视电影《五子炮之 渊子崖保卫战》,编剧指导。2015
电视连续剧《战火红颜》(38集),总编剧、总制片人。2014
电影故事片《我的青春蜜友》,总编剧、艺术总监。2014
电视连续剧《我的博士老公》(35集),编剧、监制。2013
电影故事片《柳下惠》,总编剧、艺术总监。2013
电影故事片《谍·莲花》,编剧。2013
电视纪录片《田野青春梦》(6集),总导演、总撰稿。2013
电视连续剧《铁血兄弟》(原名《新青年》,32集),总编剧。2012
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中国三峡》,撰稿,获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2011
纪录电影《田野光影》,总导演、总撰稿。2011
大型电视文献片 《大江入海流——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二十年巡礼》(4集),执行总撰稿。2010
《北京师范大学校歌》,作词。2010
电视连续剧《密战》(30集),编剧,国家保密局音像中心、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播出。该剧在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中入围“优秀电视剧奖”,获第 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提名荣誉奖。2009
大型电视文献片《大三峡》(8集),总撰稿。该片在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中获“优秀电视纪录片奖”(排名第一)。2009
大型电视文献片《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7集),执行总撰稿,该片在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中获“电视纪录片特等奖”(排名第一),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优秀纪录片”评选中获金奖,在“改革题材优秀电视纪录片”评选中获“经典作品奖”。2008
大型电视文献片《中国1978—2008》(31集),撰稿,该片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优秀纪录片”评选中获金奖,在“改革题材优秀电视纪录片”评选中荣获“经典作品奖”。2008
大型交响音乐会《辉煌岁月》,总撰稿,保利剧院上演。2008
大型电视理论文献片《走向和谐》(10集),执行总撰稿,该片获第二十四届金鹰奖电视纪录片奖,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优秀纪录片”评选中获银奖,获“第1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2007
电影故事片《美丽的村庄》,编剧,该片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03—2006)评选入选作品奖。2006
电视文献纪录片《光辉历程——中国科学院学部五十年》(上下集),总撰稿。2005
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与中国科技》(上下集),总撰稿。2004
电视纪录片《渴望的黄土地——来自中国西部贫困干旱地区的报道》,撰稿。2001
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儿童·明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在中国》(26集),总撰稿。2000
梁振华认为在当下占据时代文化主流地位的影视艺术,是知识分子发声和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而他愿意把自己的所思所得、把高校文化传达到象牙塔外,用文化的力量,一点一滴,做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人。(腾讯娱乐评)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