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棕色人种

棕色人种是按照遗传和体质为人类分类所划分出的一个人种,分子人类学研究证实了他们的遗传基因的独特性。一般来说,棕色人种是亚洲大陆和部分太平洋印度洋岛屿的早期居民,他们长期停滞于旧石器时代,在竞争中被进入的新石器时代的黄种人击败,逐渐从亚洲大陆消失,因此目前只分布在孤立的海岛和高寒地区。棕色人种主要指的是澳洲阿波里吉尼斯土著、尼格利陀矮黑人、通古斯人,以及一部分印第安人及墨西哥人。其它群体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太平洋的岛屿、安达曼群岛,通古斯地区和中/南美洲。 棕色人种与其他三大人种相比,有着最粗壮的眉弓;通常为长颅型、黑色卷发、下颚粗大、突颌、巧克力肤色、眼睛深棕色或者黑色。四大人种:高加索人种(白种人)、亚洲人种(黄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
中文学名
澳大利亚人种
拉丁学名
Australoid
别    称
棕色人种
分布区域
澳大利亚,安达曼群岛,通古斯地区,中/南美洲
特    征
原始肤色为棕色或巧克力色
定义时间
1870年

目录

分子人类学研究发现作为氐族后裔之一的白马藏族可能也属于棕色人种,通古斯人、澳洲阿波里吉尼斯土著、尼格利陀矮黑人,以及部分墨西哥人及拉美人中棕色人种遗传基因的比例很高。在有些学者看来,部分美洲印第安人也被认为棕色人种后裔。

学说

棕色人种棕色人种

在十九世纪,澳大利亚原住民被分类为黑种人。但是,由于面貌的不同,在二十世纪初期,新一代的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原住民与非洲人种的区别。新一代的人类学学家,像Carleton S. Coon,把澳大利亚原住民和一些其它太平洋岛屿人给归类于他们自己的人种“棕色人种”。棕色人种皮肤为棕色或巧克力色,头发棕黑色并且卷曲,鼻子宽,口鼻部前突,胡子和体毛发达。当时,在东南亚挖掘的化石显示中石器时代的东南亚人骨骼类似于所谓的棕色人种。此后,一些学者认为在陆地的棕色人被黄种人同化,但是最新的分子人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残酷的竞争和替代多于同化。和白种人及黄种人比较,棕色人种基因较为多样化,体貌特征内部差异更大。

四大人种

四大人种:高加索人种(白种人)、亚洲人种(黄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

亚洲人种

亦称黄种。主要特征是黑色且较为硬直的头发,眼有内眦褶,体毛不甚发达,肤色中等。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以及位于南北美洲的大陆。

非洲人种

亦称黑种。主要特征是黑色呈小卷曲状的毛发,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两个类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鼻矮,通常为圆颅型,肤色相对较深;后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区,鼻高唇薄,通常为长颅型,肤色相对较浅;总体肤色较深。

高加索人种

亦称白种。主要特征是呈大波浪状且较为细软的毛发,毛发颜色主要有:白、金、红、棕、黑等主要的五种大色调,颧骨不明显,鼻高唇薄,通常为长颅型,肤色较浅。白色人种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后的北非土著,后来经过长期的演化和定居,扩散到北非、西亚、中亚、南亚、欧洲以及16世纪以来逐渐扩散至整个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大洋洲人种

亦称棕种人。主要特征是黑色呈小波浪状且较为粗糙的毛发,鼻高唇薄,通常为长颅型,肤色中等。主要分布在位于大洋洲上的岛屿上,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安达曼群岛以及通古斯地区、中/南美洲。主要为澳洲阿波里吉尼斯土著、尼格利陀矮黑人和通古斯人。一般的衣物是用稻草编织而成的,而在建筑物的周围则一般会采用石雕来做装饰,海岛或原始文明特征显著。

基因库网站信息显示,2002年Hurles et al.和2006年Ghiani etal.论文表明:Y-Q1a3a存在于波利尼西亚群岛,包括东部岛屿。部分人认为这显示了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迁徙到了波利尼西亚地区,并认为这为几百年来的波利尼西亚人的来源之谜的争论划上了句号。并推论认为大洋洲人种来源于美洲,属印第安人后代。这犯了一个科学错误,即将波利尼西亚人、大洋洲人以及大洋洲人种混淆了起来。波利尼西亚人和大洋洲人种根本无法等同起来。并非所有的大洋洲人都是棕色人种,例如新西兰的毛利人(属于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科学证据表明起源于台湾原住民)属于黄种人,而大部分美洲印第安人本身也与澳大利亚土著棕色人种相去甚远!因而上述说法并不成立。现代遗传学表明,黑色人种及棕色人种起源于黄色人种等分化前的原始人种,现在印度还存有当年迁徙经过时棕色人种的后代。棕色人种此前应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后在竞争中被黄种人击败,目前只分布在高原和海岛,以及寒带地区。如澳洲阿波里吉尼斯土著、尼格利陀矮黑人、通古斯人、部分印第安人及部分墨西哥人,以及拉丁美洲土著中棕色人种基因频率很高。因此,大洋洲的棕色人种也应从亚洲迁徙而至,而非美洲。

专家研究

体质人类学

澳大利亚人种(英文:Australoid),俗称棕色人种,由Thomas Huxley在1870年的论著中最早定义,与高加索人种(Xanthochroid)、亚美人种(Mongoloid)、尼格罗人种( Negroid)并列为四大人种。Huxley还将地中海人种(Mediterranean)作为高加索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之间的混合类型。Bellwood Peter在1985年的论著中认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南亚蒙古人种包含较高比例的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人种成分。R. Ruggles Gates则在1960认为:如果将日本阿依努看作部分的高加索人种起源的话,那么澳大利亚人种更可能起源于远古高加索人种。M.K. Bhasin在2006年著作中表示,澳大利亚人种可能起源于蒙古人种、高加索人种分化前的共同始祖类型。

涵盖人群

澳大利亚人种包括澳大利亚、巴布亚、美拉尼西亚原著民、尼格利托,有时也指斯里兰卡、印度的维达人(Vedda)或者类似维达的人群。遗传学家Kashyap等人在2006年的论著中认为:其考察的54个印度人种种,有23个人群可以归入澳大利亚人种,其中主要为18个达罗毗荼语族、4个南亚语族(Kurmi、Bihar Kurmi、Juang、Saora)以及1个印欧语族Dhangar。

体质特征

澳大利亚人种在同其他三大人种相比,有着最粗壮的眉弓;通常为长颅型、黑色卷发、下颚粗大、突颌、巧克力色肤色、眼睛深棕色或者黑色。

分子人类学

父系遗传特征:

1)澳大利亚:Hudjashov等人在2007年发表的论文中汇总了以往和本次研究中的澳大利亚样本数据4组,单倍体型为C4-M347、K*-M9、F*-M89、C*-M130以及R1-M173和O-M175,整体而言,C4-M347和K*-M94比例相对较高,其他较低。各单倍体型发生频度见文献附件。

2)巴布亚-新几内亚:同样来自Hudjashov等人的论文,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群的数据包含9组,单倍体型主要为K-M9的下游支系K5-M230、M-M4和未分类的K*,以及相对较少的C2-M38、O-M175等,但一些样本也有较高频度的O-M175。各单倍体型发生频度见文献附件。

3)尼格利托(含安达曼)、达罗毗荼、维达等澳大利亚人种支系族群的父系遗传结构,请参见各词条内容。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黑色人种    下一篇 雅利安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