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
中文名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时    间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
地    点
北京
任    务
确定2017年经济工作基调和重点

目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贯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对外开放布局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以上。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绿色发展初见成效。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充分肯定。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第一,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第二,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出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套政策框架。第三,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经受了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全党同志要坚定信心,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思路和方法,朝着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要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府公信力。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要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

数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作者:王辉 朱婧 来源:中国日报网2016-12-19 11:00:27分享

数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要总结今年工作,落实已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去产能方面,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去杠杆方面,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等,降低企业杠杆率。要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降成本方面,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补短板方面,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要更有力、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同时,要继续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要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

会议强调,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纂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要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要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序推动民营银行发展。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要有重点地推动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作用。要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加强对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既制定方案又推动落实。抓好重大改革顶层设计,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会议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合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政策协同配套,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供需结构有效匹配、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良性互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持续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展。更好统筹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会议强调,做好经济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党领导经济工作之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要深入调研,加强学习,提高本领,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要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关键点,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促进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全党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尽心尽力把经济工作做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同志,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及武警部队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最新部署

1. 2017,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

与去年会议仅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不同,本次会议指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并要求“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调应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经济发展要求:从“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对比去年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新一年的经济发展要求中,去年会议提出“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今年的表述则改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去年会议指出“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今年会议则要求“加强预期引导”。

3. 提振实体经济被明确强化

东北证券评论称,本次会议在整个深化供给侧改革结构性改革部分中明确提出,通过创新、质量、品牌、中小微企业等方面“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并要求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鼓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并“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去年会议则仅提出“发展实体经济”,指出“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并要求“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提出“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4. 防控风险重要级别提高

去年会议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结构性改革任务之一,东北证券认为,防控风险在今年会议的重要级别得以提高,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5. 去杠杆:降低企业杠杆率成重中之重

去年会议仅在“三去”中提出“去杠杆”,并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东北证券指出,今年会议则将“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会议强调,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并指出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等。

6. 房地产政策:从“化解库存”到“抑制泡沫并防止大起大落”

去年经济会议将“化解房地产库存”作为结构性改革任务之一,今年会议则首次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强调“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并要求“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且通过“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等方式“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

7. 货币政策边际上更谨慎

本次会议中提出“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去年会议中则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东北证券评论指出,这表明货币政策边际上更加谨慎。

8. 财政政策:不再要求提高财政赤字率

尽管近两年的会议均提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今年并未如去年般提出“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要求,而是指出“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9. 财税和金融改革:从“加快”到“深入研究、稳妥推进”

去年会议要求“加快”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指出要“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

今年会议则要求“深入研究、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要求“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并“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

10. 汇率合理均衡稳定的重要度提升

去年会议中仅提出“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东北证券评论指出,本次会议提升了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稳定的重要度,会议指出“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1. 提出国企改革

与去年并未提及国企改革不同,今年的会议提出并强化了对国企改革的要求。本次会议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并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12. 单独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东北证券发现,与去年不同,今年会议单独一段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其放在整个深化供给侧改革结构性改革第二段。主要方向为绿色农产品、环保、价格机制和收储、三权分置。

13. 提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东北证券指出,本次会议提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排序为“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去年会议则仅指出“促进区域发展”。

14. 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去年会议仅指出“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今年会议的要求则更为明确,指出“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15. 继续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去年会议仅提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今年会议中的要求则更为细化,要求继续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并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三大动向

2016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新的一年,新的要求,新的起点。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们将更好地开创发展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小康夯实基础。

把握一个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不动摇

2016年,中国经济运行“稳”字当头,各方面保持在合理区间,可谓是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并且企稳的因素在不断积累。

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三个季度稳在6.7%;投资缓中趋稳、消费稳健有升、出口由降转升;PPI打破54个月持续为负的局面,生产领域通缩明显缓解;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站上荣枯线,并升至两年来高点,市场预期转暖……

“稳中求进”——这个近年来经济工作坚持把握的总基调,在2017年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把“稳中求进”推向一个新境界。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对指导明年经济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新的一年,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动摇,就是要在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市场预期稳定、社会大局稳定的前提下,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关键领域工作取得新突破。

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说,“稳”的落脚点是保持社会稳定,包括加大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投入,这与“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一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坚持稳中求进,核心是稳政策、稳预期。“实现经济筑底企稳,不能急于求成,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

“稳”是基石,“进”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专家认为,在2016年稳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新的发展理念,2017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坚持一条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全国十大钢企之一。伴随着升腾的蒸汽和机器的轰鸣,宽厚板生产车间内一块块通红的钢坯被源源不断地加工成造船板、桥梁板,满负荷运转的生产线彰显着企业的活力。

仅在半年多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资产负债比高达80%以上,很多生产项目订单急剧萎缩……得益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华菱钢铁淘汰低端产能,聚焦中高端产品和新兴用钢领域,生产经营形势明显好转。

华菱钢铁的变化,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发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成效初显、亮点频现——

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9个月减少,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全年预计降低企业成本超1万亿元,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做好全盘经济工作的一把“钥匙”。然而,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复杂问题也不可忽视:一些过剩落后产能在价格回暖时存在较强的再生产冲动、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形势分化、一些企业生产成本依然较高等。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

从2016的攻坚之年,迈向2017的深化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新的一年中挺向纵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解决方案,把动力基础从需求端的刺激转移到供给端的改革。这不是一个短期过程,需要久久为功,保持战略定力。”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将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按照政治局会议的部署,展望2017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攻方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深入推进,五大任务的推动也会有实质性进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得到积极推进。

坚定一份信心:落实改革任务增强发展动力

今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效益提升,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成绩面前还需保持清醒头脑。展望2017年,全球经济贸易依旧持续低迷,国内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领域金融风险显现,部分地区困难较大。

精准选择突破口,找好具体抓手,就会有直面问题和挑战的信心。日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也给出了2017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清单”,指出关键突破方向——

要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同时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要用稳定的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王一鸣指出,在宏观政策取向上,未来财政政策要更加注重稳增长、调结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

无论是“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还是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开放领域,都离不开改革引路,以激发蕴藏的动力与活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认为,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明年一些关键性的重大市场化改革比如深化国企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绝不能放松,从而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给。

深化之年,尤需保持战略定力。

在2016年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只要把握一个基调、坚持一条主线、坚定一份信心,坚定不移促改革,真刀真枪抓落实,2017年的中国经济必将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

六大看点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12月14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了2017年中国经济哪些新信号?

去产能:抓住“僵尸企业”牛鼻子,防过剩产能死灰复燃

会议提出:去产能方面,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

解读:下半年以来,钢铁、煤炭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出现价格上涨势头,一些相关企业在利益驱动下继续扩大生产。而其他行业如火电、建材等出现投资过热苗头,同时各地新建、扩建不少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潜藏新的产能过剩风险。

“去产能不会一蹴而就,而是持续、曲折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这里既有产品价格、产能利用率等因素影响,也涉及到利益的博弈。有些地方注重用行政手段去产能,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僵尸企业”就往往死灰复燃。

他认为,去产能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和法制手段推动。政府应该以市场为主体,强化标准监管,通过提高技术、安全、环境等的门槛,淘汰落后产能。

去库存:因城因地施策,城市互联互通

会议提出: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解读:今年以来,一些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一度加剧,同时,三四线城市的库存依然难以消化。经过逐步加大调控力度,房地产出现了回到正常轨道的迹象。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就应放眼整个大都市圈进行统筹规划。此外,大城市在向外扩张的同时,还应把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和服务同时跟进、合理配置,最终促进人口的空间优化。

他建议,在疏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户籍改革,对接产业转移,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同时,保护小城镇的生态、历史文化等要素,走特色城镇化道路。

振兴实体经济: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会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

解读:近年来,从马桶盖到化妆品,境外购物一度火爆。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游客每年在境外消费超过万亿元,消费外流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专家表示,质量提升行动是主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推进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福前表示,供给侧改革必须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短期来看,可以通过税费改革、产品推介,引导消费者把更多的消费需求留在国内;长远来看,则要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激励机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精神培养,为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厚植土壤。

房地产市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解读:2016年全国多地房价出现非理性上涨,热点城市开启调控,从提高首付比例到重启限购、限价、限贷,再到进一步提高购房资格或贷款门槛,系列政策陆续出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今年楼市存在一哄而上的资产泡沫风险,如果继续放任不管,就会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质量。所以,坚持房子“居住”的属性和定位、遏制炒作十分关键。越来越多的房地产投资与投机占用了过多的流动性,有可能使流动性固化,对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平稳发展不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表示,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主要集中在信贷和税收措施方面,但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根本上还是要立足国情推进相关基础领域改革。比如,要研究破解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带来的市场分割的问题,推动各类市场要素有序流动。相比售房市场,租赁市场是当前流动性人口众多的大城市的短板,要通过出台更加有力的系统政策,加快租赁市场发展。此外,还应构建稳定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体系以及准确的市场信息体系。

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要突破口

会议提出: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解读: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中央企业和各地国有企业按照“1+N”方案积极探索改革路径,亮点频频。但在国企改革迈向深水区的过程中,加快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步伐,不失为一种主要且有效的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推动国企积极吸收民间资本,有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企整体竞争力。

金融风险:将防控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解读: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和润滑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以来,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但股市、债市、汇市波动以及非法集资风险因素不可忽视。

赵锡军说,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位置,切中了经济工作的关键。一方面要处理好越来越长的金融杠杆链条,另一方面要在银行表外业务、交易所场外市场、新型金融业态领域加大监管创新,才能切实防控金融风险。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霍学文认为,有关部门应该转变监管理念。除了加强对机构的监管,还要加强对各类交易行为的监管,并且深入开展相关社会行为的治理。

七大动向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七个方面传递出明年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向。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成为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会议明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稳中求进是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中国要发展,必须在稳的基础上发展。‘萝卜快了不洗泥’,只追求速度,不考虑发展质量和效益,就会摔跟头。”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

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稳的目的是进,目标指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即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辛鸣说,这是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更加深入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判断和重大决策,对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

深化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推进?会议明确,2017年将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

“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会议在强调明年继续铁腕化解钢煤过剩产能的同时,提出要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

“除了煤炭和钢铁行业外,火电、建材、水泥、平板玻璃等领域也存在产能过剩隐忧,需要逐步统筹化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召元说。

去库存,要在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前提下,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降成本,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会议针对五大任务进一步提出攻坚方向,部署具体,重点明晰,体现了党中央把握驾驭经济规律更加成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说。

农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一环

根据会议,明年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从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改革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确定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施力重点。

“这项改革本质上是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说,当前要加快将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到田间地头,变成现实生产力,并继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改革任务重、难度大,当务之急是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此次会议已确定,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

针对会议提出的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程国强认为,要保证优势产区生产更好的粮食,其它地区生产适应当地环境、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真正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振兴实体经济列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将振兴实体经济列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徐佳宾说,抓住实体经济,是抓住经济发展的要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振兴制造业,应该把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他说,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党中央强调质量提升、创新驱动、品牌建设,倡导“工匠精神”,正是牵住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应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

会议还指出,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钦认为,要更多依靠优良投资环境和完善法治建设,引进外资的同时“引智引技”,促进实体经济更好发展。

建立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

作为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房地产市场如何发展引人关注。

会议为明年楼市定下“平稳健康发展”的主基调,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并布局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

“房地产发展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实现‘住有所居’,让房地产回归住房属性。”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

会议提出,2017年,要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长效机制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发展不能只靠一时的应急政策,关键要解决内火,完善制度建设。”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和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柴强说。

倪鹏飞分析,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发展战略层面作出调整,让房地产与宏观经济、城市化协调发展,有利于扭转宏观经济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和房地产市场严重分化格局。此外,会议提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释放农民购房需求,促进城镇化发展。

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

唯改革才有出路。会议强调,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

以混合所有制为突破口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更有重点地推动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专家认为,在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后,关键领域的突破至为重要。新的一年里,发挥改革牵引作用,解决难啃的“硬骨头”和动的“奶酪”,意义重大。

“会议部署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很多带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王军说,要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最终落脚点还是在改革和开放上,这是实现“进”的重要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托。

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党领导经济工作中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之后一次重要会议,如何加强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备受关注。

会议强调,做好经济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党领导经济工作之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辛鸣说,发展经济需要坚强领导和凝聚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要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关键点,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促进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

“少数干部身上确实存在不作为、懒作为现象,会议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王军说,这次会议发出健全正向激励机制的明确信号,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凝聚力量开拓创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展望2017年,尽管前行路上困难多多,但只要坚定信心,深化改革,狠抓落实,中国经济必将在新的一年稳中求进,开创新局,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民生十惠

备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此次会议释放出的一系列政策讯息,直指民生关切。

会议指出,补短板方面,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补短板是各项改革推进的“压舱石”,也是检验改革综合成效的“刻度表”。让我们看看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哪些方面给老百姓带来稳稳的民生政策实惠。

关键词1:养老

会议指出,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今年,国家再次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也是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首次同步调整,总体上升6.5%左右,1亿多人受益。9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7省份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截至9月底,社保卡持卡人数达9.39亿人。

关键词2:税费

会议指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会议还指出,降成本方面,要在降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

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运行的效果显著。今年5-10月全国累计减税2870亿元,加上1-4月营改增减税847亿元,今年前10月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3717亿元。预计全年减税总规模将超过4700亿元。

关键词3:收入

会议指出,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3%,跑赢CPI,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2.83∶1降为2.82∶1,差距继续缩小。

关键词4:教育

会议指出,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从基础教育抓起,在高等教育突破,重视抓好条件保障,提高教育供给水平,拓展教育新形态,努力让老百姓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在8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学杂费,对民办学校符合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学校标准给予补助。

关键词5:住房

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今年,保障房建设紧锣密鼓,众多家庭圆了安居梦。仅上半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就基本建成约366万套,已接近全年目标。

关键词6:扶贫

会议指出,要更有力、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推动精准脱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今年,我国第三次提出年度千万减贫计划。428个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2.26万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截至10月底,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开工率达99.4%。

关键词7:户籍改革

会议指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今年,《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等文件接连出台,多省份拿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各地高考取消和调整加分项目,全国专项计划录取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9万余人,助推起点公平、机会公平与规则公平的政策陆续有来,进一步夯实社会发展基础。

关键词8:物价

会议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

会议还指出,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

今年国内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价格持续转暖。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2.3%;PPI环比上涨1.5%,同比上涨3.3%。

关键词9:医疗

会议指出,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40元。我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相互衔接的机制逐步形成。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由100个扩至200个,分级诊疗加快推进,人们看病更方便、更省钱。

关键词10:环保

会议指出,持续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展。

今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启动……不少地方和部门真抓实干,还绿于民。1—11月,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在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同比又降8.3%,优良天数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比去年增加4.9个百分点。

政策解读

解读一:去产能更严格更坚决

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产能,再次位列“五大任务”之首。

“产能过剩是传统发展模式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最突出的问题,也是阻碍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因素。完成去产能任务,可以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信心。”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

去产能位列五大任务之首,处置“僵尸企业”迫切而关键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为明年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而去产能又位列五大任务之首。

为何去产能会位列五大任务之首呢?

一是产能严重过剩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导致企业投资经营信心下降。据国家统计局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工业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处于近年来的低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1月发布的企业家调查结果,超过七成企业家认为本企业所在行业产能过剩形势“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这一结果最近4年没有明显变化。

二是去产能外溢效应显著,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牵引性。

“去产能任务的完成,可以为其他四大任务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特别是,僵尸企业的处置可以通过‘短痛’的措施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有利于去杠杆任务的推进;僵尸企业的减少也有利于降成本,带动价格回归与企业利润增长;而‘输血’资金也可以回流用于补短板。”潘建成认为,去产能的目标比较明确,可以定量化,过去一年来也积累了不少可操作经验,对经济运行产生的积极影响比较明显,也有利于增强改革信心。

去产能千头万绪,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工业品价格持续长达4年半的下跌,已经通过市场淘汰了不少企业,但目前产能过剩依然十分严重,关键在于不少僵尸企业依靠政府‘输血’勉强维生。因此,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是非常清晰、正确的思路。”潘建成说。

所谓僵尸企业,是指丧失自我发展能力,必须依赖非市场因素,即政府补贴、银行续贷等生存的企业。“僵尸企业就像电影里的僵尸,本身已经没有生命力了,但还可以靠着输血时不时出来蹦跶,而且它蹦跶起来还挺吓人,危害不小。”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绛给僵尸企业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尽管僵尸企业无效益,却依然占有大量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导致资源无法向收益更高的部门流动,阻碍了新技术、新产业的培育成长。僵尸企业无偿债能力,却吸纳大量企业拆借与银行贷款,也易引发金融风险。

然而,正是由于僵尸企业身上隐藏的“爆点”太多,才让处置僵尸企业成为了烫手山芋。少数地区存在畏难情绪,担心处置僵尸企业会影响社会稳定,信心不足,办法不多;也有的地区和企业心存侥幸,期盼市场回暖让僵尸企业死而复生,去产能的决心时有动摇。

“僵尸企业不退出,产能过剩矛盾就不能根本化解,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就难以实现,因此,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迫切而关键。”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缪荣说。

难点在于就业和债务,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路

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难在哪?

债务处置是去产能的核心问题。过去两年,中国钢企、煤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逾70%,钢铁行业的债务总规模约3万亿元,可谓负债“压力山大”,如近期出现债务问题的渤海钢铁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88.5%。

债务高而市场陷入长期疲软,导致钢铁、煤炭企业的资金链较脆弱。特别是大型煤炭、钢铁企业,主要使用贷款、债券等融资工具,如果强行破产清算,极易对金融市场造成动荡。自今年3月底至9月底,北方最大的特钢企业——东北特钢连续出现9次企业债券违约,最后宣布破产重整,就打破了刚性兑付预期,一度引发了强烈的市场震动。

职工安置也是难点。钢铁、煤炭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涉及职工人数多。以东北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龙煤集团为例。处于过剩产业又严重亏损的龙煤,拥有职工约20万,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或中等县城的人口规模。当地的财政状况和就业形势本就较为困难,职工再就业难度很大。而且,钢铁、煤炭行业通常会出现“全家都在一个企业就业”的情况,一个企业的关停往往会使一个家庭丧失经济来源。

此外,去产能也将波及钢铁、煤炭的上下游行业。如何平衡去产能、保就业和防风险间的关系,尽量降低去产能的“负效应”至关重要。

推动去产能有实质性进展,就要“壮士断腕”,妥善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判定僵尸企业、采取相关措施处置僵尸企业本身并不难,难在全局与局部、中央与地方在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的利益不完全一致。”潘建成说,处置僵尸企业,要强调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路,对于特别困难的地区,国家要加强财政政策的倾斜力度,比如加大债转股的力度,加强发达地区对困难地区的结对帮扶力度,减轻困难地区经济增长考核压力,使中央和地方协力同心坚决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任务。

推动去产能有实质性进展,就要“长痛不如短痛”,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不能因为局部就业压力的短期增大、市场的短期反弹,就影响去产能的决心。”潘建成说,当前我国不存在整体性失业压力,今年的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比较低。劳动人口自2012年以来持续下降,就业需求也在减少。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与职业培训强度,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的援助力度,提供兜底帮扶,筑牢民生底线。“这是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必然过程,是短痛换来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动去产能有实质性进展,还要“胆大心细”,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后遗症”。

去产能绕不开债务处置,而债务处置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妥善处理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专家建议,对于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可依据《破产法》实施破产清算,让其退出市场;对核心业务仍在健康发展,只是融资来源暂时枯竭的僵尸企业实施兼并重组。而在兼并重组中,鉴于僵尸企业的吸引力较差,政府绝不可“拉郎配”。

利用法治与市场手段,防止被淘汰产能死灰复燃

今年10月以来,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价格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行情,煤炭供应一度紧张。这种“煤飞色舞”的局面,让一些企业和市场人士开始质疑2017年继续去产能的必要性。

实际上,多数传统行业的市场供求关系并未出现根本性扭转,钢铁、煤炭产能仍然是绝对过剩。“煤炭和钢铁的价格回升,更多的是技术性反弹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带来的红利及预期改善。”缪荣认为,由于房地产与基建投资难以持续大幅回升,作为上游行业的钢铁、煤炭行业,长期需求的增长动力不足。“如果因为现在的市场暂时性回暖而盲目复产、扩产,行业又将被拖入巨亏泥潭。”

正因如此,今年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在刚闭幕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也表示,明年去产能要更加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更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更加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今年任务完成情况,要严格验收,真去真退。

明年去产能的另一个亮点,是会议强调要“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对“关停并转”手法很熟悉,搬迁改造也是长项,但这些方法最后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注重兼并、搬迁,而没有做重组、升级,导致产能反而越减越多。因此,今年如何利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去产能,备受关注。

“行政手段的尺度、节奏把握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或者存在一刀切的弊端,或者存在过于随意的可能性。”潘建成认为,“在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利用环保、质量、能耗等标准,加强市场手段和法治手段,多措并举地去产能,从根本上避免被淘汰企业死灰复燃,让它们也没有动力死灰复燃。”

解读二:释放2017年经济转型新信号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出“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坚定的要求,明确的安排,释放出2017年中国经济转型的新信号。

“‘三去一降一补’仍是明年经济核心和首位任务。”民生证券副总裁管清友认为,今年以五大任务作为抓手取得了突出成效,如PPI由负转正结束了54个月的连续下降,企业利润增长提速,部分行业的供求关系发生了积极变化等。但是也要看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五大任务的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会议提出,去产能方面,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既要达到去产能的目的,又要避免过多行政干预,这两方面是去产能当中的突出矛盾。下一步去产能不仅仅是钢铁和煤炭,还要扩围到其他行业,但必须是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

针对“一冷一热”的去库存,会议提出,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杨伟民分析说,这要求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去库存同促进一亿农业人口市民化、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建立住房租赁市场等更好地结合起来。

去杠杆方面,会议要求,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就总杠杆率而言,去杠杆和降杠杆有所不同,短期内总杠杆率可能难以降下来;但去杠杆更是一种政策方向,必须坚定不移。”杨伟民说,现在一年要付利息会“吃掉”当年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的很大一部分。不解决好,支持新增GDP的资金比例会越来越小,最终导致资产负债表不断恶化。

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透出转型新动向。

“供给侧改革要做减法更要做加法。”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与工业供给侧改革不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供给质量,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一方面缓解因收储价格高于市场出清价格所形成的高库存压力,另一方面加快土地流通,最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鲁政委表示,此次会议,必须深入理解供给侧改革新内涵,要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以结构性改革突破供给侧瓶颈,以稳定的宏观政策化解需求侧的潜在风险。

解读三:从经济工作会议看2017年金融热点

外有全球“黑天鹅”事件不断、美联储加息牵动全球市场,内有资产泡沫泛起、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抬头,2017年中国金融何去何从?

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经济工作做了部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热点2017年的政策走向。

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防控风险被放在2017年金融政策的突出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今年以来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房贷过快增长,加大了金融风险。部分资金脱实向虚,金融市场中跨市场、跨机构、加杠杆增多,形成交叉风险。而美联储加息对全球资金流向和汇率走向都产生较大影响,外部形势比较严峻。

“各方面综合起来看,明年不确定性很多,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确保实现‘稳’这个主基调。”曾刚指出。

金融稳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为防范金融风险,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多地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监管部门对部分金融机构加杠杆、期限错配进行纠正,逐步把银行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等。未来随着形势变化,相关措施有可能会进一步强化、细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意味着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多元的,要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取得平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连平表示,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货币政策要保持一定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才能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但从防风险角度看,局部资产泡沫的存在,要求货币政策不能过于宽松。

从货币供应方式看,由于外汇占款出现趋势性变化,传统的货币供应方式亟待新的办法。不同于以往频繁调整准备金率,如今央行越来越多地采取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方式,释放流动性,确保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连平认为,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同时,要有一定灵活性。“2017年国际市场不确定很大,中国货币政策要灵活应对可能出现的突然变化,做好应急预案。”

汇率增强弹性保持基本稳定

近期人民币汇率承受了较大压力,随着美联储加息的“靴子”落地,未来人民币汇率将会怎样?

会议提出,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增强汇率弹性,就是要继续深化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温彬分析,没有一定的弹性区间,人民币汇率就难以真正找到合理均衡水平。目前美元因为加息而对全球货币走强,人民币汇率承受一定压力很正常。未来也不排除美元走势会发生变化,人民币也不排除出现对美元升值的可能性。而且人民币汇率也不是仅仅盯住美元,而是和一篮子货币挂钩。

汇率,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受制于市场预期。曾刚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外汇储备充裕,外贸保持顺差,人民币汇率的支撑因素很多。“有必要向市场明确,我们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以防止非理性预期的自我实现。”

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为各界期盼。会议提出,要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如何防范金融风险,与监管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目前来看,一些金融风险积聚的领域,正是监管没有覆盖到的空白点。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力度不断加大,跨市场、跨机构的各类业务所蕴含的风险更为广泛、隐蔽和复杂,识别和管理的难度更大。从去年的股市大幅波动到今年的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激进投资,都充分说明协同监管的必要性。

“要构建与当前金融业态创新相适应、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牵一发而动全局,要积极稳妥推进,对方案要经过充分论证。

关于金融改革方面,会议还提出,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序推动民营银行发展。

“这是要通过完善优化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郭田勇说。

媒体评论

稳中求进 奋发有为

——一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对2017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到各个方面,切实做到稳定大局、不断进取、奋发有为。

今年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发展出现更多积极变化。稳,体现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增长稳定性增强,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稳,更体现在稳中有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服务业占比上升,消费对增长的贡献提高。稳,还体现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快速。稳,也体现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以上,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绿色发展初见成效。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的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贯彻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符合实际、完全正确的。

实践证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清醒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越是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就越要认识到明年贯彻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才能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才能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根本点在于稳定大局、不断进取。稳,首先是宏观政策要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关键是市场预期要稳,预期稳,市场才能稳,大局才能稳,才能增强企业家信心、提高政府公信力。正所谓“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稳中求进同样意味着更加积极主动地防范风险,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真正做到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不敢作为,而是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以进促稳。2017年我们将召开党的十九大,明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全党要坚定信心,按照党中央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党中央确定的经济工作思路和方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全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断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来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给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今年以来,我们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行业供求关系发生积极变化,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我们的经济导向对国际宏观经济政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充分表明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经受了实践检验,符合实际、富有远见。

从长远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开了头,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解决这些失衡,仍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定政策。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始终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通过去除没有需求的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说到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明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落实已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多做文章,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三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高度重视“脱实向虚”的苗头,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壮大新动能,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同时,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道虽迩,不行不至”。发力供给侧、打赢攻坚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们将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激发经济新动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

——三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改革是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法宝。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做好改革创新这篇大文章。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明确提出了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等五大关键性改革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部署,牵住改革的“牛鼻子”,以重点领域改革的“一子落”,带动经济棋局的“全盘活”。

改革关头勇者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险滩,为经济社会发展激发和释放了巨大的体制动力与内生活力。改革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不断加大。目前,需要完成的改革很多是利益关联度高、牵涉面广的重大改革,也就是要动“奶酪”的改革,推进起来难度不小,必须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坚定不移往前推进。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重点地推动对外开放,这次会议提出的五大关键性改革任务,正是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好地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

当前,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要抓紧编纂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要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从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障可持续性出发,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有重点地推动对外开放,要抓住机遇,奋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作用。

改革只争朝夕,工作重在落实。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既要明确重点任务,也要形成科学方法,才能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要解决改革关键领域突破不够、出台方案落实不力等问题,不断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加强对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既制定方案又推动落实。各改革方案牵头部门要立足全局、认真调研,提高改革方案质量。同时,既要抓好重大改革顶层设计,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央有关部门要支持鼓励地方和基层结合实际大胆闯、大胆试,为改革探索路子。

“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在中国的改革历程中,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牢牢扭住关键性改革各项目标任务,就能更好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会议背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召开的年度性经济会议,通常安排在12月份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它的任务是总结一年来的经济工作成绩;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情况的变化;制定宏观经济发展规划;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央领导同志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深入全国各地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经济政策。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瓮棺葬    下一篇 装修污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