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语
古代流行在新疆吐鲁番、焉耆和库车一带的语言。分焉耆与龟兹(库车)两种方言,差别较大。前者曾称吐火罗语A,后者曾称吐火罗语B。属印欧语系Centum(Kentum)支派。文字使用婆罗米字母斜体。20世纪初以来,在我国新疆吐鲁番、焉耆、库车等地发现了此语言的文献,多属7-8世纪。
- 中文名
- 龟兹语
- 外文名
- 无
- 简 介
- 古代流行在新疆吐鲁番的语言
- 曾 称
- 吐火罗语B
- 相关论文
- 《所谓乙种吐火罗语即龟咨语考》
目录
法国语言学家列维研究1907年伯希和从新疆库车和敦煌带回巴黎的婆罗米木简,在1913年发表论文《所谓乙种吐火罗语即龟咨语考》,断定库车的婆罗米木简属于吐火罗语B;由于吐火罗语B不仅用于库车佛寺而且用于官方通行证,列维将吐火罗语B定名为龟兹语。列维根据婆罗米木简有“大王Swanata”字句,考订为《唐书》中于唐贞观四年来朝的龟兹王苏伐叠,由此断定龟兹语木简的年代是唐贞观年间。列维又根据中国最早的2世纪佛经译本中的佛教用语如“沙门”、“沙弥”不能对上梵文的sramana、sramenera,但与龟兹语的samane、sanmir很近,断定中国2世纪佛经必定是从原始的龟兹语翻译而来。
列维将吐火罗语B考订为龟兹语根据有三:(1)吐火罗语B婆罗米木简出土自库车。(2)吐火罗语B用于库车佛寺和用于库车官方通行证。(3)吐火罗语B婆罗米木简有人名“Swanata”,可考为龟兹王苏伐叠。列维考证吐火罗语B为龟兹语,论据充分,已为学界普遍接受为定论。
龟兹语属于印欧语系中Centum语组的吐火罗语方言B,用印度的婆罗米字母(Brahmi)书写。由于在语言学分类学上吐火罗语与其近邻—印欧语的主要东方分支Satem语组的印度-伊朗语(Indo一Iranian)的距离较远,反而与分布于欧洲的Centum语组的拉丁-凯尔特语与日尔曼语有较近的关系,故它在印欧语分类学的研究中占有举世公认的重要地位。这使得龟兹成为古印欧语在东方分布最远点的标志地名之一。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