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0年7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为青海和西宁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发展空间。

目录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0年7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成立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为了扩大吸引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青海经济快速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为青海和西宁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发展空间,必将成为青海经济建设发展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成为青海改革开放的实验地、工业经济的聚集地、高新技术的孵化器、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1年4月动工建设,经过两年的建设、开发、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及时兑现,已吸引加拿大、德国等国外投资商和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浙江、北京、四川、新疆、江苏、陕西、甘肃等地投资商落户开发区投资置业,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加工、特色资源开发、中藏药、食品、流通贸易、公益事业、房地产开发等为主的产业。

开发区已累计批准入区企业87家,建成投产和交付使用17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20万元。依据国务院批复和西宁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东部,总规划面积12.79平方公里,首期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控制面积8.39平方公里,具体范围是东起小峡口、西至青海民族学院、北起湟水河、南至南山脚下。开发区距市中心5公里,是中国国内所有国家级开发区中,与省会城市的市中心距离最近的开发区之一,距铁路客、货运站4公里,距西宁机场12公里。开发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青海省内最为理想的一块投资热土。

经过一期开发和建设,开发区建成18—30米宽的道路11条,总长约7.4公里。同时与其配套的雨污水、天然气、自来水、通讯、有线电视等已全部完工;完成中央商务区一期工程,并已投入使用;对一期已建成道路和中央商务区进行了全面绿化;通过市场化模式运作的管委会大厦今年年底已交付使用。开发区投资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是青海省内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地区。贯彻“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三为主一致力”方针,在开发建设上坚持“政府规划、市场机制、企业运作、社会开发”的原则。

开发区立足青海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以高原动植物为主的中藏药、食品、生物化学制品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生态环保、高新科技、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流通、金融、房地产、中介、进出口贸易等配套服务产业。

交通环境

交通:西宁是通往全省各地交通枢纽。青藏、宁张、宁果等十多条公路以西宁为中心伸延四面八方,有一百多条线路联系省内各州县和外省市。兰青、青藏铁路经由西宁,日发固定客运列车9.5对,始发终到列车有至北京、上海、青岛、郑州、银川、兰州、格尔木9对列车。拥有4D级机场一座,已开通至北京、广州、上海、成都、西安、木齐、拉萨、沈阳、长沙、深圳、武汉等19条航线。

地形地貌: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处在西宁市东部,从地貌单元上划分,隶属湟水的第四系沉积层二级阶地,地形较为平坦,地形高差不大于1M。

主要园区

生物科技产业园区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于2002年4月经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区域规划面积4.03平方公里,位于西宁市城北区,东依北川河,西靠大酉山,距离市中心6公里,距西宁铁路北站4公里,距西宁机场20公里,宁张公路(227国道)和城市快速路(海湖路)从园区东西两侧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宽阔,植被条件好,空气清新,适宜生物技术,中藏药和绿色保健食品加工企业的洁净生产。

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以“七通一平”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政策优惠。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机制、企业运作、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以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快捷的服务环境为平台,围绕特色生物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加快推进中藏药企业重组整合,壮大和提升中藏药产业的规模和优势,做大做强生物技术产业,将园区建设成为集科学研究、开发、生产于一体的工业新区和我省重要的生物技术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甘河工业园区

西宁经济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于2002年7月由省政府批准设立。位于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甘河由南向北纵贯全境,距离西宁市35公里、湟中县城6公里,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园区36公里的道路建成通车,铁路运力达到1200万吨,供电能力达96万千伏安,园区供排水、防洪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开工。园区依托青海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及天然气资源的优势,按照特色资源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了有色金属加工和天然气化工产业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等为主的材料工业集群。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把甘河工业园区建成为西北乃至我国重要的铅、锌铜、铝等有色金属和镍、铟、金银等稀有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生产基地,成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产业特色明显、具有较大产业规模的新型工业园区。

东川工业园区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2.79平方公里。东起小峡口、西至青海民族学院、北起湟水河畔、南至南山脚下。坐落在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东部,距离火车站、货运站4公里,距离西宁机场12公里,距离市中心8公里,高速公路、铁路、城市主干道均在园区周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区内地势平坦、面积开阔、环境优美,是青藏高原极具发展潜力、蕴涵巨大商机的地区之一。

园区内建成全长17公里的道路和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配套设施,基本做到了"七通一平"。区内还建成一座2.5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5.3万平方米的中央商务广场,7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创业园,3万平方米的农民安置新村以及部分配套商业、办公、房地产项目。建立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政务、商务服务中心,项目入驻审批、土地审批手续、建设手续、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优惠政策兑现以及技术改造、新产品、新技术申报均在园区管委会实行"一条龙"办理,对批准入区的企业还实行税收、土地、建设、绿化、消防、人防以及火车票、飞机票、货物托运等代办服务。

南川工业园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于2008年2月14日成立。南川工业园区遵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办区方针,在园区发展方向上致力于“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循环经济、科技研发、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的新型工业化目标;在产业定位上,以打造“青海国际藏毯城”为核心任务,发展以藏毯为龙头的牛羊毛绒产业集群,推进国际性藏毯生产经营集散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毛纺织产业规模;以承接上游甘河工业园区产业为纽带,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围绕高新技术项目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利用青海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培育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园区已建成了南川河以西、奉青桥至园丁桥1平方公里区域内的道路、给排水、供电、天燃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国家知名品牌”青海雪舟三绒集团以及青海藏羊集团公司、青海嘉年绒业有限公司、青海绒业集团、青海美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青海圣源机织地毯有限公司、青海绒毛生产基地、青海裕泰畜产品加工基地、青海藏派毛牛绒分梳基地已入驻,且大部分企业建成并投产。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工业产值40亿元。建成了青海羊毛交易中心。园区内的铝加工园、机械加工园、新材料加工园正在编制规划。

优惠政策

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自生产之日起两年内,由开发区财政按年度企业实际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100%,作为开发区财政扶持基金,用于扶持企业发展;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免征地方所得税11年。

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出口创汇企业和生产性企业,自生产之日起两年内,由开发区财政按年度企业实际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80%,作为开发区财政扶持基金,用于扶持企业发展;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前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6-7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开发区流通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两年内,由开发区财政按年度企业实际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作为开发区财政扶持基金,用于扶持企业发展;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前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开发区内企业,进口设备及其配套件、备件、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企业为加工出口商品而进口的料、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准予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区内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达到国家规定条件的,免征出口关税。

开发区内各类投资企业5年内免征城市房地产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教育费附加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开发区土地基准地价,工业用地每亩6万元,商业用地每亩18万元,房地产用地每亩25万元。在土地出让上,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项目、不同投资、不同规模、不同产出,采取一企一策,有基准地价、成本价、优惠价、零地价等灵活多样的土地出让办法和招商引资策略,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开发区来投资置业,增强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一篇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