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中华教育界

《中华教育界》,1912年1月上海中华书局创办的教育月刊,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教育期刊之一。前期,形成了教育评论,教育论著,中小学教育研究,国外教育译述,国内外教育新闻等比较固定的栏目。每期还附有数帧校舍或是学生活动的彩色插页。1937年8月,刊物出到第二十五卷第八期时,因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而停刊。1947年1月复刊,由《中华教育界》杂志社编辑,舒新城任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中华书局业务方向改变,该刊于1950年12月停刊。
中文名称
中华教育界
创刊时间
1912年1月
停刊时间
1937年8月
语言
中文
主管单位
上海中华书局
社长
舒新城
出版周期
月刊

目录

《中华教育界》是1912年1月上海

芮良恭主张改良私塾

1926年10月,芮良恭在《中华教育界》发表《私塾问题》一文。

作者认为:当今私塾数量很大,广东有千所;南京有540所;江宁县有540所。学生1万余人。小学只46所,学生5000余人。因此,“应从实际改良私塾,以济学校之穷”,亦有助义务教育之推行。

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芮良主张要从举办塾师补习学校、塾师养成所、塾师讲习会,改订课程,添置设备,巡回指导等方面入手改良私塾。

小学教师生活无继

1931年7月,《中华教育界》第一期发表中央大学赵敦荣《为小学教师生活问题告当代教育家》一文。文章说:辛勤劳苦之小学教师“每日怀温饱之忧,终年为生计所迫,啼饥号寒,情同嗷嗷待哺之难民”。于是,小学教师“不得已而改业,或兼差兼课,小学教育之危机即深种于斯。”小学教师生活“非常可怜,同时也很寒心”。江苏许多县欠小学教师薪俸3至5月不等,盐城竟欠薪9个月。苏州市立胥江小学教员孙信良、单鼎寰等“每日课后习拉人力车,以维生活”。

陶知行主张减少人口

1931年7月《中华教育界》刊登

中华书局是中国出版界的老字号,所出版的书籍哺育和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几代文化人。中华书局的成立与国民革命密切相关。1912年1月1日,陆费逵(1886―1941年)看到了社会百废待兴的局势,联络5个同仁宣布成立了中华书局,并自任总经理。最初局员不过10人,资本仪2.5万元。中华书局一成立,当即出版了《中华新教科书》,为辛亥革命成功后普遍改制的学堂提供了各类新教材,以其国旗图案抢占了教科书市场,畅销全国各地,一时供不应求,中华书局一炮打响。1913年设编辑所,陆续编辑出版了《中华大字典》等大型汉语工具书和多种杂志。1915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添加资本,广设分局,自办印刷所,增设发行所,资本增至160万元,员工达千余人。中华书局从创建到1949年,共出版各类图书约6000种,门类齐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在学术界声望四起,遂成为继商务印书馆之后国内第二家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华商大书局。1954年,中华书局实行公私合营,总公司迁至北京。直至今天,中华书局成为整理出版中国重要古籍和各学科门类图书及相关学术著作、通俗读物的专业出版社,在学术界、读书界、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华书局以其一流的作者、一流的编辑出版人才和高质量的出版物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出版社之一。 

中华书局在开业之初,陆续创办了与商务印书馆所办杂志相对应的20余种杂志,其中《中华教育界》、《中华实业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儿童画报》、《中华学生界》、《大中华》和《中华妇女界》八种杂志,因有所侧重,创新视点,独具特色,印刷精良以及打出的“中华”品牌,而名声大震,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风靡一时,广泛传播。因此,陆费逵在回忆中说:“中华书局在草创之时,以少数资本,少数人力,冒昧经营,初未计及其将来如何……努力改良,充实内容,新制、新式教科书之优良,八大杂志之风行,《中华大字典》之为空前良著,洵可谓盛及一时”!此后,“八大杂志”的称谓开始确立并被广泛引用开来。提起中华书局的“八大杂志”,业内人士都心领神会。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俸禄    下一篇 吊环螺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