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黎汝清

黎汝清,中共党员。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皖南事变》等,儿童文学集《秘密联络站》,诗歌散文集《在祖国的土地上》等,电影文学剧本《长征》等,评论集《黎汝清研究专集》等。曾获全国第二届图书奖金钥匙奖、全军第三届文艺新作品一等奖、1988年华表奖、第二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等。2015年2月2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8岁。
中文名称
黎汝清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山东博兴县
出生日期
1928年2月10日
职业
作家
主要成就
《皖南事变》轰动文坛和史坛
代表作品
电影小说《云霞岭》;红军三部曲

目录

黎汝清黎汝清
  以史诗性的鸿篇巨制《皖南事变》轰动文坛的著名作家黎汝清,19976月在《一旦存疑,我必探求》的文章中,曾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历史,是迷人的大海,它惊涛骇浪波诡云谲,含蕴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时时处处都表现着人生的得失、利弊、是非、善恶的辩证关系。研究历史,可以温故知新,探求历史之奥秘,可以发人深省,供人玩味,启迪人生;审视历史有着特殊的审美价值。”他就是在这迷人的历史大海里的无畏探海人。

《皖南事变》这部震动文坛和史坛的巨著,确立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如一位著名军事文学评论家写的那样:“《皖南事变》对历史真实和思想幽远的最大限度的求获,保证了作品品位的高度和历史人物典型意义的深度,加之结构和描写手段的更新,《皖南事变》不仅突破了黎汝清本人,而且突破了以往几乎全部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水准,不仅成为新时期以来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创作更重要的收获,而且成为亲历过革命历史战争的老一代作家观念更新的意义重大和巨深潜能的有力明证。”黎汝清在花甲之年完成如此艰难的艺术蜕变和辉煌的自我超越,被称为“衰年变法”。

人物经历

黎汝清作品黎汝清作品
  1928210日出生于山东省博兴县八甲村。七岁上学,十一岁由于日寇入侵家乡而辍学。

19447月考入抗日民主政府创办的耀南中学,三个月后,分配到渤海行署生活股任会计工作。

1945年参加八路军。

194511月,转入渤海军区后勤部当缮写员并编小报,任见习编辑干事。

1946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渤海军区卫生部见习编辑、华东野战军纵队宣教干事。参加过昌潍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上海解放后,在上海警备区任宣传股副股长、医院副政委、党委秘书、教导员、15师职工科副科长等。

建国后,历任华东公安部队医院分院副政委,师直工科副科长,营教导员,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编剧、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江苏省第六届政协委员,

1958年调南京军区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组(后改为创作室)从事文学创作至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在战争年代曾立过两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曾获三级解放勋章。

主要作品

黎汝清作品黎汝清作品
  早期主要作品

儿童文学集一部:《秘密联络站》;诗歌散文集四部:《战斗集》、《在祖国的土地上》、《清凤岩》、《战马奔驰》;中篇小说四部:《我守卫在桃花河畔》、《自由》、《一个女人的忏悔》、《战地情思》;电影小说一部:《云霞岭》。

中期作品

《海岛女民兵》、《冬蕾》、《作家的童年》。

系列作品(长篇)

1、红军三部曲:《万山红遍》、《叶秋红》、《雨雪霏霏》;

2、命运三部曲:《生与死》、《深谷英魂》、《蒙尘玉》(待写);

3、悲剧三部曲:《湘江之战》、《碧血黄沙》、《皖南事变》;

4、国际风云三部曲:《漠野烟尘》、《丛林战争》、《安娜一家》;

5、浮沉三部曲:《故园暮色》、《故园夜雨》、《故园晨曦》;

6、突围三部曲:《芳茗园之夜》、《滴血的夕阳》、《多露的早晨》;

7、世纪沧桑三部曲:《黄洋界上》、《风雨征途》、《心灵秘史——一个游击队长的手记》;

电影

《小号手》、《海霞》  、《长征》。

荣誉成就

皖南事变——震动文坛和史坛的巨著皖南事变——震动文坛和史坛的巨著
  儿童文学《三号瞭望哨》195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儿童文学一等奖,

长篇小说《皖南事变》获1988年华东文艺图书奖一等奖及全国第二届图书奖金钥匙奖,

《黄洋界上》获全军第三届文艺新作品一等奖,

电影文学剧本《长征》获1988年华表奖、第二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在冀教版六年级(上册)书中,发表了《我和春联》这篇文章。

人物评价

黎汝清热情、真诚、乐观、坦率而且健谈。他毫不掩饰自己进行创作的“弱点”:一是文化功底薄弱,这是学历很低造成的;二是长期的政治宣传工作和党委秘书工作,非文学的东西很多,很容易流入说教。按文学规范来说,主题思想越隐晦越好。他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主题越鲜明越好,甚至一提笔就直奔主题;一般文学规范认为不能说教,他却认定文学除娱乐功能外,就应该有教育功能!他认为,教育功能正是作家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的根本所在,这个思想不只来源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在童年时候,我就知道‘书是劝人方’,后来又知道‘文以载道’,或者叫‘精神食粮’,至今我还是顽固地这样认识,有人认为文学是反映生活,生活就是这样,应该真实地反映生活。我则认为:在写生活就是这样的同时,还应该写生活应该怎样,这也算是一种‘理想主义’吧!”这正是他对生活和事业有着坚定信念,也是其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信徒般虔诚的坦言。

黎汝清老师是一个高产,高质的作家,他阅历丰富,文笔精妙,每部作品都可以称作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中国军事文学的抗鼎之作,作品整体构架上来看,体现黎汝清老师一直提倡的:“文学历史,哲学三位一体密不可分”,从人物上琢磨每个人物都有丰富的灵魂血肉,人与人之间千差万的思想,观念,情操,品性,气质反映的清晰明了,作品中充满着历史,事件中的得失,利弊,善恶的辩证关系,作品发人深省启示人生,展示着精妙的大千世界。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    下一篇 王学海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