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胡征

胡征,祖藉湖北省大悟县,1917年生于河南省罗山县。1938年入党,1955年陷入胡风冤案25年。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长诗、短诗、格律诗、诗论、小说散文等十余种。1980年调陕西省社会科学院。1987年离休。职称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2007年1月29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0岁。
中文名
胡征
籍:中国
出生地
河南省罗山县
业:湖北大悟籍作家

目录

胡征,祖藉湖北省大悟县,1917年生于河南省罗山县。1938年入党,1955年陷入胡风冤案25年。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长诗、短诗、格律诗、诗论、小说散文等十余种。1980年调陕西省社会科学院。1987年离休。职称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2007129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0岁。

曾任八路军115师团技术书记,“鲁艺”文学系科长,《延市通讯》主编,晋冀鲁豫边区文联研究员、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随军记者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文艺工作》主编、西南军区创作组专业创作员、总政《解放军文艺》小说组组长、西安《延河》编辑部主任等。

创作经历

胡征胡征
  诗的脚步从这里启程

8岁赋诗,85岁笔耕不辍。胡征说:“对于我,诗就是人生,战斗的人生。” 

1938年,胡征和几个追求革命和真理的青年一道来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在抗大学习,后来转入鲁艺文学系。在“抗大”时,与同学魏巍、侯亢等参加了柯仲平的“抗歌社”,将诗歌作为革命的武器。 

“永远怀念延安,因为我诗的脚步从这里启程。”胡征在延安生活、战斗了8年,谈及延安,他一往情深。1945年秋,他离开延安,深入晋冀鲁豫边区,主动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写出了反映农村斗争的诗歌《主席台》和表现战争题材的《战汤阴》等。 

两年后,胡征以随军记者的身份,随刘邓大军转战南北,开始了戎马生涯。当年在西安家中,胡征回忆当年,“铁马冰河”的经历重现眼前:“担任随军记者期间,我和广大指战员朝夕相处,他们的勃勃英姿和高贵品质使我感受很深。作为一名文艺战士,我有责任将他们记录下来,宣传出去。” 

“凭着伟大的战争给我的那种激动心情,顺着战争发展的气势”,胡征利用战斗间隙整理素材,于上世纪50年代初相继写出了《七月的战斗》和《大进军》两部长诗。“这是我的代表作,也是我实践《讲话》的答卷。”胡征说。 

在诗中,胡征以质朴然而饱蘸激情的笔触,描写了刘邓大军的战略战术和作战场景。这两部长诗出版后,获得邓小平和贺龙签发的西南军区文学创作一等奖嘉奖令。《大进军》出版时,刘伯承将军还亲笔为书题词。 

“这是我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也是尾声。”此后不久,胡征被牵连进一桩文坛冤案,中断写作25年之久。1980年平反后,胡征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进入了又一个创作高峰期,相继出版《诗的美学》《胡征诗选》《鲁西南会战》《文心集》等8部著作。 

离开延安50多年来,胡征一次也没有回去过。他钻在狭小的书房里,日复一日地埋头创作着。“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人,我得为后人留下些有参考价值的作品。我只想抓紧创作,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胡征着手出版《朦胧花甲子》一书,这是一部以日记和信件为主的作品,记载了30年代到60年代胡征经历过的历史。“只要生命允许,我不会停下手中的笔。”胡征说。

个人作品

《主席台》(诗集)第一版19514月西南人民出版社,第二版19543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七月的战争》(长诗)第一版19508月西南军区政治部版,第二版19514月三联书店,第三版1954年作家出版社

《大进军》(长诗)1953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从后方到前方》(散文报告)1951年西南人民出版社

《九龙山上》(小说)1952年西南军区政治部版

《红土乡记事》(小说)195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诗的美学》(诗论)198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

《胡征诗选》(诗集)198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

《诗情录及其他》(论文散文合集)1994年陕西教育出版社

《生生集》(诗集)1995年陕西旅游出版社

《创作拾穗》(小说报告集)1997年宁夏人民出版社版

《胡征长诗选》(诗集)199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版

《鲁西南会战》(纪实文学)1998年太白文艺出版社版。

荣获奖项

长诗《七月的战争》《大进军》,短篇小说《红土乡记事》《盐》同时获西南军区1953年创作一等奖。

《诗的美学》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1988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反传统诗情录》获陕西省社科院1991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牛汉诗情录》获1993年中国当代诗人节“飞天奖”一等奖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

人物生活

胡征先生晚年一直受儿媳照顾。儿媳一直照顾胡征先生晚年生活
  胡征生于1917年,自幼喜欢诗文,后参加革命奔赴延安,先后在抗大、鲁艺学习、工作。曾任八路军115师技术书记、刘邓大军随军记者,转战大江南北。一度曾被俘入狱,又组织难友冒死越狱。随军期间,一直坚持创作。

战争结束后,在西南军区创作的两部长诗《七月的战争》和《大进军》获贺龙司令和邓小平政委亲自签发的一等奖,刘伯承元帅为《大进军》的出版题了辞。

随后就是被卷入胡风冤案被捕入狱,流放陇县农村,前后达25年之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方平反昭雪,被安排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其间,出版《胡征诗选》、诗论《诗的美学》、《胡征创作拾穗》等著作数种。

他复出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了他一生中第二个写作高峰,引起文坛的高度关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现代文学研究会先后数次召开“胡征创作研讨会”,并出版胡征研究论文集《胡征论》、《胡征论续集》。

就在胡老的写作处于最后一座高峰、胡老的年龄跨入80高龄的时候,一次次的打击对着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无情地袭来,这使胡老承受着任何一位老人都会感受到的绝望、痛苦,甚至毁灭感。但和大多数的八旬老人不同的是他挺过来了。

他用惊人的意志、用艺术的心灵、用他刚直的个性和强大的人格力量承受并超越了这一切。在这个过程中,让人震惊的是,胡老始终没有停止写作,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都是用写作、用他的诗歌去表达他的悲痛、绝望和孤独。近年胡老坚持整理完自己的日记和旧作,并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鲁西南会战》。他用自己生命熔铸的文字去承担并超越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来自诗人的力量、来自艺术的力量,来自胡老在艺术人生中磨练出来的强大人格的力量!

在胡老经历的诸多不幸中的万幸是他有一位品格超群、能力非凡的儿媳。她叫熊元英,原为西安交大医学院的教师,丈夫遇害后,她辞职回家专门照顾年老的胡老夫妇,2001年婆婆去世后,她惟一的儿子远在美国,只有她与胡老相依为命,悉心照料着胡老的饮食起居,无怨无悔地尽着一份连亲生女儿都没有耐心坚持下去的孝道和责任;这个圣母一样的女性用她蓝天白云一样的善良、慈悲和爱心,为胡老黯淡凄苦的晚年洒下一片明亮温暖的阳光。

88岁的胡老每天惟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读诗写诗,除此已没有什么兴趣了。他随手读来,又随手写下一些诗句,一切都是随手随意的,他不会再为什么人什么事写诗了,他为他自己的高兴和喜欢而写,为他自己而写。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刘杉杉    下一篇 个人简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