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南淝河

南淝河是合肥的“母亲河”:源于江淮分水岭大潜山余脉长岗(地面高程72米)南麓。东南向流,至夏大郢进入董铺水库,于大杨店南出库后,穿亳州路桥,经合肥市区左纳四里河、板桥河来水,穿屯溪路桥至和尚口左纳二十埠河来水,至三汊河左纳店埠河来水,折西南流,于施口注入巢湖,全长70公里。
中文名称
南淝河
位置
安徽省合肥市
源头
肥西县
流域长度
70公里
流向
东南方向
汇入湖泊
巢湖

目录

南淝河源头碑南淝河源头碑
  南淝河:古名施水,流域面积1700平方公里。先秦时期,在南淝河上游江淮分水岭处开凿人工运河,沟通长江流域的南淝河和淮河流域的东淝河(尚待考证)。三国时期,曹操发动军民进行重修,因而又有"曹操河"之名。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筑南淝河下游堤防及长河翟公堤,筑成三十六圩。明万历年间(1573~1619),合肥知县胡震亨在东城外建石闸,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经庐州知府王成修复后改名王公闸。

19532月至19546月,对合肥市东门桥以下31公里河道进行了疏浚。1956年秋至1959年秋,又先后三次按底宽20米、河底高程5.88米,分别对合肥市区、板桥至湖浅及施口进行局部疏浚。19781979年为引水抗旱,结合航道清淤,对水西门至湖浅10公里河道进行疏浚。

为解决省会合肥市的防洪问题,195611月开始在合肥市西郊董铺郢南淝河干流兴建董铺水库。水库的主要功能是城市防洪、供水和灌溉。19562月,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城市建设局、合肥市政建设局组织董铺水库设计组设计,治淮委员会工程总队三支队施工,19582月工程竣工。1962年遇大水,于1964~1965年进行续建,并开挖了宽50米的溢洪道。1978年始,按照大型水库的要求陆续进行了防洪加固。加高培厚水库大坝,加高防浪墙,对坝体进行了护坡,扩建溢洪道,新建了溢流堰,至1983年加固工程基本完成。

19589月,在肥东县临河集南淝河支流店埠河上动工兴建撮镇电灌站,1959年建成临时站,这是省内首建的大型电灌站。后经三年续建,建成一、二、三级站。1963年经滁县专署水电局编制扩大初步设计,三级站总扬程达到40米,设计灌溉面积27万亩。1965年大旱,又进行改建、增加机组,灌溉面积发展到31万亩。1966年又遇大旱,是年冬又增建刘营三站,1971年遇五十天不雨旱情,灌溉面积达35万亩。1978年灌区内又增建十多座小型电灌站,灌区面积扩大到47万亩。1988年撮镇一级站共装机泵61台套,8845千瓦,净扬程14.5米,最大提水流量为28.6立方米每秒。二级站共装机泵48台套,5250千瓦,净扬程11.0米。东三站共装机泵25台套2750千瓦,净扬程15.5米。北三站共装机17台套,2420千瓦,净扬程16米,抽水9.5立方米每秒,向北送水到滁河干渠,沟通巢湖与淠史杭水源。

1960年在合肥市北郊大房郢村南淝河支流四里河上开工兴建大房郢水库,当时设计总库容1.38亿立方米,控制面积179.3平方公里。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8.95米,与董铺水库一样同属合肥市的防洪工程,1962年停工。筑成大坝土方38万立方米,耗资230万元。至1988年底工程尚未复建。

80年代,为提高合肥市城市防洪标准,修建了防洪墙一期工程,同时增建了排水站。

南淝河古称施水,源于江淮分水岭大潜山余脉长岗(地面高程72)南麓。东南流向,至夏大郢进入董铺水库,于大杨店南出库后,穿亳州路桥,经合肥市区左纳四里河、板桥河来水,穿屯溪路桥至和尚口左纳二十埠河来水,至三汊河左纳店埠河来水,折西南流,于施口注入巢湖,全长70公里。

名称由来

郦道元著名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南淝河,发源于合肥西乡江淮分水岭的将军岭一带,经市区注入巢湖,全长70公里。虽谈不上源远流长,却是合肥人民的"母亲河",可以说没有南淝河就没有现在的合肥城。从自然实体讲,"蜀山淝水"就是合肥的"形象代表",老百姓世代择水而居,淘米洗菜,饮水灌溉。

水文特征

南淝河南淝河
  南淝河全长70余公里,其支流众多,流域总面积1640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占90%,圩区占10%。芜湖路桥以上为丘陵河道,比降较陡,约1/6000;芜湖路桥以下进入平原圩区,比降平缓,约1/15000~1/30000。亳州路桥至施口河段长33.3公里,河底宽30~80米,河底高程6~5米,洪水深约8米,两岸堤防高程16.2~13.0米。南淝河北门站1954711日洪水位16.19米,为历史最高,实测相应最大流量为1040立方米每秒。建董铺水库以后,合肥东门站1983年实测最高水位为12.32(724),最大流量为145立方米每秒。

河流水源

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说起南淝河的源头,历史上曾有多种说法,主要包括鸡鸣山说、兰家山说、紫蓬山说、小蜀山说、将军岭说和乱流说等6说,以及近代的长岗说和长丰多源说。合肥"母亲河"南淝河的源头在哪?一直争论不休。

南淝河与东淝河在古代皆被称为肥()水,它们一入江,一入淮,孕育了合肥与寿春这两座历史名城。合肥之名即由此水而来;"淝水之战"更使淝水闻名天下。其中南淝河,又名施水,穿合肥市而过,经过巢湖流入长江,为合肥的"母亲河"

南淝河全长70余公里,流域总面积1640平方公里。其支流众多,正源位置到底在哪,多年来众说纷纭。为弄清其正源,自200981日开始,由安徽水文局、合肥水文局、合肥市水务局和肥西县水务局等单位组成了科学考察小组,并聘请了河海大学相关专业的知名教授担任顾问,分别多次对南淝河流域范围内的肥西县境内的河源区域和主要水系进行了全面考察,并查阅了《合肥市水利志》、《肥西县水利志》、《长江志》、《巢湖志》等史志,以及近代关于南淝河河源的论述论断,初步理清历史上关于南淝河源的多种说法,并于野外一一进行了考察研究(记者曾跟随考察组徒步野外考察,并推出多篇独家报道)

考察组自2010年年81日开始,分三次对南淝河上游河源区域进行考察。考察过程中,分别对董铺水库上游段河流、四里河、板桥河三条河流及其各支流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河源地势进行了综合考察,通过对考察结果的分析、比较,董铺水库上游段河道最长,流量和流域面积最大,河势最顺直,确定为南淝河主河道,从而排除了四里河和板桥河。而董铺水库上游河道又有左、中、右三条支流,通过同样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最终的考察结论为:南淝河正源为董铺水库上游河道北源右支,始于江淮分水岭东南侧,跨肥西长丰两县交界处。南淝河最初形成地表水流的源头部分为江淮分水岭东南侧的肥西和长丰两县交界区域,肥西县高刘镇岗北村何老家西北侧的红石桥。

正源碑的设立,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南淝河源,从而保护淝河水质。源头保护工作将结合新桥机场建设和旅游开发,采取引导、示范、扶持等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绿化美化步伐,打造生态水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治理设想

南淝河南淝河
  水源地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 ①划定源头万亩自然保护区;②树立"南淝河正源";③实施生态修复工程:A.恢复源头千亩湿地;B.营造源头6000亩生态林,打造百树园、百草园、百花园、百果园; C.建设生态廊道,设置水源保护隔离带;D.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避免化肥、农药残留物污染。

保护开发

①保护源头3公里长原生态景观及合寿古道上具有五百年历史的红石桥古迹;

②保护性开发将军岭上7.7公里长的"曹操河"遗迹;

③保护南淝河节制闸附近清道光年间"鸡鸣三县";

④开发董铺水库入水口附近的三国时期合肥新城遗址;

⑤开发淠河总干、瓦东干渠、滁河干渠枢纽新民坝景观;

⑥开发长岗街道西侧宝教寺遗址;

⑦开发长岗店元末明初72口古井群遗址;

⑧开发新桥石佛寺遗址;

⑨开发燕山运动死火山——鸡鸣山自然景观。

政策措施

建立保护区扶持基金。①市财政每年预算投入1000万元;②对调整农业结构营造生态林的农户,每亩每年补贴500;林权属于集体的,聘用当地农民担任护林员,按月发给护林员工资;林权属于农户的,则该户享有林木收益权。

南淝河截污及水质改善工程概算1.79亿元,主要建设内容是对南淝河上游段(二环西路~当涂路桥)17.3公里河道分步实施综合治理。第一阶段(2007~2008)实施截污、新建泵站及改造工程,实现污水不入河;第二阶段(2009~2010)实施河道综合生态治理,包括清淤、赋氧、补水、生态浮床建设,进一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该工程于20077月开工建设,计划2008年年底前全部完成。106个排污口已截污76个。配套工程二里河、清Ⅰ/Ⅱ冲泵站及清Ⅲ冲排口箱涵已开工建设,蜀山叉东渠、63号排口泵站工程招标已结束,计划20085月中旬开工建设。

在南淝河的下游,有关部门会将南淝河与二十埠河综合改造结合起来,将瑶海工业园区等区域的污水拦截,送到朱砖井污水处理厂接受处理。

环城河以内老城区因排污量大,有关部门进行了调研,准备出台针对性的系统治理方案,保障城区南淝河水质的优良。合肥还打算结合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建设,在河道两侧管网覆盖不到或建设成本太高的地方,布局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并开展"中水回用"

未来发展

南淝河南淝河
  南淝河上只有寿春路桥、长江路桥等3座桥梁安装了灯饰。但是南淝河作为省城的一条主要河流和风景地,如何使得整个南淝河亮起来,是迫切的发展目标,合肥市灯饰办为此邀请了深圳等方面的灯饰专家,对南淝河的灯饰工程进行规划。南淝河上游凸显绿色生态、中游展示都市魅力、下游营造田园景观,河流整体定位于"一条风光迷人的都市母亲河"。随着1.7亿元南淝河治污项目的启动,"合肥市南淝河城市景观设计"专项规划也已初步编制完成,并首次揭开神秘面纱。根据该项设计规划,南淝河将被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根据各段河流所处城市区域的不同、功能的各异,分别进行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设计。其中:上游结合森林公园,突出"绿色生态"的景观理念。主要围绕"绿色港湾",打造亲水空间。包括沿河水边修建人行廊道,营造亲水氛围;沿河重要节点设计观景点和景观小品等。中游定位于"集中创造城市魅力的展示舞台,营造市民旅游休闲的温馨港湾"。该段流域将利用环城公园北段现有景观、空间条件,重点设计环城游憩带,同时选择布点,打造全民体育运动的休闲场所。下游重点突出"中心城区与滨湖新区的绿色纽带"概念,侧重"乡野生活的物质载体"。将利用市郊近巢湖流域的生态农业特色,建设沿河滨湖田园景观,并在与巢湖连通的节点建设"渔人码头"

合肥市投资1.7亿元启动截污及水质改善项目,按照规划,预计到2010年后,南淝河总体水质将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城市景观水(V)标准。水质有了保证,再通过河流景观的整体规划设计和改造建设,省城南淝河在不久后将真正成为一条展示都市形象、连接中心城区与滨湖新区的"绿色纽带"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    下一篇 马努·吉诺比利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