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安徽华鑫铅业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华鑫铅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安徽省界首市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的骨干企业,以废旧电瓶回收和再生铅冶炼加工为主导产业。集团公司现下辖12个子公司,已建成厂房8万平方米,办公楼5幢,拆解车间30个,产品包括再生粗铅、精铅、合金铅等,现有直接生产加工人员3500人,购销运输人员近6000人,固定资产达2亿元。

目录

安徽省华鑫铅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废旧蓄电池回收和冶炼加工为主导产业,主要产品有还原铅、电解铅、合金铅和氧化铅。公司占地1平方公里,固定资产投资6.8亿多元,已建成标准钢构厂房8万平方米、办公楼10幢,现有职工1869(其中技术人员32人)。公司年回收废旧电瓶、含铅废物约45万吨,年产再生铅能力达33万吨,2012年实现产值96.8亿元,上缴税收4.24亿元,已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再生铅加工企业。

2007年公司在省冶金设计院的指导下,投资1.2亿元实施了紧密型工厂建设项目,企业各个车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优化组合,新建了标准化厂房,增添了脱硫塔,采用HX余热侧吹熔炼炉,节能减排,采用重力除尘和负压生产,减少铅尘排放,增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减少一线工人与铅的直接接触,降低对人体危害,更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提升,铅资源回收率达到98%以上,冶炼能耗87.3kg标煤/吨铅,低于130kg标煤/吨铅的国家标准,生产和环保工艺在当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获得国家专利3项,公司成为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确立的《再生铅及合金锭标准》制定单位。

随着《再生有色金属推进计划》的出台和《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的发布,铅冶炼;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华鑫铅业形成了倒逼机制,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双改双百”的战略举措,即技术改造和企业改制、形成两个产值达百亿元的企业,计划投资约10亿元,规划占地约400亩,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拆解和冶炼生产工艺,形成自动化、规模化、电气化生产,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项目已完成立项,土地已完成报批,可研、环评、设计正在推进,项目计划于3月底开工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厂房、办公楼、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工程并进入试生产。

技改工程实施后,可节能20%以上,可减排30%以上,生产效率将提高一倍以上,预计年产值超200亿、税收20亿,走出一条符合华鑫集团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成为在国内装备水平最高、技术能力最强、工艺水平最先进、环保治理效果最好、管理流程最规范的再生铅大型企业,继续引领国内再生铅行业的发展潮流。

发展现状

华鑫集团近几年发展迅猛,企业产值和利税连年翻番。现年57岁的朱桂贤是一名老党员,16岁参加工作,从生产队长到村党总支书记,到华鑫铅业集团公司董事长,一干就是30年。为了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朱桂贤从带领村民烧陶制瓷,兴办再生铅冶炼厂,到组建安徽省华鑫铅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铅回收加工基地。

华鑫铅业集团公司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呈裂变式增长,2004年实现产值7亿元,税收1500万元;2005年实现产值13.6亿元,税收2600万元;2006年实现产值20.6亿,税收5053万元,2007年预计完成产值23亿元,入库税金6500万元,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实现产值20.3亿元,税收5010万元,2009年上半年,公司的生产经营效益稳步增长,预计可实现产值15亿元,税收9000万元。华鑫集团2006年产量达18万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铅生产企业、全国《再生铅锭标准》制定单位、安徽省唯一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集团企业,进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和阜阳市“6611”工程,是界首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税大户和重要工业支柱。

公司2006年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指定为国家《再生铅及合金铅标准》制定单位,制定的标准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向全国颁布执行;公司的再生铅项目于2005年12月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及阜阳市“6611”工程;公司是全省最早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集团企业。在集团公司的带动下,公司所在的界首市田营工业园区涌入了12家再生塑料企业和15家铅酸蓄电池深加工企业,形成了从废旧蓄电池→再生粗铅→精铅、合金铅→极板→蓄电池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实现了“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的循环目标。2006年3月被列为安徽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07年11月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等六部委列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更于2010年8月成为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首批选择开展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011年被安徽省经信委、安徽省教育厅授予“产学研示范基地”。

公司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成立了科技创新工程小组,由董事长任组长,副董事长、总经理任副组长,企业办公室主任、财务科长、技术协作单位项目合作负责人任成员。企业已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冶金科学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过程化学研究所等全国知名专家所在的科研单位建立了责、权、利分明,利益双赢的技术创新联盟,并于08年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冶金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合作省级科技项目“再生铅及其在蓄电池板栅中的开发应用”,本项目以研究汽车、化工等行业的铅酸蓄电池铅再生技术,通过铅再生工艺获得粗铅、精铅,研究拉网板栅生产工艺,优化成份设计,复合添加合金元素,研究溶配合金铧生产技术,开发出高性能蓄电池板栅材料,其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该科研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再生铅的生产中。项目的成功对于规模化的使用再生铅,提高废旧畜电池的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截止到2012年,公司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

近几年,公司的产值和税收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9年集团公司再生铅产量24.34万吨,工业总产值27.36亿元,税收11800余万元;2010年公司再生铅产量33万吨,实现工业产值484019万元,税收29237.6万元;2011年公司总产值达到61.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0.75亿元,利税6.78亿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装备最强的再生铅加工企业。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包公鱼    下一篇 干锅包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