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人祖山

人祖山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吉县。西与壶口瀑布为邻,海拔高度1742.4米,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以人祖庙为核心的主景区面积达45平方公里。人祖山体势雄伟壮观,风景秀丽多姿,植物群落丰富,使人祖山保留了原始森林的古老风貌,植被种类达94科、230属、400余种;珍禽异兽出没,已发现的野生动物达132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3种,二类保护动物14种;春夏秋冬,风光各异,绚烂多彩,变幻莫测。远眺令人油然兴叹,近观令人心醉神迷。人祖山美景名闻遐迩,堪称华夏一绝,是自然观光、休闲养怡的绝佳胜境。
中文名称
人祖山
地理位置
吉县西北部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侯
占地面积
23.02万亩
海拔
1742.4米
著名景点
风云洞、人祖庙、高庙
所属城市
山西省临汾市吉县
开放时间
早8.00-晚18:00
门票价格
60元

目录

人祖山人祖山
  人祖山又名庖山、风山,是以山顶祭祀人祖女娲和伏羲的庙宇而命名的一座山。位于山西临汾地区吉县县城西北方45公里处,西南距离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约20公里,西距黄河约5公里,是一座挺拔雄伟的名山,它的主峰海拔高度为1742.4米,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山中历代庙宇约达200,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建有“娲皇宫”和“伏羲皇帝正庙”的人祖庙。

历史沿革

历史记载

人祖山人祖山
  人祖山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是<史记>,说它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叫狄城或翟城,晋文公避骊姬之难时曾在这里住过五六年,但没有讲这座山叫什么名字。

到公元527年郦道元写<水经注>时,说它叫风山。因为传说中的女娲氏是风姓人,后人(约在宋朝前后)为了塑造这个山与风姓人的关系,说:“人根之祖曾在吉州”,将它改称人祖山。

据清·光绪五年(1879)刊本《吉县志》(卷一·山川)记载:庖山,州北三十里。迤北而上,义三十里至绝顶。上建伏羲庙,塑伏羲、女娲二像。相传为庖羲氏故宫。又传伏羲始制婚姻之礼,名为人祖。一名人祖麓。

1984年,娲皇宫遭人破坏,考古工作者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明代人的墨书记载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

2011813日至109日,考古工作者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291(),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20126月,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以及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人祖山后形成的共识。

历史解读

专家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人祖山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因此,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

人文景观

人祖山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是人祖山
  人祖山主峰为人祖峰,海拔1742.4米,周围建有大小庙宇16座。

人祖峰上有人祖庙,又称金山寺,占地0.3公顷,建有后宫、献亭、乐楼、僧寮等。

人祖庙建在伏羲岩上,占地约四五亩,内有后宫、献亭、增房、乐楼、钟鼓楼。在塑像座下有今人掘出的一只木箱,盖书“大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庙为天火所焚,装皇骨于箱,埋神座之下的”记载。创建年代无考。

山巅西南有一平台,称“卧云台”,上树碑褐数块,文字已脱落不清。台畔地平处有一锅状石窟,俗称“天盆”,传说为人祖洗漱用具。崖畔陡壁有清同治十三年所镌“伏羲岩”三个大字,岩下崖凹处置有尺余高的十八罗汉。崖畔有一出入门洞,上嵌“南天门”匾额,以下石阶小径可通诸峰。

卧云石畔有一100多高的陡壁,俗称“舍身崖”,崖壁半腰建一悬空小庙,上下无路可攀,由上问下俯视,风萧贯耳,令人生畏。

主峰西四公里处有一梁叫“苇于梁”,上建石寨可容百余人。此寨三面陡峭,一面有阶可攀。寨壁有“天福二年(注:后晋年号,公元937年)正月十六,一州人户在此避难”石刻,寨内有旱井、石碾,这就是吉州有名的南山沟寨。清代编的《吉州志》记曰:“州北六十用深山中,四面俱石崖,垒级以登,一人扼守,万夫莫上,刀剑炮石皆不能坏。”主峰西一公里处有一宝光寺,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明末陕西宜川赵子和在此隐居。

主峰西五公里处有“兀”形石咀,高约200术,三面临渊,一面梁头建有162个台阶,可直达庙门,俗称高庙。主峰西七八公里处,有一大石洞名门“风云洞”。传闻此洞深不可测,洞风习常如雷,村民为防蛇虫狼豹出没其间,用石封垒洞口,洞外有清康熙五年(1666年)所建“多手佛”寺。主峰北10公里处,有一孔山寺,俗称透窟窿寺,是人们沿着石岸自然形状而建,内有三个小殿,泥塑三大士、观音等像。

人祖山 - 生态环境人祖山上,不仅人工建筑奇特,且有一望无际的天然森林,春回百花盛开,清香扑鼻;夏季林荫蔽日,清凉透心;秋季果实累累,行人碰额;冬日银装素裹,松怕翠绿,产猴头、蘑菇、树花、木耳。山中有金钱豹、野猪、褐马鸡、麝、獐等动物。

人祖山自然保护区

人祖山人祖山
  人祖山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位于吉县西北部,经营面积23.02万亩。景区森林资源丰富,称为天然植物园,保护区南与吉县红旗林场交界,西与吉县文城乡为邻,北与大宁县林场毗邻,东部与吉县东城乡相接壤。地理坐标为东径110°3020″—110°4301″,北纬36°10′—36°1930″,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18公里,海拔在7791742米之间,林地分布在吉县4个乡(镇)21个自然村。

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太古代。母岩为花岗岩、沙石岩,海拨7791742米之间,境内地貌复杂,以大起伏侵蚀高中山为主,沟谷区域中起伏覆盖高山。

保护区境内属温带季风气侯,平均气温9℃,极端高温39.8℃,极端低温-23.8℃,年降水量500毫米,年日照2850小时,无霜期180天,春天多干旱。

境内有维管束植物82630余种,草本2000多种,鸟类130余种,兽类23种,两栖爬行动物10余种,其中褐马鸡、金钱豹、金雕为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麝等20余种动物,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保护区总面积23.0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3.02万亩,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4.28万亩,(其中天然林11.42万亩,人工林2.86万亩),疏林地3.80万亩;灌木林地1.34万亩,宜林荒山3.6万亩。

森林总蓄积38.94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35.10万立方米,疏林地3.74万立方米,散生木0.10万立方米,有林地中,幼龄林蓄积12.59万立方米,中龄林20.88万立方米,成熟林1.03万立方米。

历史传说

人祖山人祖山
  人祖山有穿线架,滚磨沟。相传在上古时,洪水滔天,淹没丘陵高山,只有伏羲兄妹二人登上人祖山避过了洪水,为传宗接代,通过隔沟穿针引线,隔沟滚磨扇,结为伉俪,繁衍了一地人口。后人为怀念他们,于山巅建庙,每届农历七月十八,朝山集会纪念。

女娲、伏羲“兄妹成婚”是女娲神话传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女娲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一。但是,对于他们二人究竟是否真正的“兄妹”关系;她们的“成婚”情况如何等等,人们却基本上不甚了了。

关于他们的“成婚”情况,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个是女娲和伏羲“合烟成婚”,据唐朝李冗撰《独异志•下》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娶妇执扇,象其事也。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云门山    下一篇 诈骗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