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成为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目录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江泽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 深入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 对世纪之交国际局势和时代特点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做出新的概括, 显示了马克思主义者善于把握世界大势的战略思维能力。他精辟地指出:

( 一)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变化的事实,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而是僵化封闭的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失败, 是偏离、背弃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或“终结”,但从世界历史进程看, 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发达国家利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从世界市场获得超额利润、以及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节和改良的结果, 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消弭其基本矛盾, 因而“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 “人类最终总要摆脱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而进入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世界总的格局是“一球两制”且“西强我弱” , 两种制度的国家既相互对立、相互斗争, 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个历史大时代和总体格局没有变。

( 二) 冷战结束后,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 人民要合作, 国家要发展, 社会要进步, 是时代的潮流”。但冷战思维并未终结, 世界各种矛盾在深入发展,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 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在增加, 世界很不安宁。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是今后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状态, 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重要基础;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 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 三) 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它为我们这样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争取利用世界高科技成果, 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 实现跨跃发展, 提供了特殊的后发优势; 另一方面, 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在这场竞争中处于明显不利的劣势地位, 这又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 四)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它使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将进入既相互交融, 又相互竞争的新阶段。我们可以利用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关系, 利用世界市场和资源, 借鉴各国先进经验,加快自己的改革和发展。但到目前为止,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 经济全球化仍被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 它们尽享全球化的红利; “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弱势, 如果没有正确的对策就会落入更加不利的地位”。如何积极投身经济全球化进程, 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 掌握主动权, 实现跨越发展, 对中国是个严峻的考验。

( 五) 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将是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社会主义中国的战略图谋, 没有也不可能改变。随着全球交往的进一步扩大, 资本主义世界实施了新式的全方位和平演变战略: 从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向社会主义发动了更为猛烈但又更为隐蔽的进攻。“我们同国际各种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上的斗争, 也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我们党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既要利用资本主义,又要与之作斗争。但西方国家在一切问题上都联合起来, 一致对付中国的局面, 也很难出现, 中国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今后, 我们同世界上其他各种文明、各种社会制度, 将进入一个“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的新阶段。这又为我们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振兴, 提供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尤其是21 世纪头20 年, 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以上这些重要论断, 涉及当代世界发展的各个方面, 是对当前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的科学把握, 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它既使我们党能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又为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两大根本性问题, 提供了认识基础。因此, 这些重要观点, 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论, 又构成了“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表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既有特定的时代背景, 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既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又如实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和逻辑必然。

理论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在当代中国,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的发展, 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否拥有和代表先进文化、是否顺应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发展潮流, 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体, 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先进阶级和政党最显著的特点。“三个代表”思想依据这些贯穿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从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先进文化前进、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这三个方面, 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对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提出的最本质要求, 体现了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也是/ 三个代表0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最重要的就是要系统地学习、掌握并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求实与创新相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就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立足新的实践, 分析新的情况, 回答新的问题, 把蕴含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中的若干重要思想和原理, 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要求, 加以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 所构成的一个新的、系统的科学概念和理论体系。“三个代表”思想本身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典范。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党的建设是我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 在新的历史时期被江泽民同志称之为/ 新的伟大工程0。早在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同志就提出, 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必须领导人民推翻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三座大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必须领导人民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面对新的历史条件, 邓小平同志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就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新的概括, 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党要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 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要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和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这些重要思想, 更加鲜明、更为集中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 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的理论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牢固坚持, 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理论创新的典范。

实践基础

江泽民同志深刻认识到, 党的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战略全局中的关键问题和突出问题,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已成为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总结报告中把这一届党中央的任务概括为两条: 一是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他强调指出: “治国必先治党, 治党务必从严。” 对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 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一定要严格把关, 对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监督, 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江泽民同志指出: / 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通过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二是要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50 多年来, 总的来说, 我们党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现在, 党的状况有所改进, 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党员干部成分的变化, 二是政治信念问题, 三是理论素质问题, 四是优良传统作风问题, 五是腐败问题。这与我们面对的形势和任务是不相称的。为此, 江泽民同志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 根据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的自身建设实际, 在深刻总结我们党和世界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并强调“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性的行动指南。

理论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高度浓缩的形式体现着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基本特征的规定,包含着毛泽东、邓小平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因而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体现, 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同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对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历史任务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的新概括, 它本身就是一个理论整体, 体现了卓越的理论创造性

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
, 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是党在新世纪的新的理论武装。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本质的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首先体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体现, 以高度浓缩的形式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规定。

从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看, 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按需分配。无论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还是按需分配, 它的前提都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没有这一条, 一切都无从谈起。马克思指出: 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 没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 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 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 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改革之前的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和苏东社会主义的剧变充分证实了马克思这一观点的真理性、预见性。所以邓小平多次指出,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主要任务、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 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从共产主义的政治特征看, 就是最广泛、最彻底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 共产主义运动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不但要从总体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且要满足个人的正当的、合法的利益要求。列宁说过, 整个国民生产都要建立在满足个人正当利益要求的基础上。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目标, 每一个目标的落脚点都是人民众, 即“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人民安居乐业”、“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并明确指出: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一句话, 共产党执政为民, 这是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任何一个政党, 一旦违背历史规律, 而且同人民群众相对立, 最后就一个结果—— “霸王别姬”,自我毁灭。所以十六大报告指出: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共产党必须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共创人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否则, 将失去存在的根基。

从共产主义社会的文化特征看, 就是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极大提高, 人得到全面发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 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确立有个性的人”,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共产党宣言》再次重申这个观点, 认为代替资本主义旧社会的新社会将是一个联合体, 在这个联合体中,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到了《资本论》, 马克思再次重申: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原则就是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到了1894 年, 意大利社会党人卡内帕请恩格斯为《新纪元》杂志题辞, 并要求这一题辞能够表达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恩格斯给他回信, 写的就是《共产党宣言》中的那句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并认为, 再也找不到比这句话更能表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根本特征的话了。可以说,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七一讲话”明确指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十六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一问题, 并指出要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际上高度概括、精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

江泽民指出: “我们要坚持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一系列重要思想, 集中起来最重要的, 就是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持这‘三个代表’,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就是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仅是党建理论, 而且包含着毛泽东、邓小平同志“一系列重要思想”;不是一个一般的理论观点, 而是“本、基、源”,是从“本、基、源”的高度来谈问题的。所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或者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来思考和概括的。由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包含着毛泽东、邓小平的党的建设理论和一系列重要思想, 所以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但是, 我们必须看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的针对性, 是对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历史任务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的新概括, 因而又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面临的历史条件已经不同于毛泽东以及邓小平面临的历史条件。历史条件以及矛盾特殊性的不同, 必然导致理论思考侧重点的不同。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 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 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首先就要准确判断这个“历史方位”,正确把握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历史任务和我们党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任何一种思想的出现, 从根本上说都是时代和历史条件的产物。

总之,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中国进入到一个快速而巨大的社会转型期。新的实践给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

十六大报告就体现了这种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就新的历史任务而言, 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首先把小康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提出来的是邓小平。1979 年邓小平在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明确提出, “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邓小平当时用了三个概念来表述这一目标, 即“小康之家”、“小康状态”、“小康国家”。这一目标用数量表示, 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 美元。实际上, 邓小平是用“小康”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并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二大确定20 世纪末使人民物质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使用小康这个概念, 并把它作为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1990 年,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对小康的内涵做了详细的描述, 明确指出: “所谓小康水平, 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达到丰衣足食。”现在, 邓小平提出的目标已经实现,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13 亿人口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已经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了。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 我们“必须看到, 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 是指国民生产总值规模很大但人均水平低; 不全面是指生存性需要得到了满足, 但发展性需要的有效满足还远未解决; 发展不平衡是指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较大。所以从新世纪开始, 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应当注意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其一。其二, 这些目标关注的都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如第一个目标落脚点是“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第二个目标落脚点是“人民安居乐业”,第三个目标落脚点是“人的全面发展”,第四个目标落脚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向文明发展道路, 而且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其三, 这些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并与中华民族的复兴联系在一起。所以江泽民说, “面对新的世纪, 我们再次走到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也就是说, 在新世纪新阶段, 党要承担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体现。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主题, 表明我们党在新世纪的高瞻远瞩, 同时又表明我们党更加务实, 和人民群众息息相通。

就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而言, 我们党所处的环境是一个新的环境, 这就是长期执政、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 我们党如何保持自身的凝聚力、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吸引力以及在改革和建设中的战斗力, 同样是一个新的实际问题。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如何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 如何依法执政, 如何进一步解决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等等, 这些都是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对腐败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 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 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 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我们必须坚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江泽民指出: “时代在发展, 形势在变化, 我们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必须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 其出发点和着眼点就在这里”。治国必先治党,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并“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分析和总结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历史任务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本身就是一个理论整体。从2000 年2 月的“广东讲话”、同年5 月的“上海讲话”到“七一讲话”,再到十六大报告, 江泽民从理论根据、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实现途径、重要意义、如何贯彻等方面深入、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体现了卓越的理论创造性, 具有新的内涵。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 如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思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实现生产力跨越发展的思想, 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进行文化创新的思想,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 在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 等等。毛泽东说过, 真正的理论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这样一种“真正的理论”,它本身就是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 不仅以高度精练的表述概括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 而且以高度浓缩的形式蕴涵着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其理论特征就在于, 把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党的建设学说融合为一个理论整体, 是立党、执政和兴国三者统一的新的理论形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是一种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因而成为十六大报告的主线和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在新世纪里的新的理论武装。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这是我们不断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胡锦涛同志指出, 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要在全面把握科学体系上下功夫。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 深入领会和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第一, 必须牢牢把握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和确定的, 是我们党新时期伟大探索的中心内容, 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心内容。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十多年来, 他始终关注的是两大问题, 一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一个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两个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才能领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伟大探索的历史性联系, 才能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作出的卓越理论贡献, 才能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今天实践的结合点, 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把握/ 三个代表0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和实践特征, 深刻把握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0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更加坚定自觉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第二, 必须牢牢把握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贯穿这一科学体系的活的灵魂。把握了这个精髓, 就把握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本质的东西, 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与时俱进, 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把握了与时俱进, 才能把握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才能把握对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又发展的科学态度, 才能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 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化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基本原则, 才能把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善于抓住和用好重要历史机遇期的基本要求。要始终抓住与时俱进这个活的灵魂, 着力搞清楚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问题,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 必须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从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就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邓小平同志带领我们党在实践中进行艰辛探索,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作出了初步回答, 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把握这些新的思想和观点, 要着重把握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 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 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思想, 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 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 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 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思想等等。要始终把握发展这条主线, 牢牢抓住/ 三步走0 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四, 必须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把党的建设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 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同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 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要着重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历史条件对我们党的考验, 深刻把握坚持党的先进性是核心、坚持执政为民是本质, 深刻把握关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 深刻把握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五, 必须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系列基本观点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 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和军队、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外交和党的建设等方面, 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和一系列新范畴。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内在联系和完整体系。要把握其精髓、主题、目标、核心、本质等重要内容,理解一系列理论观点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 领会其内在逻辑结构, 从而全面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一重要思想。

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 我们党正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性新考验。要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就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和理论创新的崭新起点, 勇于探索, 开拓奋进。我们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有创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 只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 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这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共同的、鲜明的理论特点和政治品质。它们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哲学基础,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它们都把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来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它们都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把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方针政策和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们都主张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批判地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统一的科学体系。

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且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六大作出的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它科学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这一最为重大的问题。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它可以表明立场,指明方向,凝集人心,使人们有所驱赴。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辉煌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又把邓小平理论写在了党的旗帜上,十五大正式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迎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并把它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在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一定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性决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杜撰,而是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的总结,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理论创新的结晶。这种理论创新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又落实到指导实践上来。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足当代中国实践提出的,是围绕当代中国实践展开的,是回答当代中国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的。也就是说,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看,20 世纪发生了牵动历史、震撼世界的两件大事。一个发生在20 世纪上半叶,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运动硬是把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劈开,使社会主义“三分天下有其一”,并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极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一个发生在下半叶: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我国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这种巨大变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而重大的问题: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 世纪?或者说,怎样把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带入21 世纪?面对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压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十五大以来的5 年,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开拓创新,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 年,是艰难而辉煌的13 年。这个时期,尽管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说来,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稳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13 年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十六大报告概括了十条。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成为“三个代表”。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毛泽东同志主要生活的那个时代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那个时代需要有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理论,我们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适应了这种需要,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就是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生活的时代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这个时代需要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我们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适应了这种需要,产生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最主要的是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现在,时代的主题虽然没有变,但发生了许多新的特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面对着这样的时代特点,我们如何保持党的性质不变并站在时代的前列?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这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最主要的就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只要我们认真地这样做了,就一定能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时代意义

首先,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 一个更加繁荣稳定的中国, 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对维护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安全具有特殊重要性。如果中国发生动乱, 将会是“世界性的灾难”。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保持中国的稳定和发展, 将使中国本身不至于成为世界和平的“破坏力量”。更重要的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支持公道, 伸张正义; 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既承担着广泛的国际义务, 也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 已经“是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按照十六大规划的发展战略, 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目标, 将“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

其次,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 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江泽民指出, 南北问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第三世界经济不发展, 发达国家的经济也不可能获得较大的发展, 其资本、市场都没有出路。因此, 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状态, “将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贡献”。中国的发展同世界有着重要关系, 因为中国有占世界1/ 5 以上的人口。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已经成为世界共同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对全球GDP 增长的贡献率、对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均已名列世界前茅。中国旺盛的进口需求, 为世界各国创造了大量的出口机会和就业机会, 对亚洲和世界市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国在投资领域为各国提供的商业机会尤其明显: 截至2004 年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已达7453 亿美元, 各国投资者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分享到巨大利益。中国减少贫困的努力, 为减少世界贫困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制造能力的提高以及较低的劳动成本, 使出口商品价廉物美, 有效增进了各国消费者的福利。中国还力所能及地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无私援助, 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今后, 中国人民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 逐步实现现代化, 不仅解决世界1/ 5 人口的富裕问题, 而且在国际事务中将取得更大的发言权, 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解决南北问题方面可以尽更多的力量。

第三,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将促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走上新的振兴之路。苏东剧变后,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国际敌对势力自以为得计, 声称他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妄言社会主义国家将很快在地球上消失, 加紧对中国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在国际风云变幻, 在关系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重要时刻, 13亿人口的中国,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使“中国社会主义不仅继续存在,而且通过改革发展得更好”, 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 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此其一。其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完善, 为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为社会主义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创造了新的机制。这就是要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自己的路, 对旧体制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与时俱进;在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导向, 既同否定社会主义的右的思潮划清界限, 又同超越阶段的左的思潮划清界限, 从而逐步完善能够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并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新体制, 使之更具发展潜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就以新的理论成果和新的社会主义实现形式,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其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邓小平理论之后进一步解决了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中,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们公认, 这13 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 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历史充分证明, 只要我们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如邓小平指出的, 到那时, “我们就可以真正用事实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 “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 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 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在两制竞争的历史性长过程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就表现在这里。

理论评价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双规    下一篇 朝阳产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