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白鹿原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小说长达近50万字,是陈忠实历时六年艰辛创作完成的。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1993年6月出版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4届茅盾文学奖。已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名:白鹿原
者:陈忠实
ISBN
9787506346726
别:长篇小说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出版时间
1993年
创作时间
1988.4-1992.3
数:496000字

目录

白鹿原白鹿原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主线是白鹿原上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哪家过得更好,声望更大。两大家族祖上是一家,后分了两支。起初两家都很穷,白家祖上靠勤俭持家渐渐富有,因此家风较严,具有传统中国封建家庭“耕读世家”的特点;鹿家祖上忍辱负重,学得一手好厨艺,成为天下第一勺致富,家风较松,有时显得很不厚道。扩充内容则通过几个主要人物黑娃、孝文、小娥、白灵、鹿兆鹏的活动组成一条条支线,主线与支线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交织在一起组成网状结构,支撑起了这部长篇小说的骨架。

创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兴起了“反思文学”的创作潮流,这种潮流在此后逐步泛化为80年代的一种普遍的文学精神。这种精神影响到90年代的长篇创作,90年代的不少长篇创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这种精神靠拢,这也使得这期间的长篇创作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忠实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潮之中有了对《白鹿原》的创作欲念,并且完成了这部能够代表这种反思新高度的史诗作品。

人物形象

家族分类姓名人物简介
白家
白嘉轩本书主人公,行事光明磊落,怀仁义之心,以德报怨,好面子,属于有原则认死理的人,在要不要为小娥建庙上表现最突出,宁可全族都染上瘟疫也不能向她低头。
白孝文白嘉轩长子,小名马驹,在父亲宗教礼法管束之时,白孝文无疑是老实憨厚的,直至他被田小娥勾引,被父亲抛弃之后,他压抑已久的人的丑恶一面露出,变得极其狡猾险恶。
白孝武白嘉轩二子,小名骡驹,性格秉直,在白孝文被田小娥勾引之后,被父亲叫回接任族长之位。
白灵白嘉轩之女,幼时顽劣异常,却极聪慧,性子又刚烈,为进城求学,不惜刀横在脖子上,逼父亲让步。一心一意追随革命,却死于自己人的肃反中。与鹿兆鹏相爱并有一子。
其他白秉德,白嘉轩之父;白赵氏,白嘉轩之母,性倔强,爱护自己的子女孙儿;吴仙草,白嘉轩之妻,新婚之夜不惧诅咒与白嘉轩圆房,与嘉轩相守数十年至死;白孝义,白嘉轩第三子,小名牛犊。
鹿三
一家
鹿三
白嘉轩家的长工,与白嘉轩亲如兄弟,为人耿直,坚韧,勤劳,自尊,恪守做人的本分。
鹿兆谦
(黑娃)
鹿三之子,小名黑娃,他从小便是倔强的,长大后不愿自卑于白家的“恩赐”选择出走闯荡做麦客,冲破礼教的束缚顺从人性中最根本的性欲选择迎娶田小娥,黑白两道几个来回又回到“儒教”之中。
田小娥黑娃之妻,她没有过多的奢求,追寻往往只是人性中最根本的欲望,但是欲望往往没有节制,故而她与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几个男人都有牵扯,但是她又有人性中最朴素的善良,在孝文落难之际予他同情与关切。
其他鹿惠氏,鹿三之妻,得瘟疫而死。鹿兔娃,鹿三第二个儿子。
朱家朱先生
白嘉轩姐夫,书中最具智慧的人。自幼苦读,昼夜吟诵,孤守书案,饱学儒雅,淡泊名利,慧眼看世。每次众人遇事疑难不能决,朱先生只几句就能点醒。
其他朱白氏,朱先生之妻,白嘉轩大姐。朱怀仁、朱怀义,朱先生的两个儿子。
冷家冷先生白鹿镇中医堂医生、世代为医,性格冷静,看淡钱财。一直在白鹿两家之中相互调和。
其他鹿冷氏,冷先生长女,鹿兆鹏之妻。白冷氏,冷先生次女,白孝武之妻。
鹿子霖
一家
鹿子霖精明强干,争强好胜,无原则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好色成性。最后,有灵性的生命被抽走,生不如死,毫无尊严的死去。
鹿兆鹏鹿子霖长子,共产党员,白鹿原反封建斗争的旗手,他有勇有谋,对革命事业坚持不懈。
鹿兆海鹿子霖次子,满腔报国热情,是国民革命军团长,然而事与愿违却后战死于中条山与红军的战斗。
其他鹿泰恒,鹿子霖之父,后死于土匪之手。鹿贺氏,鹿子霖之妻。鹿鸣,鹿兆鹏与白灵之子。
共产党廖军长憨厚朴实,黄埔军校毕业的共产党员,在肃清运动中保护白灵,后与抗日前线战死黄河东边。
其他习旅长,创建白鹿原第一支红军队伍,后死于国民党围剿之中;毕政委,肃清运动中的左派党员,将许多党员无故迫害至死其中包括白灵。
国民党岳维山,鹿兆鹏的高中同学,滋水县县委书记;田福贤,白鹿仓总乡约;陶部长,教育部部长。
军阀杨排长,军阀入侵陕西时入驻白鹿村的小排长,没文化爱鱼肉百姓。刘军长,军阀军长,曾请教于朱先生,遭讽刺却不知。
民众
郭举人,渭北平原财主;白嘉道,引领黑娃走入渭北平原的村人;郑芒:三官庙和尚、天才木匠、土匪大拇指;小翠,郑芒从前的爱人;白牡丹、黑牡丹,土匪山上的两个妓女;.吴长贵,白嘉轩家药铺的相公后为掌柜及白嘉轩岳父;白兴儿,赌徒,曾被白嘉轩惩戒;小白连指儿,白兴儿之子,白鹿村配种场主;白碧霞,白嘉轩二姐。

作品鉴赏

《白鹿原》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作者始终以人物的命运为中心,通过人物性格的发展来安排情节。

情节构建

电视剧版电视剧版

小说的前五章写了白鹿原社会群体的常态,从娶妻生子、土地种植一直写到翻修宗祠和兴办学堂,整个白鹿原被纳入旧生活的常规,“洋溢着一种友好和谐欢乐的气氛”。从第六章开始,作家就着手设置境遇了。第一个境遇是改朝换代。白嘉轩说:“没有皇帝了,往后的日子咋过呢?”朱先生为这位群体领袖(族长)拟定了一份《乡约》,似乎有了群体规范就可以保证稳态。然而,这《乡约》却约不住外部社会,于是便爆发了“交农事件”。“交农”虽说是群体对外界社会的抗争,但这事件中每个人都为自己今后的命运埋下了种因。事件过后,初级群体在内部蕴蓄着,主要是新的一代在新的形势下成长,兆鹏、兆海、孝文、黑娃、白灵都在与外部社会接触中进一步社会化。从第十一章开始,作家设置了第二个境遇:白腿乌鸦兵围城。在围城事件中,白鹿原社会群体尽管仍作为一体来同外界社会抗争,然而,已经从个人的不同斗争方式上预示了群体的分化。接着是第三个境遇:农民运动及国共分裂。至此,群体已分化出三种势力:国民党、共产党与土匪。白嘉轩作为族长尽管还在不遗余力地恢复群体的稳定,但已经回天乏力了。接着是第四个境遇:年馑与瘟疫。从第十八章到第二十八章是小说最出色的十章,大自然的参与加剧了社会的变动,已经完全成熟了的年轻一代以各自的方式投入行动,群体中每一个人,包括此前被置于后景上的妇女都在灾难的漩涡中打转浮沉。自然灾害过后一片死寂,群体的创作还没来得及恢复就又被卷入社会灾难的漩涡。第五个境遇是抗日战争。大概由于西部未曾沦陷,作家才没有对此展开描写,只是用反讽手法写了朱先生投军与兆海之死。第六个境遇是解放战争。这最后的五章写得也很动人,尤其是卖壮丁与策反保安团,写得有声有色。决定整个民族命运的大决战自然也决定了白鹿原社会群体的命运,每个人物都走向自己的归宿。不难看出,结局中笼罩着悲剧气氛,我认为作家这样写是非常聪明的。朱先生的死,黑娃的死,鹿子霖的疯,白嘉轩的残,以及鹿兆鹏的下落不明,共奏出一曲挽歌,似在挽悼旧的白鹿原的终结。

(选自薛迪之《评〈白鹿原〉的可读性》,《小说评论》1993年第4期)

艺术成就

《白鹿原》是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但它的现实主义又不同于以前的革命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强调政治观念,要求比生活更为集中、更为突出地反映所谓“生活本质”,在人物塑造上有类型化和两极化倾向。这样往往偏离生活的常态,从而陷入政治图解式的叙述。而《白鹿原》力图展示生活原生态,揭示出纷繁社会中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规律,它通过设置大量看似偶然的事件,把具体的人物命运和宏大的历史进程连结起来,从而使历史呈现出某种浑沌的状态,具有了生命的灵气。

在具体的创作中,陈忠实大量借鉴了潜意识、非理性、魔幻、死亡意识、性本能等现代主义手法,从而使情节愈显曲折,突出了人物命运的不可臆测。尤其是魔幻手法,在中国传统农村的直观思维中也可以找到根源,农村中那种融主观和客观、生与死于一体的原始宗教的二元论世界观,恰恰是魔幻思想的温床。陈忠实正是通过这种魔幻描写,模糊了生者与死者、冥界与人间的界壁,在人与鬼的冲突中来展示人性深处的东西,揭示人性的悲剧、人生的苦难。同时,这种手法还给所叙述的历史带来一种不可预知的神秘性,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仿佛冥冥中有一只巨大的手掌握着人物的命运和历史的发展。

但是,《白鹿原》的现实主义又不同于曾流行一时的“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强调“零度写作”,“纯粹客观地对生活本态进行还原”,展现现实的“原生态”,将“原色原汁原味”和盘托出,达到了“毛茸茸”的程度(见王干《近期小说的后现实主义倾向》)。《白鹿原》虽然没去图解历史,注重原生态的生活和细节真实,但它并不是纯粹客观地还原生活,而是力图通过各种势力在原上的冲突和发展,揭示出传统文化的命运走向。陈忠实也并没有坚持“零度情感”,而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做了深刻的思考。

作品评价

正面评价

白烨:“《白鹿原》本身就是几乎总括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全部思考、全部收获的史诗性作品。”

孟繁华:“读完这部‘雄奇史诗’之后,获得的第一印象就是做了一次伪‘历史之旅’,左边的‘正剧’随处都在演戏,右边的‘秘史’布满了消费性的奇观,这些戏剧与奇观你可看可不看,随心所欲,在久远的‘隐秘岁月’里你意外地获得了消闲之感,早有戒备的庄重与沉重可以得到消除,因为你完全可以不必认真对待这一切。”

雷达:“我从未象读《白鹿原》这样强烈地体验到,静与动、稳与乱、空间与时间这些截然对立的因素被浑然地扭结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而奇异的魅力。”

游宇明:“《白鹿原》正是‘土洋结合家野合壁’的产物,它有传统现实主义的技巧,有黑色幽默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对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大胆借鉴。”

郑万鹏:“《白鹿原》在深层意义上重构了民族精神。它继《四世同堂》给民族主义以最高褒扬。《白鹿原》问世使民族文学在更高意义上崛起。”

负面评价

宋剑华:“《白鹿原》是一部缺乏创新精神的平庸之作,它之所以能够在体制内获得国家所颁发的最高奖项,恰恰反映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走向沉沦的衰败之相。用叔本华评价‘庸作’的尺度来说,就是‘牵强附会、极不自然、谬误百出,字里行间永远渗透着一种夸张造作的气息’。”

张颐武:“古典或是写实和讲话式的象征之间也存在着拼凑的无奈。”

李慧云:“作者过于深情地描绘了封建帝制覆亡前后小农田园经济的这一抹夕阳余晖、古老村族的最后的宁静,这实质上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

朱伟:“一大堆材料艰苦拼接而成的那么一个‘对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风貌全面反映’的史诗框架,这个框架装满了人物和故事,但并没有用鲜血打上的印记,在我看来,它是空洞的一个躯壳。”

傅迪:“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近现代史的文学作品,从中只看到传统的宗法文化的作用,却几乎看不到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的影响,这不能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

作者简介

2016429日,人民网报道,当天早晨740分左右,作家陈忠实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73岁。在其众多作品当中,长篇小说《白鹿原》最广为人知,曾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电视剧。

作家陈忠实作家陈忠实

陈忠实,陕西西安人。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夭折》,《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陈忠实文集》(7),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家之脉》《原下的日子》等。短篇小说《信任》获全国优秀作品奖,《立身篇》获《飞天》文学奖,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上海首届《小说界》文学奖,《初夏》获《当代》文学奖,《十八岁的哥哥》获《长城》文学奖,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陕西双五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卧足碗    下一篇 p2p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