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中国农历

农历是我国古代历法之一。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中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十三个月(383天或384天,闰月在几月份也没有一定)。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俗称阴历。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夏历﹑旧历。

目录

实际上农历包括了阳历与阴历,不只是通常民间俗称的“阴历”那样简单。

农历月相农历月相

农历中的阴历按朔望月计算一个月的天数,朔为月黑,完全不可见,望为满月。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就是人们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时刻;而“望”所在日为十五、十六,就是满月的时刻。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农历的一个月有长有短,就出现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分法。同时,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日”,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

农历的月有大月与小月之分,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因此每个月的平均天数只有29.53059天,12个月不足一个整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增加一个闰月补差。

农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日为“节气”,第二个节气日为“中气”,“节气”与“中气”的时间,各间隔15天,“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统称为节气,全年共24个。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反映的是太阳历即阳历的时间,所以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前后相差也就一两天。这就是农历中的阳历。

公历又称西历,世界通用,我国自辛亥革命起开始采用,因此也称新历。

公历是以确定年的天数,再来划分月的,公历的月,没有考虑月的朔望关系。农历是以月的朔望计月,再以月计年,不足时补闰月。同时,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又以太阳历计算。公历和农历在计年上殊途同归,但农历计月,与大自然的变化节律一致,多了一重含义。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日后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现行的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距今两千多年。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之首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 立春

现代天文学认为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二十四个节气,每月两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十二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12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至”不做“到”解,而作“极”解。指当天的夏季日影最长,并开始炎热;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夏天的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变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天干地支纪年法

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对应:

十二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天干地支组合,形成“六十干支”,循环纪年。因为每一轮都是以甲子年开头,每六十年又称“一甲子”。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中西历法比较

现行公历(格里历)优点

1)公历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官方通用,具有通用性;

2)公历属于平历,因此其算法简单,天数基本固定,置闰规则;

3历年与历日协调得好,历年只有365日与366日两种;

4)历日与太阳高度(直射角度)基本对应,误差只有12日左右。

现行公历不足

1)公元元年在人类历史中期,不便于推算人类历史早期;

2)岁首没有较强的天文学意义;

3)历月的天数有28日,29日,30日,31日四种,并且排列不规则;

4)具有较强的宗教意义和罗马皇权留下的烙印,不利于不同文化民族的交流;

5)置闰法中40097闰日没有12831闰日简单和精确;

6)只管太阳,没有月亮的内容,其日期也不反映月相,是单轨制的太阳历法,不利于保护世界上的月亮文化,也不利于被这些国家的民众接受和认同;

7)由于历月的长度没有明显的天文学意义,所以人为因素很强,甚至可以被人随意更改;

8)由于是平历,所以历日不能和它对应的天象,即太阳高度一一对应。

现行农历优点

1)农历是定历,它具有天文年历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种天象对应,如它的节气严格对应太阳高度,历日较严格地对应月相,闰月的不发生频率和发生频率对应地球近日点和远日点,其它天象如日出日没、晨昏蒙影、五星方位、日月食、潮汐等,就连历月也大致对应太阳高度;

2)农历历月的天数只有29日与30日两种,且由定朔日规定,人为因素最小,不易随意改动;

3)岁首有较强的天文学意义,具有阴月阳年的天文学意义;

4)阴阳合历,最体现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

5)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纪年循环使用;由于它包含节气十分利于四季划分,由于它包含月相,因此也反映潮汐,日月食等天象和月亮对气候的影响,同时它还包含十二节干支历(类似沈括的《十二气历》,比它更准确)和七十二候的特殊太阳历,是一部双轨制历法,便于不同文化民族间的交流;

6)由于它是最彻底的定气定朔的天文年历性质的历法,因此其它历法都要与之进行对照,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现行农历不足

1)由于农历是定历,历月使用定朔,所以每年的同一历月的天数并不确定,不方便统计天数;

2)历年长度,有353日,354日,355日,383日,384日,3856种,并且不利于统计年长;

3)干支循环周期60过短,不方便较长时间的区别,也不方便记忆;

4)置闰不透明,闰月不确定。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南京十大老字号小吃    下一篇 桥林茶干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