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人格障碍

人格(personality)或称个性(character),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亦称“病态人格”、“变态人格”、“精神病态”(psychopathy),是指人格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人格特征的偏离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干扰了其社会和职业功能,导致此人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但给别人带来伤害,而且其本人也深受其害或引起痛苦,病态人格原是广义的概念,泛指所有类型的人格不正常,后来一些学者发现病态人格的最初定义,符合现今称谓的反社会人格,从而又出现了病态人格的狭义的概念,专指反社会人格,提出以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代替广义的病态人格。 根据人格障碍者的不同表现,可将人格障碍分为不同类型。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将其分为偏执型、情感型、分裂型、暴发型、强迫型、癔症型、无力型、反社会型或不合群型等。
中文名
人格障碍
英文名
personality disorders
别名
人格疾患、人格异常、人格违常、人格异常疾患等
临床表现
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
患病比例
0.03%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并发症
精神分裂症
就诊科室
精神病科
治疗方式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
3-6月
治愈率
80%

目录

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资料提示先证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呈正比,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双生子与寄养子调查结果都支持遗传因素起一定作用的观点,但家庭、社会环境及教育因素也不容忽视。

2、脑发育因素

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型性格障碍的人有较多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神经心理学测验也提示轻微脑功能损害。

人格障碍显然是异源性的集合体,各类型具有共同的病原因素,现仅对总的发病机制叙述如下:

1.遗传因素

人格或个性心理特性的某些方面是受遗传影响的,Shields(1962)的单卵双生儿研究指出,出生后即分开养育的双生儿人格测验记分与在一起生长的相似,可为佐证,另外

(1)早年开始,一般在青春期开始,男性可以更早表现。

(2)严重的人格缺陷,人格严重偏离正常,不协调,且性格的某些特征过分发展。

(3)人格偏离的牢固性一旦形成后不改变,矫正困难,预后不良,但到4050岁以后可渐趋缓解。

(4)对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从过去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

(5)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行为大多受情感冲动,偶然动机所驱使,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完整性。

(6)适应不良,自己感到痛苦又贻害于周围。

临床表现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是以明显的猜疑或偏执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多见于男性,类似名称有狂信型人格(fanatic personality)

人格障碍一般于早年开始,此类偏离正常的人格,一旦形成以后即具有恒定和不易改变性,他们智力并不低下,但人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地发展,而且本人对自己人格缺陷缺乏正确的判断,如具备以上特征,又能排除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病所致的人格改变,则确定人格障碍并不困难。

人格障碍的诊断和其他精神疾病的诊断一样,一般分为临床用诊断和研究用诊断两种。

临床诊断

依靠

由于人格障碍的本质和发生原因尚未解决,因此对治疗作用的估价不一。Kraft(1965)复习有关治疗的资料后指出,即使是最严重的病例,经过一个阶段治疗后亦可获得好转。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应该清除无能为力的悲观论点,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矫治。

一、药物治疗

首先要明确,药物不能改变人格结构,但对人格障碍的某些表现可能有一定效果。目前精神药理学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

过去认为人格障碍是无法治愈的,只能给予适当的管理和对病症处理。人格障碍患者中发生自杀未遂高于一般人口,人格障碍患者有较高的伴发酒精中毒和物质滥用的风险。偏执性人格障碍的病程是漫长的,有些患者可延续终生。有的可能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前人格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趋向成熟或应激减少,偏执性特征可能会有所缓和。反社会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后呈持续进程,在少年后期达到高潮。随着年龄增长,一般在成年后期违纪行为即趋减少,情况有所缓和。

目前一些学者认为不仅药物治疗和环境治疗能改善人格缺陷,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无论类型如何,一般均可逐步趋向缓和。

Sturup(1918)指出,经过综合治疗后,住在Herstedvester刑事机构中的冲动型和攻击型人格障碍患者87%可获得满意恢复并出狱,适应社会良好。McCord(1956)认为环境治疗可改善少年精神病态的行为,增强内在的羞愧感,从而提高对反社会行为的控制能力。Rappoport(1961)追踪Henderson医院经治疗性社区(therapeutic community)处理后出院的人格障碍患者,1年后41%恢复工作,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得到改善。Maddock(1970)对人格障碍进行5年追踪,他发现这类人的犯罪随年龄增长而减少,但到晚年仍有3/5需建立适当的社会功能。Whitley(1970)指出有以下情况者:

1、既往学习成绩良好者;

2、既往工作和人际关系良好者;

3、伴有情感体验能力者;

4、参与其所属的社区各项活动者。人格障碍的预后往往良好。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慕斯    下一篇 大渡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