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
- 中文名称
- 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
- 成立时间
- 2007年9月19日
- 民国建筑
- 19幢
- 清代建筑
- 9幢
- 地 址
- 应天大街388号,东至江宁路,西至大报恩寺遗址,南至集合村路,北至秦淮河。
- 基本情况
- 该园原为晨光机械厂老厂区,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
目录
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由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和晨光集团创办,于2007年9月19日开园并面向全球招商。产业园所在地为李鸿章于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旧址,园区有9幢清代建筑、19幢民国建筑,如同一座近代中国工业博物馆,记录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园区分为时尚生活休闲、科技创意研发、工艺美术创作、酒店商务、科技创意博览5个功能区,致力于建造成国内知名的融科技、文化、旅游、商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活地标和创意产业中心。
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前身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时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于1865年创建的金陵机器局,园区也由此而得名。这里经过了从金陵兵工厂到华东军械总厂,到南京晨光机械厂,到晨光集团的演变,是中国军事工业和兵器工业的摇篮。2007年底开始,由南京晨光集团和秦淮区人民政府共同出资打造“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
1865园区得名于洋务运动创建的金陵制造局。园区北临秦淮河,东接晨光路,西与大报恩寺相邻。占地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园区建筑共40余幢,其中19幢民国建筑,9栋清朝建筑。
南京市“井”字形城市快速通道之一的应天大街由东向西并穿越江底,贯通长江南北;“晨光立交桥”(双桥门) 连接城东干道、城西干道等多条城市主干道;地铁一号线中华门火车站在园区西边800米处;将于2014年通车的地铁三号线的雨花门站设置于园区东北角;距将于2011年建成的亚洲最大火车站——京沪高铁南京火车站仅7公里;26条公交线路同时在园区周边道路设有站台,形成了快速、便捷的交通和运输网络。
1865 园区先后被授予了“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南京都市产业园”、“南京市文化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建设新南京先进单位”五项称号。致力于打造国内外知名的集商业、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时尚地标。
目前园区已引进企业40余家,包括科技研发、商务办公、影视制作、工艺设计、酒店酒吧、餐饮休闲等各类企业和商家,出租率达60%。
园区周边文化旅游氛围发达——北邻夫子庙、秦淮河、中华门城堡,南邻雨花台,与中山陵、雨花台处于同一景观轴线,园区西北角的明朝世界七大奇迹之——大报恩寺复建后,园区有望成为南京市新的旅游热点。
1865园区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保护性开发利用老建筑,园区的定位和目标是: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题内容将园区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融文化、创意、科技、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时尚创意文化产业基地。
园区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产业总体定位为文化艺术和创意设计,重点引进文化传媒、艺术创作、创意设计、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企业、高端人才等。
目前,园区累计进驻企业200余家,其中文化创意占80%。2013年园区累计经营收入约35亿元,税收1.2亿元。预计到2015年,园区文化创意产业高度集聚,实现经营收入50亿元,税收3亿元,有一批行业领军品牌企业,1-2家文化企业成功上市,成为省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标杆品牌,并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力。
园区基础设施完善,成立管委会和服务中心,设有企业一站式注册登记、融资平台、人才对接、科技成果申报、劳动保障、法律等服务平台,为区内各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中国近代工业和兵器制造业的发祥地、反映中国工业建筑历史演变的陈列馆——位于南京秦淮区的“1865创意产业园”,因其厚重的文化气息,促使众多的文化创意和文化科技业态向园区集聚。
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由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和晨光集团创办,经过8年的发展,园区目前已进驻文化创意、文化科技、创意设计、动漫创作、互动传媒等企业200多家,成为南京市文化创意园第一品牌。园区2015年预计实现经营收入40亿元,税收1.5亿元。
“国内中心城市的地标园区,已经有成功的商业文化艺术街区发展先例,比如北京798、上海田子坊等。”1865创意产业园总经理邹超说,1865创意产业园正积极谋划创新商业模式,做好“文化+”的文章,集聚博物馆、文化主题馆、设计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众多文化艺术元素,建设文化艺术街区。
未来5年,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形成“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的“文化+”业态组合,基本建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的格局,建成产业高度集聚、产业链效应高度显现、品牌成熟、商业模式多样化、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行业领先、区域领先的产业园区。同时,把园区打造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创意旅游景点。
园区计划整合利用清朝、民国、建国后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区域,共同形成一个集藏史博物馆、园区参股的商业文化实体、文化衍生品销售、创意市集、时尚活动、酒店配套等为一体的复合型空间。同时,扩大园区的范围,以文化艺术街区为主题,以业态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转变为主线,围绕转型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建设一个文化艺术街区。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园区将由过去单一的物权租赁模式,转变为租金入股参与实体经营+物权租赁的复合模式,整合文化创意馆、艺术咖啡厅、画廊、啤酒屋等多种业态,发展多元动态的文化事业。园区计划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税收2.5亿元。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